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舱!”
9月27日15时,返回地球10天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亮相了。在它的“娘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举行了开舱仪式。
开舱指令下达,主编与百余名嘉宾屏住呼吸,见证这些刚刚完成太空游的“宝贝”一一亮相。
现场,掌声和快门声此起彼伏。
图源/潇湘晨报摄影记者杨旭
01一把特殊“钥匙”打开舱门红白相间的巨型降落伞前,神舟十二号飞船返回舱“端坐”在宽敞的展厅里。
开舱指令下达,缓缓升起的高空作业车将工作人员送上返回舱顶部。工作人员熟练地拧动一把特殊“钥匙”。
打开了!一瞬间,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工作人员进入舱内,取出搭载物品包。北京市方圆公证处公证人员现场公证,检查物品包后,相关负责人对搭载物品逐一移交——包括,中巴旗帜和证书、纳米比亚国旗和证书、特色作物种子、青少年科普试验物品、袁隆平院士画像等。
图源/潇湘晨报摄影记者杨旭
今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3名航天员进驻核心舱,在太空驻留3个月。在轨飞行期间,航天员们进行了2次出舱活动,开展了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等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关键技术。
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安全顺利出舱,身体状态良好。我国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02返回舱有多厉害?返回舱,就是航天员回地球的“驾驶室”。它身上穿着最坚固的“防热衣”。
返回过程中,它将与大气层剧烈摩擦形成一个“大火球”,但火球里面的航天员却安然无恙。
返回舱是如何经受住多摄氏度的高温考验的?
主编在现场看到,钟形返回舱远看像个“炼丹炉”。它外部呈灰黑色,顶上有高温灼烧痕迹,外层是细密的蜂窝状结构。
图源/潇湘晨报摄影记者杨旭
巴基斯坦、纳米比亚驻华使馆代表等停留在返回舱前,神舟飞船总设计师贾世锦向他们介绍:“在返回地球时,高速飞行的返回舱与大气层剧烈摩擦,产生高温燃烧而形成外部灼烧痕迹。”
主编注意到,返回舱外壳是银白色的控热涂层,和以往返回舱银灰色涂层材料不同。贾世锦解释说,由于空间站建设,在太空待的时间比较长,为了增加反射量,保证舱内的温度处于一个合理状态,所以返回舱外表的颜色变成了这种比较浅的银白色。他点赞主编:“你观察很仔细。”
在返回舱顶部,有两个比较大的圆形开口。两位驻华使馆代表好奇,这个“降落伞”又有哪些神奇本领?
图源/潇湘晨报摄影记者杨旭
贾世锦说,这是一件保护航天员和返回舱的“神器”,叫伞舱——当返回舱下降到距离地面10公里高度时,降落伞会从伞舱中弹出、打开。飞船主降落伞面积约平方米,“是目前中国所有航天器里最大的一个单体降落伞。”
当返回舱接近地面时,一团火光从返回舱底部喷出。这是飞船最后一次点火,缓冲发动机点火成功。
贾世锦说,返回舱底部有4个固体反推发动机,当返回舱着陆时,反推发动机适时启动,可减少冲击。
巴基斯坦驻华使馆代表问:返回舱传统着陆点在海上,这个为何降落在陆地上?
“‘神十二’返回舱就算降落在海上,发动机也能正常工作,确保我们的航天员不会受伤。”听完贾世锦介绍,这名驻华使馆代表竖起了大拇指。
“实际上,神十二返回舱有不少地方进行了升级。比如内部计算机,返回的控制算版也进行了优化,落点的控制精度也比以往高。”贾世锦说,将航天员安全送到家的返回舱还有其他任务,将在地面进行实验,获得更多科学信息。
撰文李琼皓主编
王欢审核
吴喆*文章为主编有态度原创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COMMEND推荐阅读吨非洲海鲜年底有望来湘,不用花钱,而是用到一种特殊贸易方式…郴州*代会报告提出“内学长沙,外学深圳”,怎么个学法*代会报告里的长沙进行时:14处“国际”、8处“世界”、5处“全球”……一周回溯
湖南市州“一把手”去哪了?(9.12~9.18)长株潭重要会议上,提出“加强与武汉城市圈、大南昌都市圈的交流合作”出品
潇湘晨报添加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