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得和克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新时代我国矿产资源安全的总体态势
TUhjnbcbe - 2021/7/26 23:06:00

资源安全问题属于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重要问题。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石油价格波动起伏,铁矿石等大宗矿产价格大幅攀升,再次敲响了我国矿产资源安全的警钟。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霸权主义战略压制也给我国矿产资源安全带来了新挑战。因此,从防患未然的底线思维出发,深入开展矿产资源安全研究,着力提升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完善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保障体系,对当下我国矿产资源安全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矿产资源安全居于国家资源安全观的突出地位国家资源安全观是一个国家为防御和化解资源危机,保障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所形成的关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策方针和思想观念的总和。国家资源安全观随着世界局势和国内环境的变化而动态演化,主要涉及的对象有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等。其中,矿产资源所特有的不可再生性和可耗竭性,使其居于资源安全的突出地位。1.1我国国家资源安全观的时代演进我国的资源安全观从自力更生、立足国内到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再到将资源安全纳入总体安全观,每个阶段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大力开发利用国内自然资源,自力更生保障经济发展;建国初期提出的“开发矿业”“大兴水利”等资源开发思想,从“地尽其利、物尽其用”的角度强调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谋求国家生存安全,大庆油田的发现与开发是这一阶段我国资源安全观的充分体现;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资源需求量不断提升,国内资源开发范围由陆地向海洋拓展,“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成为解决争端海洋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与此同时,资源开发利用开始注重效率效益问题,开始强调“一定要把稀土的事情办好,把我国的稀土优势发挥出来”,这一阶段对于资源安全相关的理论探索也逐渐开始出现在学术研究领域(图1);此后,关于“森林资源安全”“生物安全”“能源安全”“海洋安全”“战略资源安全”“水资源安全”“矿产资源安全”“土地资源安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大量涌现,推动了我国资源安全观的演进。图1中国知网“资源安全”主题文章发表量年度变化情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资源需求巨大,仅靠国内资源已经无法满足我国的资源需求。我国提出“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基本国策;“走出去”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我国矿业企业开始海外投资,开发利用境外矿产资源,保障国内资源需求。从年开始,我国由石油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我国铁矿石进口量逐步超过国内产量。以经济安全为核心、涵盖资源环境等多个领域的国家综合安全观被正式提出,正式从国家层面提出了“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的新能源安全观”,资源安全体系中的能源安全率先从学术研究层面进入国家战略层面。进入新时代,资源安全历史性地被纳入总体国家安全观范畴,与其他11个重点领域安全共同构成我国国家安全体系。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能源革命”“建设海洋强国”“重视解决好水安全问题”“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等重大资源安全问题愈加重要。《国家安全战略纲要》和《国家安全法》科学划定了资源安全的基本范畴,层次分明地提出了维护战略资源能源安全的具体任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资源能源持续、可靠和有效供给”,为我国维护资源安全提供了战略引领和法律基础。在生态文明发展的新阶段,国家在战略层面和法律层面对资源安全作出明确规定,标志着我国对资源安全基本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国家资源安全观已趋于成熟。1.2矿产资源安全的基本要义矿产资源安全是一个国家在矿产资源的供给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同时又在产业链、供应链上可以保证资源持续、可靠和有效供给的能力。这是国家资源安全观在矿产资源方面的具体体现,反映了国家资源安全观在认识论上对于为什么要保障矿产资源安全、在方法论上对于怎样实现矿产资源安全、在价值论上对于需要什么样的矿产资源安全所持的明确态度。由此得出矿产资源安全辩证统一的三个基本要义(图2),即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在关键时刻供得上顶得住、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持续性可靠性有效性相统一。图2矿产资源安全基本要义首先,关键时刻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是矿产资源安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致力于维护矿产资源的持续、可靠和有效供给,保证在关键时刻市场供应不断档、不断供、价格不暴涨不暴跌是矿产资源安全的核心;努力让矿产资源成为人民能够用得上、用得起的公共产品是矿产资源安全的基本目标。其次,矿产资源安全的必要举措是确保资源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从市场角度来看,矿产资源的安全问题实际上属于产业链、供应链中断风险的一种,主要表现是一些至关重要的矿产资源和能源在勘探、生产、运输、加工、存储、采购、销售的某些环节上存在堵点和脱节,导致市场供应短缺或中断。充分融合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培育和建立稳定畅通的产业链、供应链,提升矿产资源的高效配置能力,是构建矿产资源安全保障机制的关键之举。最后,矿产资源安全的内在逻辑在于资源供给的持续性、可靠性、有效性相统一。持续性是指供给长久维持而非一朝一夕;可靠性是指供给稳定而非随意中断;有效性是指资源供给起到积极作用而非产生负效应。