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摄影界万众瞩目的第十三届中国摄影金像奖颁奖典礼在三门峡国际文博城大剧院举行。纪实摄影类、艺术摄影类以及商业摄影类三大类别奖项揭晓,19位摄影师获此殊荣。
活动现场图片由中国摄影家协会提供纪实类
王大斌、王景春、毛建*、卢北峰、严志刚、范江怀、郭建设、曾毅、鲍永清王大斌我生在大连、长在大连,在这里我从一名摄影记者成长起来。在从业的37年里,我为这个城市留下了难以计数的影像瞬间,也为这片地域积累了大量的影像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相信这些影像会与城市融为一体,变成地域发展中一段不可或缺的城市历史档案。年3月,大连市文化俱乐部正在举行一场讲座。此时,便携式录音机开始流行王大斌摄
获奖评语40年来,王大斌把大连当成自己的根据地,须臾没有离开。他的记录,既有宏大叙事,更有细小、平凡与微不足道。40年来,中国杰出的摄影家与现实生活保持着最紧密的联系,图说历史、不留空白。有担当的摄影者清醒地认识到:生活在巨变的时代,周遭中的点滴细节都值得被记录。王大斌正是这样的摄影者。他所传递的,正是构成一个城市历史的重要的细枝末节。
王景春年至年,我先后分五次进入三峡记录长江曾有的性情,记录几千年来人们和长江相伴的朝朝暮暮、生生死死。时隔15年,再见当年镜头里的朋友们,去看看他们的新家,去听他们讲述这十五年来自己的故事。向镜头里的他们致敬,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年10月4日,云阳张飞庙,搬迁之前张飞庙旧址上*府组织的一次庙会王景春摄获奖评语从13岁接触照相机至今,37年里王景春只做了摄影一件事情。年少时期拍出的《我的少年时代》就令人刮目相看。他用极具天赋的影像,讲述一个又一个悲悯、温暖、动人的中国故事,《三峡》这样的作品已经成为时光里的永恒印记,年抗洪时拍的那张《我是记者》已经成为中国记者的标志性照片。他在一线经历过灾难险境,也带领团队完成过很多国内外重大主题摄影报道,是国内少有的全能型纪实摄影人。毛建*年,我迈进了中国新闻社的大门,成为一名摄影记者。赶上这个大变革的时代是新闻工作者最大的幸运,珍藏过去的每一段经历,珍惜未来的每一次拍摄,用心按快门、做历史记录者成了我30余年新闻工作的信条。
年7月13日,俄罗斯“世界杯”决赛,法国战胜克罗地亚,颁奖仪式在大雨中进行毛建*摄获奖评语作为一个“有温度”的摄影记者,毛建*担任中国新闻社摄影记者30多年,无论是在国内从事时*、体育等各类新闻摄影采访,还是做驻外记者,报道驻在国新闻,他始终保有摄影记者对新闻事件的极大热情和专业精神,尽可能靠近拍摄对象,用心观察和思考,不失时机地捕捉典型瞬间,真实记录眼前所经历的事件。他的影像从不缺少人物的真情流露,即便是体育赛事中运动员竞技的画面,也同样拍得趣味盎然,为我们留下难得的视觉记忆。卢北峰这是关于年到年出生的、在北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这一群体的人物肖像。我把自己过去在照相馆拍摄纪念照所表现的“庄重的仪式感”移植到这个专题中,让所有人都是面无表情地凝视镜头并让人物在构图中有挤压感,象征着他们所承受的各种压力。
生于八十年代卢北峰摄获奖评语20年前卢北峰就在媒体开设“北风眼”摄影专栏,为巨变的时代留下一份特别的社会现象观察样本。他善于用标准镜头捕捉人物形象,对人物肖像摄影有自己的研究和独特的理解。他的作品与时俱进,有内涵、有立场、有温度,引起不同群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