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巴厘岛你会想到什么呢?
南太平洋上的度假天堂
世界上最棒的潜水地之一
以庙宇建筑和海岛风光闻名于世
……
如今,天堂巴厘岛,成为了接待中国游客最多的印尼旅游目的地和国际义工旅行的热门目的地。面对风靡全球义工旅行,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巴厘岛,被游客和义工“占领”下的巴厘岛,如今是什么样子呢?一边服务一边旅行,是真正的公益吗?中国游客在巴厘岛的形象能打几分呢?
今年10月,邀你跟我们一起走进巴厘岛,一探究竟。
项目背景
随着中国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大潮,中国的游客们涌向了世界各地。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年中国的出境游人数达到14,万人次,比年同期增长14.7%。中国保持着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地位。
印度尼西亚是最受中国游客欢迎的目的地国家前五名,而巴厘岛正是印度尼西亚最吸引中国游客的旅游胜地。根据年巴厘岛机场数据显示,巴厘岛4月接待中国游客人数为43万,占巴厘岛所有游客的32%,占比继续保持排名第一。
▲中国出境旅游人数逐年增长
出境游的繁荣中其实存在不少隐忧:
对当地而言,大量的游客到访对当地的原生态自然环境造成了某种程度的干扰。该岛的地下水位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下降了50多米,许多水井都在干涸或已经被污染;在岛屿的南部(著名的库塔海滩所在地)固体废物每天超过吨,带来了重大的健康和环境风险。
对中国而言,部分中国出境游游客的言行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中国人的国际形象,包括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排队意识不强、在自助餐厅包揽全部昂贵的食物等行为。印尼太阳假日国际旅行社总经理苏西接受采访时说道,“在细节方面,中国游客确实需要进一步提升个人素质。”
▲一名游客路过印度尼西亚度假胜地巴厘岛登巴萨附近的库塔海滩上的垃圾碎片
近年来,一种新型中国旅客也在逐渐占领巴厘岛居民们的眼光:中国志愿者们。
照顾海龟、孤儿院支教...随着中国的“公益热”,大量的中国志愿者通过国内外的许多机构,来到了巴厘岛,一边志愿服务一边旅行。
对于这种现象,目前国内的认知存在两极化,有的人认为做国际志愿者是一件特别了不起的事情,是去帮助世界上需要帮助的人,也有的人认为,这不过是一种消费贫穷的商业活动而已,根本就不是公益。
▲愈发流行的国际志愿者项目图源:pexel
而实际上,比起简单的黑与白,它可能是更加复杂的:
一方面,这些新型中国旅客年轻、教育水平比较高,他们的到来逐渐改变了中国传统出境游大*的构成。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带去的贡献如何帮助了本地,他们的行为如何重塑了中国人在海外的形象,他们本人又在其中发生了什么变化与成长,这些值得我们去思考。
另一方面,一些“国际志愿者”活动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可能确实成为了一种对贫穷、对弱势群体的消费,更存在虚假宣传、误导参与者对这件事本质的认知的现象。
▲某机构提供的巴厘岛义工项目旅行项目
目前热门的国内机构提供的义工项目通常是一周至三周短期的短期项目。由于时间较短,部分志愿者缺乏必要的准备,来不及真正进入角色,义工的频繁更替反而容易造成孤儿院、特殊人群这一群体安全感的缺失。这样的短期义工是否能够给予当地实际帮助、当地人到底如何看待这种义工、这些义工旅行到底是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志愿者和公益,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中国人走向世界的大潮中,我们如何更多去了解外面的世界,理解国际意义上的公益、志愿者、可持续发展到底是什么?到达了一片陌生的国土,我们如何了解与我们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学会与当地人打交道,融入本地,讲好中国故事?
