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地理小卡片七十一流域的开发
(一)基础知识问答
1.流域的概念。
2.流域综合治理开发的一般思路。
(二)学以致用
下图示意赞比西河水系分布和该流域内的一些地理要素。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卡霍拉巴萨水坝工程建设利弊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建设大坝的最主要目标是发展交通和旅游
B.能够调节径流,拦蓄洪水,确保下游免遭洪水威胁
C.导致河口三角洲不断受到海水侵蚀而萎缩,海岸线后退
D.水坝工程保障了中下游的航运,利于淡水渔业的发展
2.关于赞比西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方向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
A.上游重点利用水能发电、积极发展航运业
B.中游重点建设自然保护区、积极发展旅游业
C.下游重点利用水资源、积极发展灌溉农业
D.三角洲地区充分利用外资、积极发展外向型工业
读田纳西河流域位置示意图,回答3-5题。
3.下列有关田纳西河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美国的中部地区
B.上游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
C.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D.降水季节变化大,12月至次年4月降水较多
4.下列有关田纳西河流域经济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防洪是流域治理的核心
B.拥有全美最大的水电、火电、核电相结合的电力系统
C.工业以高耗能的机电、塑胶等工业为骨干
D.农业以发展温室蔬菜生产为主
5.田纳西河流域农业发展注重了(
)
A.以种植业为主
B.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类型农业
C.以水产养殖为主
D.以副业为主
流域的开发应结合流域的具体特征,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回答6-7题。
6.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环节是(
)
A.河流的梯级开发
B.水资源综合开发
C.流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治理
D.防洪、航运、发电、旅游等
7.田纳西河有利于梯级开发的自然条件是(
)
A.水位季节变化大
B.地势平坦
C.河流落差大,水量丰富D.经济发达
普尔河位于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平原上。读图,回答8-9题。
8.该河流(
)
A.由北向南流B.由南向北流
C.航运价值大D.以雨水补给为主
9.该河流开发力度不大的主要社会原因是(
)
A.市场需求有限
B.流量小且季节变化大
C.地势平坦,水能资源匮乏
D.经济欠发达,技术力量薄弱
读金沙江下游段梯级水电站纵剖面图,回答10-11题。
10.金沙江干流适于水电梯级开发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
A.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短缺,电力缺口大
B.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C.径流量丰富,且季节变化大
D.地质条件稳固,适于建坝
11.水库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可能有(
)
①库区及周围地区云量增多、湿度增加 ②上、下游间物种交流受到阻隔 ③流速减缓造成水质下降,河口三角洲面积萎缩 ④引发旱涝灾害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下图是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编号是各省市区某年某项指标在全国的排名,则甲区的指标12可能是指(
)
A.面积
B.人口
C.城市化水平D.经济总量
13.长江干流③河段流经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水流平缓,洪水加剧B.水量丰富,水土流失
C.江水浑浊,湿地萎缩D.工业发达,大气污染
读湘江流域图,回答14-16题。
14.湘江流域(
)
A.为热带季风气候
B.地形以山地为主
C.水能、矿产丰富D.人口稠密,科技发达
15.湘江流域在开发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有(
)
①酸雨 ②草地退化 ③土地沙漠化 ④水土流失
A.①③B.①④
C.②④D.②③
16.下列叙述不符合湘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是(
)
A.上游开垦梯田,发展水稻种植业
B.中游修建水库,用于防洪与灌溉
C.下游修建港口,发展内河航运
D.上游开发水能,发展有色金属冶炼业
英加水电站是刚果河上的重要水利设施。读英加水电站位置图,回答17-18题。
17.与英加水电站发电量无关的是(
)
A.刚果河流域降水丰富
B.电站所在地集水面积广
C.刚果河流域经济发达D.电站所在地地势落差大
18.有关英加水电站建设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
A.会淹没水电站上游部分地区B.截断鱼类洄游路线
C.触动地壳而诱发地质灾害D.促进下游航运发展
斯里兰卡莫勒格哈坎达水库首部枢纽工程有“斯里兰卡南水北调工程”之称,由M坝和水库、K坝和水库、连接M坝和K坝的隧道涵洞、调水渠道和发电站构成。M坝水库项目于年7月开始建设,年7月全部完工,年1月移交给斯方。如图示意M坝的位置,完成19-20题。
19.莫勒格哈坎达水库首部枢纽工程修建的主要目的是(
)
①防洪 ②发电 ③供水 ④航运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20.与建成前相比,M坝建成后下游(
)
A.年径流量增加B.结冰期延长
C.洪涝灾害增多D.含沙量下降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通河发源于祁连山区,干流全长.7km,它是湟水水量最大、流程最长的支流,从源头至湟水天然落差为m。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mm。大通河以尕大滩和连城为界,分为上、中、下游。上游植被以高山草甸为主,中游森林覆盖率高,下游河谷宽广。流域内煤、铁、锰、铜、岩金、铅等矿产资源丰富。
材料二 下图为“大通河流域示意图”。
(1)大通河水文特征为。
(2)大通河以开发利用为重点,开发利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有。
(3)为充分利用流域内自然资源,可发展的第二、第三产业有。
参考答案见下一篇。
上一篇七十湿地的开发与保护参考答案
1.D2.D3.A4.C5.C6.A7.B8.C9.A10.D11.B12.D13.D14.C15.B16.B17.D18.C19.B 20.C 21.B22.A23.A
24.(1)地处多年冻土带,2米以下是永冻层,河流难以下蚀,侧蚀强烈,河谷宽阔平坦;河网密布,河道弯曲,流速缓慢,排水不畅,容易泛滥;冻土广布,地表水难以下渗,水分大多滞留于地表,形成大面积的沼泽。
(2)重度火烧迹地缺少林木遮荫,太阳辐射増强。蒸发加剧,融雪时间提早,融雪期缩短;季节性冻土活动层加深,土壤蓄渗能力加大,积雪融水下渗增强;因此5月融雪径流量明显减少。
(3)难以恢复为林地,树木蒸腾作用减弱,水分截流能力下降,枯枝落叶层被大量烧毁,调蓄能力降低,地表径流增多;山麓坡度平缓,地表水流动缓慢,地表水汇聚;冻土解冻层加深,蓄水能力增强,土壤过湿,加剧了地表积水;森林不断退化,林下植物逐渐被喜湿植物替代,森林最后演化成沼泽。
(4)赞成:沼泽地过湿,林木生长的环境恶化,森林退化,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促进森林自然生长和更新,维持大兴安岭林区生态稳定;护森林生物的多样性,避免物种灭绝:林木恢复有利于冻土的保存,保证嫩江水源。
不赞成:减少人为干扰,减少对沼泽的生态破坏,维持湿地生物多样性;寒温带植物更新缓慢,森林难以恢复;短期内可能造成冻土活动层加深,冻土退化,地表水下渗,嫩江补给减少。
和谐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