矿产资源供给的有效性是矿产资源安全的核心追求,而持续性和可靠性则是其两个重要前提,三者相互贯通,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矿产资源安全的重要保证。我国矿产资源安全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矿产资源安全战略相对科学合理,未出现重大战略失误,保障了经济发展的需求,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重要矿产资源安全供应的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加。2.1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的核心技术短缺我国矿产资源领域的领先性、原创性成果不够突出。近年来,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能源行业和矿业行业在国际上先后实现了并跑和领跑。年,《财富》杂志评出的世界强企业中有26家中国能源公司和矿业公司上榜,数量仅次于美国。其中,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分列第3位和第4位,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铝业、冶金科工集团都在前强之列,这显示出我国能源行业和矿业行业卓越的国际影响力。但在全球产业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变革的过程中,我国所掌握的如“手撕钢”“可燃冰开采”等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前沿引领性技术还不够充足,资源相关基础理论研究不够领先。自年起,中低成熟度页岩油就被认为是我国陆上原油增储上产的战略接替资源,但由于页岩油的“甜点层”富集机理、“甜点区”评价优选方法等关键理论技术未实现突破,我国“陆相页岩油革命”仍处于搁置状态。产业链上能有效提升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能力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缺口依然较大。目前我国使用的水平井旋转导向工具和随钻测井探边技术仍然依赖斯伦贝谢(Schlumberger)、哈里伯顿(Halliburton)、贝克休斯(BakerHughes)三大国外油服公司;用于海洋调查的深海作业型遥控潜水器,其声纳、机械手、浮体材料、脐带缆等关键零部件还不能自给;稀土的核心专利主要被日本和美国掌控,比较适合我国原料和燃料条件的非高炉炼铁的Finex新型专利技术则由韩国浦项钢铁公司所掌握。这些核心技术和装备的短缺本质上是我国地球科学、数学、物理学、化学、材料学等相关基础研究的落后。2.2十余种矿产资源供应链长期存在结构性短缺我国石油、天然气、铀、铁、铜、铝、镍、铬、锰、钴、钾、铂族等十余种矿产资源的自然禀赋较差,其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至今依然没有实质性改善,结构性短缺态势长期存在(图3)。这十余种矿产资源的共同特点:一是已探明的储量较小,我国占世界已探明储量的比例普遍偏低,平均约为4%,最高不过10%;二是矿床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大型和超大型矿床较少,矿石品位偏低,共伴生组分复杂,开发利用难度大、成本偏高;三是国内需求量较大,对外依赖程度大,基本上40%~90%都要靠进口满足。尽管我国不断开展勘探,但是一些骨干矿山和主力油田的探明储量增长速度仍然跟不上实际的储量消耗速度,地质勘探投入的效益逐年衰减,储采比、储产比等国内资源保障程度的指标普遍低于发达国家。图3我国矿产资源对外依存状况2.3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霸权主义横行的新挑战年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去全球化”思潮不断涌现,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美国、印度、俄罗斯、巴西、英国、欧盟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出高关税、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和蓝色壁垒等隐蔽贸易保护措施。作为出口贸易大国,我国已成为遭受贸易保护主义调查最多的国家,我国钢铁行业更是众矢之的。根据商务部资料,从年至今,我国钢铁产品已经受到超过17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多起贸易保护主义调查,严重影响了我国钢铁产品的国际贸易和国内相关资源行业的发展。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重要矿产资源原产国出于贸易保护目的相继颁布原矿出口贸易禁令,将我国部分矿业企业置于“无米下锅”的窘境,对我国矿产资源供应和产业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美国霸权主义战略遏制我国海外资源利益。我国矿业行业对外投资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较早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行业之一。从早期的中钢恰那铁矿、赞比亚谦比希铜矿等项目,到后来的中亚、中俄、中缅油气管道的建成,我国的海外矿业投资遍布大洋洲、非洲、南美洲和亚洲等地区的上百个国家,涉及油气开采、有色金属采选和黑色金属采选等多个领域。年我国的矿业对外直接投资达51.3亿美元,累计投资达亿美元,这些海外矿业投资不仅稳定优化了我国短缺矿产资源供应链和产业链,而且直接促进了东道国的经济增长,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的美国不断通过经济、*事、外交等手段对我国的海外资源权益进行战略压制,我国众多海外矿业投资项目进展受阻背后都有美国的身影,如缅甸莱比塘铜矿数度停工停产、中国有色集团收购澳大利亚稀土矿失败等。全球地缘*治局势也因美国霸权主义干预而变得更加动荡,国际矿产资源供应链、产业链也随之分裂动荡。中东、美洲、大洋洲等地区作为全球重要能源矿产资源产地有我国众多矿业投资项目,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持续,我国在美国传统势力范围内的矿产资源利益将面临严峻挑战。国外矿产资源安全保障的经验借鉴在可持续发展战略背景下,世界各国*府高度重视矿产资源安全,陆续出台并形成一系列矿产资源战略规划及矿产资源安全保障的实践经验。3.1列出关键矿产清单,把握发展战略重点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欧盟、英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分别列出35种、24种、43种、27种、40种、31种关键矿产,并提出了各自的筛选模型和方法。这些模型和方法及所选指标均不尽相同,但都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评估机制。在筛选关键矿产时,美国侧重于供应风险、产量增长和市场动态三方面,同时参考生产集中度、净进口依赖和副产品等;澳大利亚更侧重供应情况,重点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时代我国矿产资源安全的总体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