项目简介
本次项目为一次项目制学习(Project-BasedLearning),更是一次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
本次深度调研项目中,中南屋导师将带领学员在十一国庆巴厘岛旅行热潮之际,走进巴厘岛,对于巴厘岛的生态环境与人文情况、生态旅游、义工旅行行业进行系统研究。根据中国出境游的大趋势,结合一带一路中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考验,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调研探讨中国游客在巴厘岛目前建构的国际形象现状,理解原因,叩问中国出境游如何与当地可持续发展结合、并在其中讲述好全球中国故事的可能性。
招募对象:
高中生、大学生为主,通过面试方可录取
项目时间:
年9月15日-11月7日,包括前期培训、实地调研、后续辅导及活动
招募截止时间:
年9月15日
实地调研时间:
年10月1日至年10月7日
实地调研地点:
印度尼西亚巴厘岛
费用说明:
项目费用包含:导师辅导费用(含前期课程、实地调研及后期辅导);项目所在地住宿;基本餐饮、交通费用;境外保险费用
不包含:往返机票、签证、项目期间个人消费。中南屋将提供办理签证的指导。
申请要求:
▲认同中南屋“中国世界公民”的理念;
▲积极学习,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
▲具备课题对应的语言能力;
▲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项目课题
中南屋导师将带领学员针对以下紧密关联又相互独立的课题进行思辩创新,辅导学员分组进行学术性写作和公益实践。
课题1:巴厘岛国际义工旅行项目面临怎样的机会与挑战?该如何应对?
相关专业:商科、经济学
课题说明:学员将深度调研巴厘岛国际义工旅行项目的运行模式、采用访谈调研方式了解义工项目对当地的经济和环境带来的影响,探索公益与商业融合所带来的机会与挑战,尝试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并写作调研文章。
课题2:中国出境游客行为现状如何,如何规范?
相关专业:公共*策、社会学
课题说明:学员将通过访谈调研的方式了解当前中国出境游相关制度、出境游客行为及其与当地人互动的现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其产生的原因,从中探究国人出境游行业如何走向规范与可持续发展,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写作调研文章。
课题3:中国人在巴厘岛的当地人和国际游客心中的形象如何?如何提升?
相关专业:国际关系、新闻传媒
课题说明:学员将通过定量研究的方式,深入调研巴厘岛当地人和国际旅客心中的中国游客、中国人的形象,思考中国在巴厘岛的形象与软实力,叩问我们如何在海外“讲好中国故事”,在国际上树立积极中国形象,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写作调研文章。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项目安排
1.线上行前培训与专业课程(年9月15日-9月30日)
A.背景资料阅读:
通过阅读一带一路、国际关系、环境保护等主题的经典书籍和文献更加深入地了解项目课题的背景知识。
B.导师线上授课:
第一课:采访与写作——如何让成果之花从田野中盛开?
第二课:一带一路/中国与印尼关系解读
第三课:项目课题深入探究、实地调研安排及行前准备指南
2.实地调研(年10月1日至10月7日)
在为期七天的紧密调研行程中,学员们将有机会:
A.采访华人游客、华人旅游行业从业者
深入出境旅游行业采集第一手研究数据,调研巴厘岛旅游业不同类型的参与者的情况,调研巴厘岛旅游目前的旅游项目类型及开展情况,访谈华人旅游从业者关于中国人在巴厘岛的形象以及目前讲好中国故事面临的挑战,思考从旅行参与者角度如何维护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
▲往期学员在项目地进行采访调研
B.采访当地旅游行业从业者、当地群众、当地*府相关部门官员
与巴厘岛*府、相关领域学者、本地媒体和西方媒体座谈,了解学习中国人在巴厘岛的旅游对当地居民在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深入当地社区了解旅游业对当地产生的影响、调研巴厘岛不同群体的当地人对中国人、中国游客的看法,思考中国在巴厘岛的形象与软实力。
▲往期学员在项目地进行定量调研
C.走访国际义工旅行项目基地
走访巴厘岛的海龟保护、孤儿院支教等游学项目基地,了解义工项目规模、开展方式。调研义工项目对巴厘岛当地野生动物保护、儿童教育等方面的影响,调研义工项目开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思考公益和商业结合更好的方式。
▲走访义工项目基地
D.巴厘岛中国领事馆座谈研讨并献计献策
我们将到访巴厘岛中国领事馆,与领事馆*府官员开展座谈研讨,了解中国领事馆正在进行的与华人形象和国际旅游管理相关的项目。学员也将在导师的指导下将本次项目调研的巴厘岛游客情况进行汇报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3.后续创新实践与项目分享(年10月8日–10月30日)
实地项目结束后,学员将有机会在中南屋导师指导下,根据实践情况,制定相应的创新实践方案。
A)后续国内项目
回到国内后,导师会定期辅导学生在项目结束前进行作品(包括文章、报告、视频作品的制定等类型)修改与完善、导师将指导学员制定后续行动规划。导师推荐信也将包含在此环节。
B)项目分享会
学员将在中南屋导师协助下,回到国内在各大城市举办项目分享会,邀请项目导师一起回顾和分享项目的收获和心得,引起更多人对于“中国走出去”议题、国人形象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