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背景
今年寒假,工物系核91班开展“核能兴邦”(第六期)寒假学生社会实践云实践,成立“大开大核——核能兴邦第六期”支队。“大开大核”支队通过线上会议的形式,采访了李锋学长,对当前国际形势下核电领域的专业发展以及清华人的精神与担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校友简介
李锋,年1月硕士毕业于工程物理系核工程与技术专业,历任中国原子能工业有限公司核燃料部经理、战略规划与经营管理部主任,现任中国铀业(纳米比亚)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兼任中核资源开发公司董事长、罗辛铀业公司董事、LH毛利求斯公司董事等职务。
校友简介
访谈成果
视野:中国企业“走出去”
在访谈中,李锋学长介绍了中核集团走出去在非洲进行投资的背景和中国企业在国外遇到的主要困难,使得同学们受益良多。
李锋学长指出,我国的核电行业目前无论是从技术进步还是装机容量来看,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因此我国对于铀资源的需求是很大的。但是,近十几年来,国际上向来有“中国买什么,什么就涨价”的现象,李锋学长形象地称之为“薅羊毛”,同时这对我们的供应安全也是一个极大的威胁。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中国企业一直在寻求契机进入上游产业链。正是这种上游资源的“卡脖子”,让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成为了一种必然。
图1铀矿俯瞰实景
谈到在国外投资后公司运行所遇到的挑战和困难,李锋学长将文化背景与氛围的不同作为国外投资最大的困难。
李锋学长指出,首先是在交流沟通方面,并不是英语好就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沟通效果,很多情况下会出现当地人讲的句子中每一个单词都理解,但是仅仅从字面上却完全没有办法真正领会对方的意思,这就需要对当地的表达习惯、文化背景有很深入的理解;其次是思想观念上的差异,因为当地特殊的历史背景,当地人比较崇尚西方国家的一些理念,比如崇尚自由,在有时就可能带来很大的问题,去年新冠疫情爆发后,当地*府在出台防疫措施的时候还不能影响个人的人身自由,因此给疫情防控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图2纳米比亚风光
李锋学长表示,在海外进行投资,不能忽略当地的文化背景和思想观念,而要充分尊重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和想法,这样才能形成高效的管理和和谐的员工关系,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格局:受益终身的学习
李锋学长谈到,在清华的学习和生活经历让他终生受益,在清华养成的不断学习探索的能力和习惯以及良好的心理与身体素质对人生的影响远远大于所学到的知识。
李锋学长认为当前企业招人的门槛越来越高,对学历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是其实学历只是一块敲门砖,当下同学们还是要特别注重自身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培养。诚然,现在教育资源愈发丰富的情况下,人力资源也达到了相对的饱和,高学历的毕业生很多,单位自然会提高学历的门槛。但是当进入单位工作之后,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学历可能就并不是决定自身发展的硬性因素,更多的是考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结合自身的体会,李锋学长指出清华毕业生相对其他高校的毕业生一个明显的优势在于很强的学习能力。尽管大学中很多知识也许难以直接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但是经过清华系统性、严格训练出来的快速学习能力,使得我们可以对许多新技术、新知识、新事物快速上手。李锋学长认为,工作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实践的过程,这样的能力正是单位和企业所想要看到的。
图3“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
接着这个话题,李锋学长就同学们在园子里的学习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基于社会上的单位和企业对当代的毕业生综合能力的需要,除了专业课程的基础要牢靠扎实外,我们还需要有意识地去培养自身各方面的能力,要提高综合素质。目前在园子里的学习时光,是我们学习生涯之中各种学习资源最为完善最为优渥的时期,在清华这种综合性的高等学府中,我们有很多渠道受到综合全面的培养。同学们可以多参与心理、历史、文学、社会等方面的一些讲座,在工科理科思维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