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年10月10日,位于贵州的“中国天眼”发现距地球1.6万光年和0.4万光年的两颗新脉冲星。完成1题。
1.这2颗新脉冲星归属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B.太阳系
C.河外星系D.银河系
土壤的形成受成土母质、地形、气候、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完成2、3题。
2.影响土壤质地(土壤颗粒物粗细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A.成土母质B.地形
C.气候D.人类活动
3.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有
①成土母质的风化过程
②有机物质的积累过程
③水分含量的调节过程
④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①④
团雾是指由于局部区域近地面空气辐射降温而形成的浓雾,具有突发性、局地性、尺度小、浓度大的特征。在比较空旷的高速公路上容易出现,被称为高速公路的“流动杀手”。完成4、5题。
4.一天当中,团雾多发时段
A.太阳辐射强
B.大气削弱作用强
C.地面辐射强
D.大气逆辐射弱
5.团雾易出现在空旷的高速公路上的原因是
A.沿线植被丰富
B.路面昼夜温差较大
C.沿线城市众多
D.汽车尾气排放量大
下图为江西省年5月19日至5月21日的天气变化状况示意图。完成6、7题。
6.影响江西省此次天气过程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A.高气压B.低气压
C.冷锋D.暖锋
7.该时段江西省北部
A.气温明显回升
B.气压急剧降低
C.气流下沉显著
D.河流含沙量提高
伊朗地震活动频繁,百年来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20次;其境内的卢特荒漠被称为“烤熟的小麦”,最高气温可达71℃,这里的地表被黑色的火山熔岩所覆盖。读伊朗及周边地区略图,完成8、9题。
8.卢特荒漠气温高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
②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降水稀少
③地处信风背风坡,晴天多
④地表物质容易吸收太阳辐射,升温快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9.伊朗地震频发的原因是地处
A.两个大陆板块的消亡边界
B.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C.两个大陆板块的生长边界
D.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流石滩通常是指海拔米以上的砾石、沙石在平坦地带堆积而成的地貌。它是位于雪线之下、高山草甸之上的过渡地带,这里是许多珍稀独特高山花卉的天堂,是高山地区特有的生态系统。读图完成10、11、12题。
10.决定流石滩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降水量
B.气温、光照
C.光照、地形
D.降水量、地形
11.流石滩的高山花卉一般都匍伏于地面生长,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流石滩
A.寒冷多强风
B.空气较稀薄
C.冰雪融水多
D.土壤发育差
12.流石滩高山花卉的生长特点反应出地理环境的
A.重复性B.差异性
C.有序性D.整体性
下图为北半球亚热带某大陆西部地区示意图,完成13、14题。
13.某日,由甲地开往城市的汽车在经过大桥时看到太阳从正前方落下,则该日最接近
A.1月1日B.5月1日
C.10月1日D.12月1日
14.图示区域
A.植被为阔叶林
B.沿岸有暖流流经
C.北部地势较平坦
D.河流无明显汛期
读年~年和年北极地区夏季海冰平均范围示意图,完成15、16题。
15.甲岛附近海冰边界纬度较高,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气候B.地形地势
C.洋流D.岩浆活动
16.自年到年期间,伴随北冰洋海冰范围的变化
A.全球生物多样性更丰富
B.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
C.自然资源的开发难度降低
D.某些疫病的流行范围扩大
季风指数大小反映一个地区季风环流的强弱程度。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年的夏季风指数(a)和冬季风指数(b)距平(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值曲线示意图。完成17、18题。
17.年至年,我国东部地区最易出现的气象灾害是
A.南旱北涝B.南涝北旱
C.南北皆涝D.南北皆旱
18.图示时段内,我国东部地区
A.季风环流逐年减弱
B.季风环流年际变化明显
C.夏季风逐年减弱
D.年降水总量明显增加
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有一部分被反射回到大气,反射辐射的大小与下垫面的性质密切相关。某地年平均反射率为51%,下图为某地反射率的年变化图(最靠近原点的日期设为1月1日)。完成19、20题。
19.图中可知该地下垫面最有可能为
A.冰原B.苔原
C.沙砾D.针叶林
20.考虑太阳总辐射、地表反射率的季节变化,该地地面吸收辐射的年变化峰值出现在
A.1月B.4月
C.7月D.10月
