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得和克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2021服贸会智慧化赋能中国建造显实力
TUhjnbcbe - 2022/10/7 23:38:00


  昨天,在服贸会工程咨询与建筑服务专题展上,北京建工展位展示国内最复杂立交桥之一的黔春立交桥模型。


  昨天,在服贸会工程咨询与建筑服务专题展上,金隅集团展位展示国内首条垃圾焚烧飞灰工业化处置示范线模型。本报记者邓伟摄


  能行走跳跃的巡检机器狗、外形酷似手臂的焊接机器人、高保温的“被动房”……如今的建筑工地,早已告别“灰头土脸”的刻板印象,新技术的应用让钢筋水泥也充满了智慧。


  今年服贸会上,工程咨询与建筑服务专题展首次亮相首钢园。百年工业遗存与现代会展的融合,本身就体现着建筑理念的进步。平方米的8号展馆内,一批服务城市建设和百姓生活的创新成果,展示着中国建造的技术实力与服务能力。


  智能机器人“组团”亮相


  小巧的蓝色四足机器狗,可前行、可停顿、可后退,还可跳跃翻滚,仿佛长了双眼睛,憨态可掬。在8号馆的北京建工展台,每当技术讲解员郭子谦用遥控手柄操控起“小家伙”时,瞬间就会吸引一批观众,“每个人都想摸摸它。”


  可以跳流行舞的四足机器狗,在北京通州文旅区的地下管廊将有新用途——智能巡检,因而也被称为地下管廊巡检机器人。“它具备较为出色的爬坡能力,能凭借高分辨率摄像头和检测传感器,很好地感知并应对环境,自主完成巡检任务。”郭子谦说,综合管廊被誉为城市地下“生命线”,水、电、燃气、通信等都要依赖综合管廊进行输送。目前,这台机器狗正在副中心曹园南大街地下管廊进行信号测试,预计年内就将投入使用。


  数字化时代,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建筑工地上的机器人也在本次专题展上“组团”亮相,埋件焊接机器人、管道智慧喷涂修复机器人、自行走建筑智能测量机器人,各显神通。


  外形酷似手臂的核电埋件焊接机器人,是为“华龙一号”首堆示范工程之一的广西防城港核电二期项目建设而研发的,达到了核电领域智能装备的领先水平。现场技术讲解员张辉介绍,这台埋件焊接机器人投入应用后,施工人员仅需根据不同焊接型号,将机器人的固定工作台夹具进行调整定位,焊接工作即可快速展开。相比于人工埋件焊接每天仅能完成20块的工效,它每天能完成70块,效率提升了2.5倍,且焊接后的埋件检测合格率能达到%。


  智慧化装配拥有大用途


  科技感十足的智慧平台模型,伴随着3D可视化功能界面演示,吸引着观众的驻足。这便是中建二局钢结构全生命周期数字信息化智慧平台。


  “每个构件的制作、运输及安装过程,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实现全过程数字化、信息化管理。该平台在即将开园的北京环球度假区建设中得以广泛应用。”技术人员介绍,北京环球影城景区对电影中的许多场景都进行了完美复刻,假山便是其中之一。工程师团队利用数字信息化智慧平台,先自动生成对应的假山钢结构模型图,再将数据传送至公里外的钢结构制造厂定制加工,最后在现场完成安装。


  而在中建八局展台,IABM智能装配造桥机首次实现了将工厂预制的立柱、盖梁和箱梁在现场完成一体化安装。设备不仅能在30分钟内架设好一片吨重的盖梁,而且能够在关键工序实现自动化,消除人工操作的误差,每公里架设施工可节省7天。


  绿色建筑节能又舒适


  高保温的“被动房”、会发光的“阳光房”,专题展里的绿色建筑同样吸引观众驻足。


  在首开集团展台,记者就看到了“冬天抗冻,夏天抗热”的超低能耗住宅——密云国樾·天晟项目,这也是北京首个全体量超低能耗低碳社区,建成后预计每年能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吨。


  “超低能耗住宅也称‘被动房’,主要通过围护结构、能源和设备系统、照明等来实现建筑节能。”现场技术讲解员尚旭东说,根据他们去年的监测,一套建筑面积为平方米的样板间,一个冬季的能耗为采用普通采暖设施房屋的1/10。与此同时,建筑内还配备有建筑健康指数智能化运维系统,可对室内外环境、结构安全、分项能耗以及智能家居设备运行和保养状态等指标进行监测和控制。


  会发光的“阳光房”,则是现场展示的北京国家能源集团BIPV项目,墙体采用了轻型一体化装配式光伏板,可有效吸收太阳光,预计一年能发电7.5万千瓦时,供建筑自身使用。


