她是粗中有细的“马姐”,拥有一颗温暖的心和一双明亮的眼
(陈爱民个人照)
她不姓马,却被熟知的影友们亲切地称为“马姐”。
马姐的“马”是“马虎”的马,“马大哈”的马,因为她常在采风行旅的过程中,因为被眼前的人与景所吸引,而这个那个地落下不少东西。
但是大家也都知道,马姐陈爱民又是一个细腻的人。当她观察生活和旅途中的一切,她心细如织。那些空灵、梦幻的场景,冲突性的、戏剧化的场景,带着爱与关怀的场景,总是闪动在她明亮的眼中,被她一一拍下。影友们有时会打趣,说这么个粗心的马姐,拍起照来却绝不马虎,她的照片感性而动人,如上方那张她的个人照片一般,洋溢着温暖与明亮的感觉。
国际篇-壮游奇迹世界
▼
冰岛
冰岛的纯净澄澈沁人心脾。这是个清冷而灵动的地方,蓝与白的世界。
她在这里拍下的照片,有着奇幻与童话般的氛围,很是轻灵。
大海茫茫,天色一抹辉光温柔令人眷恋。海潮汹涌而来,穿红裙的女子坐在礁石上。海浪的冷色,红裙的鲜丽,形成触动心灵的美。
瀑布前,跳着芭蕾的女孩们,她们的白裙闪着朦胧的微光。动态中,姿影交叠,像梦幻的出场。
▼
纳米比亚
看过冰岛的冷色之美,跟着她来到纳米比亚的温柔暖意里。
纳米比亚的山峦遥远而平缓,这时候,落山夕阳仍在挥洒最后的光芒,笼罩着部落中的孩童与羔羊,笼罩着部落的茅屋与篱笆,像亲切的怀抱。
霞光漫溢,夕云朵朵浮游,显得轻软而温柔。部落女子们正在一天中最后的光亮中热情地舞蹈,她们笑得灿烂,足下扬起的尘埃也发着微光。
▼
马达加斯加
马达加斯加也在夕阳温柔的抚摸里。
有人开始收起摊晒了一天的果实,猫在一旁静静注视,草木葳蕤可爱。
猴面包树总是那么憨实的样子,在霞光将尽的时刻,仍旧舒展着枝干与叶,留下看起来宁静而满足的倩影。
夜幕降临后的马达加斯加又将是另外一个样子。
▼
古巴
古巴街景如此活泼。扎着辫子的女孩们在涂鸦墙前面飞跑,笑得开心。她们的身材结实而健硕,皮肤有一种健康的光泽。
街角抽烟的男人注视着街道另一头,玻璃窗上映着切格瓦拉的海报。这里,热情仍旧在人们的心中灼灼燃烧。
▼
老挝
在黑白手法表现的老挝中,她的目光不止注目于室外的景象,也进入了室内。
她看小孩们抓鸡、喂猪,看老师背着孩子授课,妇人在家炊煮。老挝的寻常人家风景是我们记忆里熟悉的,忆念童年往昔,在农村的老家上树摘果、下水捉鱼、看羊、喂猪,那种朴实又野趣的日子,让我们怀念。
她真挚的感情流露于这组用黑白表现的摄影作品中,有一些怀旧,有一些亲切。
▼
孟加拉
孟加拉有一种嘈杂、不可知的氛围。
贫穷的人们在距离铁道极近的地方生活;新生儿在飞速驶过的火车的隆隆响声中呱呱啼哭;海报上的女子极尽奢华的打扮,看上去就像天国里的公主,而海报前真实地站着的,是一位抱着幼小孩童的女孩;顶着煤筐的工人成排走过,工地上不着一缕的孩子正在墙头攀爬;清晨的天灰蒙蒙,日头也只弱弱地发着光,码头的船只上早已挤挤挨挨地站满了人,在迷蒙的背景中变成饶有深意的剪影。
陈爱民拍摄的孟加拉有一种因冲突而产生的戏剧化之感。在这个国度,似乎发生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都不稀奇。
孟加拉是个值得探索的地方,不知何时,神奇而迷人的画面会一跃而出。这是行旅创作中很有趣的部分。
▼
墨西哥
陈爱民镜头下的墨西哥,则像是电影画面的再现:
荒凉的路上停着一辆废旧的汽车,两个人百无聊赖地在一块牌子下等待。看起来像是某部公路片里的剧情,正待缓缓展开。
亡灵节里的小丑抓着三色的气球,画着狰狞的妆容。灰黑色的天空正与这种恐怖的氛围相宜,观看的人大概疑心自己不小心钻进了某个惊悚片的片场。
▼
斯里兰卡
她拍摄的斯里兰卡很温柔。面容柔和的女孩、大片白色的花瓣、烛火、阴天的海、傍晚的天空......
