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得和克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没落,文化创意园的生意为什么不好做
TUhjnbcbe - 2021/7/9 22:06:00

编辑:子夜来源:连线Insight

北京艺术区背后的“掌舵者”正在接受调查。

近期,据北京市纪委监委消息,北京七星华电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彦伶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北京艺术区整个园区的房屋租赁以及房租定价权一直握在七星集团物业手里。

而王彦伶在年7月参加工作,进入国营第厂做研发。随着这片厂区的整体改造,由一个衰落废置的老工厂转型为艺术文化园区,王彦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王彦伶曾提到,在他的主导和推动下,厂方决定闲置厂房“只租给艺术家”后,一年内进驻了73家以艺术创作为主的机构。

以北京艺术区为代表的文创产业园区,曾是一代年轻人的“乌托邦”。那时园区里面密布着艺术机构,艺术家在工业废墟上创作,举办实验性的展览,也吸引了无数年轻人前来“朝圣”。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文创产业园区却逐渐变质了。知名的画廊、艺术机构搬离,咖啡餐饮、礼品店、各种与文化不相关的机构迁入,原有的艺术气质日渐淡薄。

“北京诞生记”的策展人之一杜曦云曾对外界形容时提到,资本市场迅速进入,房租急涨,画廊和商铺迅速改变着的先锋色彩和叛逆血液。

北京艺术区

一直以来,文创产业园被认为是一个有利可图的生意,但它们的生意却并不好做。

文化创意园想要发挥其商业价值也十分困难。据新周刊报道,目前全国80%的创意产业园都处于亏损状态。而在全国各地,由于经济效益并不突出,深圳田面设计之都、广州文创园区红专厂等一批文创园区正在被拆迁改造。

对于运营者而言,文创产业园区必须商业化,从而覆盖庞大的开发成本,但文创一直是一个长周期、难盈利的领域,一旦无法摸索出合适的路径,或是迫于盈利的压力、急于进行商业化开发,属于文创产业园的魅力和光环便会逐步散去。

一、文化创意园为什么没落了?

20世纪初,国企改革浪潮中,数万座空置厂房等待重组,而这也是国内文创园区兴起的起点。

如今名声赫赫的北京艺术区,便是由年建立的“国营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下文简称‘联合厂’)改造而成。

二十世纪80年代,联合厂配合中关村电子科技园的建设规划,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将原厂址内的旧厂房低价对外出租,这才有了大量艺术家、美术学院师生等租用并进行创作,渐渐形成了一个艺术街区。

北京艺术区真正意义上的名声鹊起,是由于年日本东京知名画廊的入驻以及数年后摄影家徐勇、艺术家卢杰等入驻开设艺术空间,更多知名机构、艺术家的加入,给北京艺术区带来了更多

1
查看完整版本: 没落,文化创意园的生意为什么不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