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得和克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走近A国大西洋畔的南部非洲
TUhjnbcbe - 2021/10/31 23:03:00
设计求职招聘QQ群 https://new.qq.com/rain/a/20210909a0ayux00
-4月,我去A国驻北京大使馆办签证。在北京待了三周,原想签证下来直接出境。可当签证下来再定机票,却也只能订到五月底的机票了。(三国联程票,北京到香港,香港到南非约翰内斯堡,约翰内斯堡到A国首都)当时没有直航。-5月底,如期出发,北京到香港,进安检时,工作人员说,当地正流行马尔堡出血热,你确定要这个时间去吗?我说确定。飞机下午四五点钟起飞,三个多小时到了香港机场,已经是晚上了。在香港机场等了七个小时,飞往南非约翰内斯堡,航程13个小时。登机时大概是凌晨几点忘记了。旁边座位是几个十二三岁的学生。亚洲面孔,一问才知道是韩国人,从香港转机到约翰内斯堡再到非洲某国参加足球比赛。我曾经给韩国学生做过家教,韩语懂得一点,至少他说的我懂了,我说的丢三落四,但他也明白意思了。(长途旅行中的一段小插曲)到了约翰内斯堡,是当地早上时间,(中国已经中午后了)五月底的南非,天空飘着雪花,才知道自己已经置身南半球。关汉卿的《窦娥冤》不是又名《六月雪》嘛?下了飞机后,上了摆渡车。第一次一个人出这么远的门,心有忐忑。用半生不熟的英语,怯怯的询问工作人员:“请问在约翰内斯堡转机到北部A国,在哪里转机“?对方跟我说了半天,我也没明白。还好,车上有个台湾女子帮我翻译了。然后又帮我问了一些相关问题。(台湾人的英语我听懂了,毕竟发音相似)谢谢台胞。在约翰内斯堡机场停了大概四个小时,又乘上了飞往A国的飞机,飞行4小时到达目的地。当地时间接近中午,国内又是晚上了。下飞机,进海关,填单子,出示护照和*皮书(去非洲国家要在国内打非洲当地各种流行病的疫苗)海关工作人员一边在护照上盖印,一边翻着白眼珠看我,嘴里说着money.手里比划着钱的手势。我装作听不懂,他反复说,最后只好无奈的放弃了。

拿到行李箱,走出大厅,EX已经在外面等我了。他公司的本地司机与他一起。

走到付费出口司机准备交费。EX说:“IPay”,司机说:“IPay”。

EX跟司机讲了一通,意思是这不是公事,是私事,不可以要公司付钱。说的我都听懂了。还是中国人的英语发音听着顺耳。

一路上,我充满了好奇。看着街上那些头顶着东西兜售的当地人,觉得特别的新奇。

你可以透过车窗买到你想要的东西。

车行驶不久,到了一座四五层的建筑跟前停下。路边是热带树木(棕榈、椰子、香蕉树),绿绿的叶子,看着舒心清爽。

司机等在楼下,我们拿着行李到了二楼。穿过一条长长廊的走廊,大概经过三户人家,家家门口都仲有绿植。

(后来知道,我们的紧邻,男主人是位葡萄牙人,女主人是当地黑人,她会讲英语。官方语言是葡萄牙语,对于初来的人,语言障碍在所难免,所以常常会请教她,她都会很热心帮忙)

走到长廊尽头,便是EX公司为员工租的房子。三房一厅一厨两卫,带一个储藏室,客餐厅连着,很大。

房子非常好,月租金也相当的可观。三千美元,当年汇率八,一个月两万四人民币。住了三个人,每人每年房租将近十万人民币,不得不说,公司真是大手笔。

客厅(小何设计的封面)

A国的物价之贵,当时排名全球前五。据说,房东常驻俄罗斯(貌似A国人比较喜欢移民俄罗斯,也可能是俄罗斯对A国人比较包容和接纳)

(之后,我做生意时,租的房子,房东也移民俄罗斯。

我请的本地司机的爸爸在俄罗斯企业工作,父子俩都在外企。)