近年来,鄱阳湖出现了史上少有的低水位,让海昏侯墓呈现在人们面前(海昏侯墓是目前我国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列侯墓葬),也使鄱阳湖边流传了年的“沉海昏、立吴城”得到证实。下图为鄱阳湖周边地区地质剖面图,完成21、22题。
21.关于图示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A.该地只受到水平挤压作用
B.庐山的隆起主要是断裂抬升
C.甲地的地貌类型为背斜谷
D.历史上鄱阳湖湖心不断西移
22.海昏侯墓保存完好主要得益于
A.岩性坚硬,外力侵蚀弱
B.地质稳定,环境变迁小
C.地壳运动,沉入湖底久
D.加强保护,人为破坏少
读某日欧洲西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完成23、24、25题
23.最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地点是
A.甲B.乙
C.丙D.丁
24.丁地的自然带为
A.温带草原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5.若该日丙、丁同时看到日落景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地的日出时刻比丁早
B.丁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更大
C.丙、丁的白昼时间相等
D.丙地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南
二、综合题:(本题有3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我国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图1)、图示区域长江沿岸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图2)。
材料二:舟山渔场形成与寒流暖交汇有关,洋流的强弱呈现较为明显的季节变化。
(1)图中R河是,该河流以南地区的主要耕地类型为 。(2分)
(2)甲城市以东的主要地形类型为 ,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2分)
(3)图2显示该地5、6月份降水明显多于7、8月份,请简析原因。(6分)
(4)指出图示暖流位置最偏东南方的季节,并分析原因。(6分)
27.读美国略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五大湖是在地质时期受作用而成。(2分)
(2)寒潮是美国本土突出的灾害性天气,试说明美国本土频受寒潮影响的原因。(4分)
(3)分别说明甲、乙两地夏季降水特点,并分析原因。(8分)
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纳米比亚地理位置图、纳米比亚略图。
材料二:纳米比亚地处非洲南部,国土面积82.54万Km2,海岸线长Km,渔业是该国第二大经济产业。纳米比亚捕鱼量位居世界前十位,年渔获量稳定在50万吨左右,其中90%以上出口到国际市场;近年来,集中发展水产养殖业和高附加值水产品生产。
材料三:纳米布沙漠是纳米比亚最大的沙漠,多雾是纳米布沙漠沿海地区的固有特征。纳米比亚的海岸线上,广阔的红色沙漠依偎着蔚蓝的大西洋,高大沙丘的滚滚沙流飞泻入海,形成壮观的“倒沙入海”奇景(如上图所示)。
(1)简述纳米布沙漠沿海多雾的原因。(4分)
(2)推测“倒沙入海”奇景的多发季节及形成原因。(6分)
(3)甲海域渔场冬夏季节捕鱼量差异较大,请从大气环流的角度解释该现象。(4分)
(4)简析渔业成为纳米比亚支柱产业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26.(16分)
(1)淮河水田(2)平原流水沉积
(3)我国降水主要由夏季风带来(2分)。5、6月份,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北移到江淮地区,冷暖空气交绥,形成江淮梅雨,降水较多(2分);7、8月份,夏季风继续北移,江淮地区受副高控制,降水相对较少(2分)。
(4)冬季(2分)。该季节,该地区盛行西北季风,促使暖流北上势力减弱(2分);同时受西北风影响海水被吹离海岸(2分)。
27.(14分)
(1)冰川侵(刨)蚀(2分)
(2)北美地形为三个南北纵列带,中部大平原贯通南北(2分),(无东西向高大地形阻挡)冬季极地冷气流可从北冰洋上空长驱直达南部墨西哥湾,所经地区短时间内气温急剧下降,形成大风和寒潮天气(2分)。
(3)特点:甲地夏季降水较丰富;乙地夏季降水稀少。(4分)
原因:甲地夏季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降水较多;乙地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降水少。(4分)
28.(20分)
(1)西海岸寒流流经,水温和气温低(2分);来自大陆的热空气经过寒冷的海面形成逆温,水汽凝结成雾(2分)。
(2)夏季(1月)(2分)气候干旱,多沙漠(2分);夏季受东南信风带控制,盛行离岸风(2分)。
(3)冬季(7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上升流减弱,捕鱼量少(2分);夏季(1月)受东南信风带控制,离岸风使上升流增强,捕鱼量大(2分)。
(4)①毗邻大西洋,海岸线长;②沿岸上升流,渔业资源丰富;③捕鱼量大,国际市场广阔;④水产养殖业和高附加值水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鸣谢:封面照片作者宁波三中康同杰老师)
平台提示地理选考原始分差一分,高考赋分差三分!!
加入VIP,可天天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