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比亚有一个风光绝美的城市斯瓦科蒙德。
斯瓦科蒙德原是海边小镇,一百多年前即为德国殖民统治中心,现为纳米比亚第二大城市。
这里濒临大西洋,被纳米布沙漠环抱,荒漠、海滨和巴伐利亚建筑,欧洲小镇与非洲风光在这里完美融合。
斯瓦科蒙德街景。
斯瓦科蒙德市容整洁,静谧祥和又生机勃勃,是欧洲人的休闲度假圣地。
好莱坞影星茱莉和丈夫是斯瓦科蒙德的常客,年她们的女儿在这里出生,当时的总统努乔玛亲自为其命名。
鲸湾港区的油井钻探设备。
当我们从干燥的内陆地区来到这里,首先是精神为之一振——空气湿润,清爽宜人,一阵若有若无、润肤无声的蒙蒙细雨为我们洗尘。
大西洋的海风带来的寒气,感觉从酷夏一夜入秋。
鲸湾港口。
港口边的鲸鱼骨头。
团友们欢呼雀跃,唯有一人郁郁不乐。
曾记否,一千多年前南京有个伤感诗帝李后主说:问君能有几多愁?
今天,有南京人以实际行动在万里之遥的纳米比亚答:恰似忘带秋裤遇寒流。
此乃老蔡也。
看这些游客便知道忘穿秋裤的后果了。
大师,还抗得住吧?
真不好意思啊。
晚上在一家中餐馆就餐,滋润一下这些天被各种烤肉和西餐蹂躏的肠胃。
我们的住宿地是离斯瓦科蒙德约20km的鲸湾。这是大西洋的一处深水良港,年纳米比亚独立时,南非不愿交出该地的控制权,5年后才正式归还。
曾闻中国有意此地,遭西方施压未果。询问导游,的确如此。
可爱的大嘴巴鹈鹕。
晚餐后入住酒店,阳台上凭栏眺望,隔条小路便是泄湖海滩,水面雾霭茫茫,只能听到从不远处传来的禽鸟鸣叫和浪花轻拂堤岸的声响。
脱离内陆的干燥,在海边湿润的环境里,大脑中也是雾般朦胧,酣然入梦。
步态优美的火烈鸟。
虽然有严重的早起恐惧症,但仍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清晨的海边是可以出片子的。
三次起床看天气,雾!雾!还是雾!无法拍照!
确认天气状况,心安理得地继续回笼觉,直到勤劳有品的老蔡用武夷牛肉的氤氲茶香替换了我的梦中*粱。
火烈鸟绝大多数时间是在觅食。
起床后才发现,窗外有一大群火烈鸟!昨晚聒噪一夜的就是它们。
这一带的泄湖是火烈鸟栖息地,据说纳米比亚的火烈鸟大多都在这里,数量有几万只。
或许是运气不好,当天走过的地方火烈鸟并不多。第二天早上专门又到湖边拍摄,因为退潮和雾气,也没拍到好镜头,有点遗憾。
傍晚的海滩,火烈鸟更红。
鲸湾,顾名思义当然就是有鲸鱼的海湾了。
上午的游览项目是出海看鲸鱼。
乘坐游艇出海,晕船是我永远的痛。还好,三个小时行程没有翻江倒海,这得归功于鲸湾优良的地理环境。
鲸湾尽管也在骷髅海岸之列,但三面沙丘环抱,使得水面风浪不大。这是大西洋留给纳米比亚的一处绝佳地。
到游船上乞讨的海豹。
刚开船,一只海豹便窜入船舱,紧接着又是两只鹈鹕呼扇着巨大的翅膀一路追来。
船长笑呵呵地拿来一桶小鱼喂给它们。没想到这些家伙还挺挑食,小鱼不新鲜立即吐出来。
这是游船上的一个表演项目。这些海豹、鹈鹕虽然是野生的,但被船家喂惯了,只要看到游船开动就会来讨吃的。
巨大的座头鲸浮出水面。
游船上都有水下探测设备,一旦发现海豚或鲸鱼出现,立即通过电台发布消息,四散各处的游艇便立即加速围拢过去。
曾经只是在水族馆和视频中看到的海豚、座头鲸,陆续出现在海面上。海豚三五成群在游船周围嬉戏,远处不时传来座头鲸换气和尾巴拍击水面的声响。
海豚围绕游船嬉戏。
鲸湾也有个海豹滩。在十字角看到的海豹,大多是吃饱喝足了上岸睡大觉的“死”海豹,而从船上看游泳嬉戏的“活”海豹更有意思,臭味也没有那么大。
只可惜雾气太重,光线不好,海水的色彩出不来。导游说要到中午以后才能散尽。
哦,但愿下午能有个好天气。
海豹滩的“活”海豹。
围观水面动物的精彩表演结束,回到船舱,桌上已摆放好精心准备的美食。下半场的精彩节目:品尝鲸湾生蚝。
鲸湾是纳米比亚最著名的生蚝产地。这里因为洋流交汇带来丰富浮游生物,水温、水质极其适合生蚝的生长,海水也没有任何污染,所产生蚝肉质丰满多汁,并有淡淡的奶香,最适合生食。
收获生蚝。
诱人吗?