经过三十多个小时的颠簸,(20个小时的飞行,10多个小时的机场等待,一到家冲完凉,倒头便睡。

EX回公司上班,(他们平时都在公司吃饭),家里也没啥吃的,我也没啥胃口。

下班后带我去街对面的西餐厅,点了一份牛排,一再强调八分熟,(八分是最熟的了)

结果我还是吃不下,我的中国胃,只能吃全熟的。浪费了人民币。

在A国餐厅吃饭,人均消费怎么也得在人民币左右。

(后来在年初,去纳米比亚,EX的同事小张,年在A国,就派到纳米比亚了。

小张太太陪我一起吃饭、逛街购物,看我花钱大手大脚。说:“怪不得人家说A国来的都很有钱呢“。我说:“哪里是有钱,不过是习惯了A国的高消费,在这里感觉啥都便宜“。

纳米比亚物价比深圳稍高一点,比A国可是便宜太多了。

(之后,我每次回国都发现,从A国回国的民工,在飞机转机或经停时,都会在迪拜、印度、或埃塞俄比亚机场的免税店大肆购物,这不说明他们有钱,只能说,他们习惯了高物价,也是觉得便宜。所以他们按捺不住。)

EX的同事,一个是小何,(我刚去时他回国休假了)一个是刚提到的小张(我去时他在外省出差)

第二天傍晚,EX下班后,带我去他朋友胡哥家吃饭,说给我接风。

胡哥和嫂子也是一个月前从南非开车过来的。中间经过纳米比亚。

之前在南非做生意,因为生意不景气,也因为治安原因。他们三四个月前,来A国考察,通过一个白姓内蒙古回族人,与EX认识。(当天白也在坐)这中间EX也帮了他们不少忙。

(中国人在海外是比较团结的,后来胡哥和嫂子也帮了我好多忙)

胡哥是上海人,做的一手好菜,摆了满满一桌(大西洋畔的国家,自然海鲜主打,龙虾螃蟹是用盆盛的,这算是饕餮盛宴了吧?

图是迁居82号拍的

(在深圳,一斤生的龙虾块。在A国,一公斤合人民币,一斤60。五分之一的价格。海上现买的,谁让人是自产的呢?除了海鲜,还有当地自产的水果(香蕉、芒果、木瓜、柠檬等热带水果)比较便宜。(我曾经买过一桶芒果,个头都有一斤多,树上现摘。合人民币两块钱一个)其他东西都贵的离谱,(葡萄可以按粒卖,一粒一块人民币。当然也可以按斤或箱,这样划算些,但也很贵。苹果五块人民币一个)从物价的悬殊可以知道是自产还是进口,不过自产的毕竟有限,大多都依赖进口。

再过了一周左右,认识了我后来公司的领导ZG,一个年轻有为的小伙子。是中上某公司的海外项目负责人。上海人

(后来,我请的本地司机想起来就学ZG说英语。因为他说话节奏快,又带着上海腔,本地人都能感觉到他说话腔调的不同)

ZG公司与EX公司有项目合作,也承接了中某公司的工程

(中国公司在海外,一般都称中某或华某,代表着中国,比如:中石油,中石化,中某某水电,某一般是代表省份。在这里,不方便直接写出来。

还有人名,以英文字母代替的都是现在扔在A国的,写中文姓名的大多回国了或在其他国家。至于A国,也为了之后会讲述当地的治安及海关、警察、移民局等执法人员的一些敏感事情,不适宜直指国家)

周末去超市买菜,见到一个亚洲面孔。问他:“中国人”?答“韩国”

过了一会儿,又看到一个高高大大的*皮肤。我以为是跟刚才韩国人一起的,问“韩国”?他没理我。

一会儿又遇到了,我又问“韩国”?答“中国”,只说两字,有强调的意思。

我想这家伙可能不会说更多的中国话了。

自以为他是问我,你是中国人?

