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科技影响下长大的中国年轻人,境外媒体对他们有一个统称——“我能一代”。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年轻人曾扭转世界经济的颓势,如今,中国“我能一代”主动或者被动地接过了这一棒。
“凭借婴儿潮财富累积和千禧一代的科技智慧,中国年轻消费者正在成为改变中国经济乃至重塑世界经济格局的强大力量。”在一篇题为《“我能一代”如何成为中国和世界增长的驱动力》的报道中,《南华早报》这样描述中国年轻人和他们所具备的消费力。
▲《南华早报》报道截图
报道进一步指出,很显然,中国的“我能一代”已经跳过拨号上网、个人电脑而直接进入移动网络时代,这一过程中,他们的互联网足迹制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数字经济体,并且催生了一批正在走向全球的互联网公司,例如阿里和腾讯。
▲玩手机的中国年轻人
而这意味着,谁抓住了科技世界中的年轻力量,谁就赢得未来。
在这场争夺年轻一代的竞赛中,谁领先一步?
外国媒体喜欢用“BAT”(百度、阿里和腾讯的英文首字缩写)指代正在崛起的中国互联网大亨们——他们也恰好代表着网络时代最具竞争性的三个领域:搜索、消费和社交。
▲《金融时报》报道中国的BAT
但微妙的变化也在同时发生着,随着巨头们对于网络终端的争夺,领域之间的界限显然正在消弭。当淘宝试图建立社交,当腾讯强力涉足支付,在这场关于年轻一代的争夺赛中,同样年轻的网络公司们并无多少经验可循,而它们所具备的耐力与远见则成为决胜的关键。
而谁比谁又领先一步?
近期的几篇外媒报道也许能说明什么。
11月29日,台湾《苹果日报》报道了腾讯在深圳湾的全球总部大楼。这座充分探索未来建筑方向的智能建筑,引发全球网友的艳羡,“难怪网友们都喊着,别拦我,我要去腾讯应聘保洁员了!”
▲《苹果日报》报道截图
同样是在上周,美国CNBC网站刊出标题为《破亿仅仅一天,腾讯市值就超过了Facebook》的新闻,指出年下半年,作为中国领先互联网公司,腾讯的厚积薄发给全球股市带来惊喜。
▲CNBC报道截图
而英国《独立报》网站则干脆在标题中直接“惊诧”:这家把Facebook甩在背后的中国公司,你可能之前都没听说过!
有趣的是,从QQ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