鲸湾生蚝代言人。
大锅,嘴下留情啊。
纳米比亚原本不产生蚝,引进二十几年就声名远播,号称全球最美味的生蚝。许多欧洲饕餮达人来到这里,只为生蚝。
在饭店里的生蚝大多是冷冻的,船上的生蚝出水便食用,口感最佳。
我和老蔡都是出门必带腹泻药,一般海鲜不敢碰。面对如此美味也必须豁出去了,大不了吃药呗!
上帝他老人家为我们创造的美食,放弃岂不是暴殄天物吗。
我们的船长,风趣而精神健硕的德国老人。
代表团友们留言。
临下船前,船长拿出一个笔记本,上面是各国游客的签名留言。
经全团商议,本人很荣幸获得授权,代表大家写下一段话,把我们对纳米比亚的美好印象留在这里。
越野盐碱滩。
下午才是真正的重头戏——沙海交响!冲沙!
纳米比亚共有两处世界遗产。一是颓废方丹岩画,另一个是纳米布沙漠的沙海奇观。
我认为,岩画并不稀罕,在西藏日土、宁夏贺兰山、内蒙阿拉善等地都看过,而且画面大同小异,但纳米布沙漠的沙海奇观绝对是世界第一。
联合国自然遗产评选标准有4项:美学价值、地学价值、生态变化过程和生物多样性,只要有一项符合即可以入选,而纳米布沙漠是全部达标。
海边的盐场和晒盐池。
午饭后,乘上四驱越野车向海滩进发。
我们这台车是大名鼎鼎的陆地巡洋舰,2.8L柴油版。车队中还有海克拉斯、路虎卫士,都是越野神器。
在海边沙漠与城市之间,因有泄湖、沙滩和沼泽而形成独特的“三明治”地貌。
途经一处盐场,晒盐池的水呈粉红色,在阳光下显得极其妩媚。我猜测是因为卤水中碘含量很高。
沙地跋涉,算是冲沙热身。
穿过沼泽、盐滩和芦苇地,正式进入沙地。
冲沙中的一个即兴项目是“蜥蜴耳环”。司机会在沙地里找一只小蜥蜴,将它挂在耳垂上成为独特的耳坠供游客拍照。
金色毛发的小沙鼠。
在一处沙丘边,司机撅着屁股忙活了一阵,掏出了一只金色毛发的小沙鼠。
做耳坠显然是太大了,司机小心翼翼地拿在手中给大家欣赏。
“道具”使用完毕还得送回原来的沙洞中,这小家伙是无法在正午阳光下生存的。
大名鼎鼎的三明治地貌。
此行最精彩、刺激的冲沙开始了。
陆地巡洋舰在沙丘与沙谷中穿行,时而进入谷底,时而爬上陡坡,在发动机的咆哮声中,司机不停地打着方向盘,车轮在松软的沙地上画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
在冲上一个最陡的沙丘时,车头几乎直立,我在副驾位置都看不到地面。这时才是考验司机定力的时段,油门控制不好或乱打方向,势必翻车。
说实话,这次都是纯沙丘行车,除了有弯道离心力和爬上大坡时的瞬间腾空失重,并没有特别刺激的感觉。
去年在撒哈拉沙漠越野,开车的小哥在戈壁沙漠的各种地形中左突右冲,爬坡越障,我们只能紧抓扶手,身体随着车辆起伏颠簸,一片欢呼惊叫,荷尔蒙爆表。那才叫刺激。
这里的海钓是这么玩的。
一只狼在啃食死亡的海豹。
海滩上一具遇难者的遗骸。
作为曾经的越野车发烧友,我感觉这种地貌的难度不大,掌握好车速和转弯时机即可。
紧走沙慢走水,沙地行车的要领是“唯快不破”。
不过即便是老司机,也有阴沟翻船的时候。在返程时,前车就在一处转弯坡道上陷车了。
在沙漠里吃一个下午茶,绝对够野奢。
冲沙结束,是下午茶时间。
司机将车停在一处沙湾中,从车上的保温箱中拿出准备好的食品饮料。烤鸡腿、沙拉、水果、点心和香槟酒,虽然品种不多,但在这荒芜的沙漠中还能吃到这些食物,绝对算是够野奢了。
成百上千只鸬鹚聚集在海边,看来这里的鱼真多啊。
清澈的海水,澎湃的海浪。
吃饱喝足,开始攀登海边的沙丘,居高临下欣赏倒沙入海的恢弘场面。
站在高大的沙丘上,一边是浩瀚博大、风高浪急的蓝色大西洋,一边是苍凉广袤、延绵起伏的金色沙丘,柔情与刚毅、细腻与粗糙、静谧与澎湃交汇在一起。
倒沙入海奇观。
地球上两种最极端的地貌在此有机融合,相互依存,共同演奏着气势磅礴的交响曲。
面对这大气恢宏的壮丽景色,只有发自内心的感慨和对造物主、对大自然的肃然起敬!
感谢观赏。
本号图文均为原创,版权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