其实人家是强调自己是中国人

(用自己的思维理解别人的意思)

最后才明白,双方都理解错了。我以为他韩国人。他以为我找同胞,所以一再强调自己是中国人。

(年,中国人在A还是不多的,所以遇到*皮肤都会问一下,然后热情的留电话)

这个人就是中某海外负责人冯总,也就是ZG公司的另一家合作公司,这是在我第三次遇见冯总时才知道。

又一个周末,去以色列农场买菜。(以色列人开的农场,农场与超市挨着,但只能到超市里买。辣椒、*瓜、茄子都有,但没有中国味儿)

在以色列农场,遇到了中石油和中石化的两拨人。

他们说:“据说,在以色列农场二三十公里远,有一个中国农场。是陕西某个建筑公司,自种自吃,另外对外出售。要不咱一起去看看?听说可以进菜园自己采摘。新鲜又味儿正。“

然后我们三拨人一起驶向中国农场。

在中国农场采摘木瓜

在中国农场第二次遇到了冯总。

我们一看到对方,想起超市那天的一幕,哈哈大笑。

到A国第一个月,我就超市、农场、海边渔村这么晃着(之后介绍渔村)

一个月后找到一份工作。在圣保罗(华人做生意的集中地,为了学习语言)之后会单独介绍。

在圣保罗待了三四个月,被移民局抓了两次。(持旅游和探亲签证都不可以工作)

后来就到了ZG公司。他们想找个会说点葡萄牙语的中国人,跟他们的买办一起去建材市场买材料和超市买日常用品。

他们公司都是刚来不久,只会说英语,担心司机与商家合伙欺骗,事实证明这种担心并非多余。

大概十月份,A国有一个节假日,我们公司准备去musulu岛玩。

(以后也会单独介绍该岛)

岛上风光白人女孩

公司员工组织的沙滩排球赛

大家正在收拾准备,只见冯总和几个同事走了进来。看到我,他又是一惊,问我:“你不是某某公司的吗?”(以为我跟EX一个公司)

我说:“我是编外人员“。

这是我与冯总第三次见面。

渔村渔民

我手里拿的是小鲨鱼

图为年拍

从此之后,每逢周末,我便与冯总相约一起钓鱼。

还有小张,他也喜欢玩。

(小张80后,当时大学毕业没多久。

十五六年后的今天,已经在非洲五六个国家有自己的电信公司了。后生可畏啊)

在ELIA岛钓的鱼

下图这个小鱼有*

既然钓了这么多鱼,那就研究各种吃法吧。煎炸、红烧、清蒸、糖醋、鱼饺子各种吃法都做遍了。

他们钓的我拿来摆拍

小何会做鱼汤,先煎一下,两面金*后加水煮到汤如奶白色。加香菜出锅,鲜香扑鼻……

后来钓的太多了,懒得吃也懒得做了,我就拿到公司。

日子就这么过着,到,是我最开心的日子。

工作之余,周末休息两天,从不加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肆意的呼吸着大西洋的空气……

大概是年,我看过一本中国女作

家、战地记者、同时也是一个旅行探险家写的一本书《走进西非丛林的家~塞拉利昂》她生于年,16岁当兵,曾参加过战争。

梁子独闯非洲,深入原始粗矿的野蛮部落,探索当地人的民情风俗。

她租住在当地人家里,与他们亲密接触,有苦笑泪水,有温馨甜蜜。

她请了一个当地助手,帮她协调联系采访拍摄,以镜头记录真实的生活。白天拍摄,晚上回来整理。第二天再拍再整理。

(景致、民俗、包括婚丧嫁娶、包括香皂或酒的制作过程,都用镜头记录下来)

她也写人,写部落酋长及他的诸多妻子们,写她的助手和助手的情人……

一个满嘴谎言的助手,在她的笔下又不失诙谐可爱。

小聪明被无意中揭穿的坦然……

种种种种,都与A国人很是相似……

在以后的文章中我都会陆续介绍,

今天暂时搁笔。

-9-15

虞美人卿写于怡然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走近A国大西洋畔的南部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