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上下五千年文化结晶,不少人文礼仪工艺皆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岁月洗刷而被无情淡忘。像茶艺、汉服、雕刻、节日习俗这些传统文化渐渐淡出人们视野,尽管这几年颇有些兴起之望,但更多是星星之火。由于西方文化不断冲击刺激年轻人的感官,人们更愿意去选择便利的方式和工具来代替传统。
虽然我们国人自己不把这些文化当回事,隔壁的日本韩国就不这么想了。中国的汉字茶艺在日本得以发扬光大。从年起,每年年末,日本*府都会选出一个汉字来代表下一年新纪元的开启,且在许多大型场所都是以汉字命名。至于茶艺的输出,好莱坞中众多大片日本人的形象必须就是穿着和服,泡得一手讲究的好茶。不过日本人至少不会自大到把这些文化都归为自己的祖宗流传,还会大方诚恳说一句:这些都是从中国传过来的。
如果日本人这种行为算得上是“饮水思源”,反观韩国人那真是诠释什么叫厚颜无耻。一边享受中国传统文化带来的乐趣,一边试图占为己有。
年韩国宫廷宗庙祭祀礼乐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项活动出自于中国经典古训中的敬祖孝宗思想,这个是国之大典。而这项活动于公元年传到了韩国,延续至今。坚持严格采用古礼的韩国人基本保留了中国周代雅乐的规范,而这项典礼,在很多年前的中国就已经不再举行了。现在就算在孔庙里举行,举行的时候也不知道这个举动是何意!
当然,最出名的是在年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而这一活动,在中国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早有记载,公元前年,秦*攻破楚国京都,屈原于5月5日抱石投汨罗江而死。后人为了纪念屈原,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举行祭祀活动。端午作为中国的法定节日,一个为纪念中国古人的节日,出乎意料竟成了韩国人的非遗。
年,据韩国《中央日报》报道,于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举行的第十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府间委员会上,韩国的申遗项目——拔河得到了超过半数的成员国的支持,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只是韩国剽窃华夏传统文化中的冰山一角。按这个势头发展下去,恐怕有一天国人的祖先都会被篡改为韩国人。
很可气,却又不争气。就像深圳某山寨之王一样,我就是抄你的东西并且做得比你好,你能拿我怎么样。不得不说,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别人确实做得比我们好。
落叶归根,认祖归宗才是长存之道。
举个例子,春节在国人心中无疑是最重要的节日。家家户户贴对联、办年货、拜神祭祖、守岁除尘、走亲戚、吃团圆饭。因为春节代表了一种信仰,代表了一家老少欢乐团聚。有家,才是有年。试想,若干年后的某个春节,远在异乡工作的你或者亲戚突然觉得路途遥远,过年也不过是回去吃吃喝喝,这一次就不回了。家中等待的父母不知心有何想。
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最大的方法,应该是从国人自身开始渲染教育。古文化虽然繁琐复杂,但是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毕竟物质横流的年代,生活也是需要仪式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