  “这些创新成果背后是建设者的匠心智慧与辛勤劳动,为‘中国智造’‘中国服务’进一步走向世界打开了广阔空间。”参展企业负责人说。

中国建筑企业拿下50亿元大单

来自国内的工程咨询与建筑服务再次“扬帆出海”。今年服贸会上,北京建工、中建二局分别签下5亿英镑和7.98亿元人民币的大单,向海外输出中国建造方案的同时,也开拓更多服务贸易的契机。


  直布罗陀位于伊比利亚半岛南段,南与北非隔海相望,北与西班牙接壤,为欧洲金融中心之一。北京建工旗下国际工程公司与直布罗陀经济发展部正式签署工程承包框架协议,总合同额5亿英镑,约合45亿元人民币,将以总承包形式参与当地老年公寓、工人公寓、海岸改造、体育场、停车楼、游乐场、社区仓储等15项关键基础设施和公共建设工程。这些工程旨在应对英国脱欧为直布罗陀带来的经济风险与冲击,带动直布罗陀经济增长。


  “直布罗陀和中国相隔万里,能够选择与我们合作,充分体现了对首都国企、首善品质的认可。”北京建工集团*委书记、董事长樊*表示,将以科技创新赋能工匠精神,为服务直布罗陀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中建二局签约的马来西亚丽阳云尚项目,合同额7.98亿元,为两栋高端超高层公寓,建筑高度均超过米。项目坐落于马来西亚旅游胜地云顶高原地区,建成后将成为云顶地区最高的建筑物。


  “近年来,我们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牢牢抓住发展机遇,承建了北汽南非汽车制造厂、博茨瓦纳哈博罗内博特勒道路项目、纳米比亚湖山铀矿等一批项目。”中建二局*委副书记、总经理刘建民说,项目前期建设团队已奔赴马来西亚,将为当地提供更好的建筑服务。

大咖声音

钱七虎院士:智慧建造推动“碳中和”

“双碳”目标下,作为碳排放大户的建筑业如何减排?今年服贸会智慧建造与绿色发展高峰论坛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提出,智慧建造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工程建设也要利用物联网、5G技术打造智慧平台。


  钱七虎说,建筑业是全球最大的原材料和能源消耗产业,目前全球建筑运营能耗已占到总能耗的30%以上,加上建设过程中的能耗,这一指标接近50%。因此,建筑领域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更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绿色发展,推动以建筑设计为主体的技术方法创新,推进空间节能和设备节能的融合,以及推动工程建设向智慧建造发展。


  如何理解智慧建造?钱七虎给出了两个维度:全面透彻的感知系统、可供决策的智慧平台。“当前,信息技术已深入应用到工程建设之中,未来还得继续推进物联网、5G技术等的应用。”钱七虎说,只有搭建起一套互联的感知系统,才能实现感知信息的高速、实时传输,实时了解和反馈工程建设现状。有了智慧平台,技术人员方可对收集的海量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处理、模拟,得出决策,从而及时发布安全预警和处理对策预案。


  钱七虎说,从人工打眼、机械台车施工到如今的数字化掘进,我国工程领域的科技创新经历了从低到高、从局部到全面的发展历程,未来还将走向少人化、无人化。

崔愷院士:既有建筑要少拆除多利用

“我见到拆房子的事,是要把眼睛瞪圆的。”今年服贸会智慧建造与绿色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崔愷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绿色发展是当代中国建筑发展的新方向,城市更新也要巧用绿色理念,创建绿色建筑新美学。


  日前,《北京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年)》对外公布,为未来五年北京城市更新的路径指明了方向。“这是落实中央推动城市结构调整优化和品质提升的体现。”崔愷说,北京城市更新实践推进了多年,过去更多是
  具体到绿色发展,崔愷直言,过去建筑师在设计中,习惯于用传统建筑美学观点评判绿色建筑,觉得绿色建筑不好看,是工程师的美学而非建筑师的美学。但此次首钢园内,工业遗存旁就是轻量化的现代展厅,并不破坏美学。因此,建筑师应积极迎接绿色发展的时代要求,创建绿色建筑新美学。


  如何创建?崔愷提出,重要的一点是提升对既有建筑资源的长效化利用,少拆除、多利用,然后再巧妙地运用轻型化材料对建筑进行加固,并创造节能空间,比如通风采光、设置半开放空间。“我们曾做过研究,通过自然通风和采光设计,一年中可以减少大约15天到20天开空调或暖气的时间。”他表示,如果能将建筑业的建造规模降下来,将建造的理性决策机制建立起来,“双碳”目标的挑战并没有那么严峻。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赵莹莹

流程编辑吴越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1服贸会智慧化赋能中国建造显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