小女孩凝视着微微跃动的烛火,须发皆白的老者凝视着火车窗外无边的海。这两张照片的对比,使人想起一首诗:“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心境。时光是一本太仓促,但又值得细细翻阅的书。
▼
越南
▼
泰国
▼
仙本那
▼
以色列
看人们驾着簸箕船出海,在海浪中腾跃;看人们在扛着大缸在棕榈树林立的地方穿行;看“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看泰国千万盏天灯冉冉升空,漂游在茫茫夜色中如同发光的水母;看仙本那碧波荡漾,海上人家悬挂着的彩色衣服在海风中猎猎翻飞;
看以色列哭墙前,人们贴着墙面哀哀哭泣或是祈福......
这一些,都是“当时只道是寻常”,回翻照片又觉得滋味曼妙的瞬间。这些都是旅行、生活途中瞥见的珠玉,在心底的抽屉中熠熠发光。
国内篇-人文巡礼之作
▼
安徽
安徽的宣纸制作与手工伞工序虽繁,但手工艺人们坚守匠心,传承百余年从不敢省物力、人力,用心传承着传统制作技艺。
她一探墨意的幽韵、雨巷的诗情,也发现了匠人们生活化的一面。
照片中的匠人不再只是手工艺者,他们也是苦心孤诣养育孩子的父亲与母亲,忙碌的工作中关照着孩子,就像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橙*色雨伞,明亮又令人安心。这场景充满着生活的温情。
▼
边城凤凰
她镜头下的凤凰之美,在其轻灵美丽:江水碧绿,鸭群游动,孩童跳水。也在其古朴安宁:沧桑泛*、尽日安详的老镇,蓄养的猪在院中哼唧,淳朴的老人与孩子相伴,像是唱起了一首悠悠的背篓歌。
▼
广东增城
增城之美,在乡野田园,麦芽新新、水色湛湛,山林秀丽清新。
增城之美,也在民间巷闾,雕楼画栋,喝茶寒暄,木偶戏演得正欢。
▼
湖南洪江
洪江百姓的日子是恬淡的。青瓦灰砖,在杂货铺外聊家常的男人们慢慢地抽着烟,女人摊晒着米糕饼和红辣椒。
喝一杯茶能有时间细品,洗完头发可以在阳光下慢慢地晾干,日头从升起到落下过了好久好久,时间在这里像是流转地特别缓慢。--她镜头中的洪江给人以这样宁静的感受。
▼
南疆
到了南疆,则有了粗放的风情、况味。
如果水乡、古镇是小楷、隶书,新疆则像是一章豪放的狂草。风吼、马嘶、蹄扬尘,她抓拍千钧一发的紧张时刻也毫不逊色。
另一张照片的的角度则有非常别致的构图,拍摄的角度也叫人称好,马姐的“粗中见细”可见一斑。
▼
浦市
浦市的人们背着很大的行囊走在阴暗的天色中,她从较低的角度来拍摄,坦露出大片不平整的路面与灰色的天空。
这些照片给人一种“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茫然与彷徨之感,但看着照片中人们坚韧的神色、踏实的脚步,又扬起一种“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希冀。
▼
山东枣庄
这张照片,她是以一双持拐杖的的老者的手作为前景拍摄的:他的双手交叠着,指缝间有黑色污渍,这是劳作与岁月的痕迹。稍加虚化的后景中,看到成排坐在石墩上的村民,裹着头巾的村妇、敲着红色的鼓与拿着皮影戏偶的老人。
镜头一转,是更深的傍晚了,小院中,人们已经点上烛火,乡亲们都来啦,皮影戏开始了,墙头上还趴着三两个看热闹的孩童。
这是她用照片给我们讲述的一个发生在山东枣庄的美好故事。
▼
这些年,不管“马姐”是在异国他乡壮游,亦或是在国内各处的人文盛地巡礼,她拍摄的照片,都令观看的人瞬间被带到那一时一地。她的照片清晰地传达出她当时感受到的情绪与氛围,在构图、取景、用光时也有她独特的个人表达。
对生活细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