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例题一:制造业空间集聚与扩散会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读图回答问题。(19分)
N市制造业空间集聚与扩散演变示意图(注:同心圆代表距市中心的距离)
年N市三类制造业企业数量空间分布对比(1)据图,概述N市~年制造业空间变化的特点。(4分)(2)据图,读出16~48km范围内三类企业数量的分布比例完成下表,并根据表中两个范围的数据归纳N市三类企业数量的空间分布特点。(5分)
技术密集型企业(%)
资本密集型企业(%)
资源密集型企业(%)
0~16km
70
50
38
16~48km
(3)分析年0~16km范围内技术密集型企业和资源密集型企业空间分布格局的主导因素。(6分)(4)运用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原理,评价N市制造业空间格局变化的合理性。(4分)
参考答案:
(1)制造业集聚中心逐步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扩散;在城区周边形成多个集聚区;集聚中心呈现出沿高速公路向外扩展的趋势;制造业重心有向南迁移的趋势。(任答两点即可)(2)
技术密集型企业(%)
资本密集型企业(%)
资源密集型企业(%)
0~16km
16~48km
26
40
50
可见,在0-16km范围内,技术密集型企业明显较多,资本密集企业和资源密集型企业相对较少;在16-48km范围内,技术密集型企业分别较少,资本密集型企业较技术密集型企业更多,资源密集型企业占主导地位。(3)技术密集型企业的主导因素为科学技术和交通,0-16km范围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比较密集,且交通便捷,信息、通讯等条件较好,因此这类企业分布相对较多。资源密集型企业的的主导因素为地价和环境,该类企业一般占地面积较大,对环境污染较大,0-16km范围地价相对较高,人口比较密集,因此这类企业分布相对较少。(4)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原理:合理的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应该是从城市中心向外围依次出现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合理性评价:N市制造业空间变化,使中心城区制造业就业密度降低,改变了原来中心城区制造业过分集中的格局,置换出的空间可建设商业区和居住区,使得城市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更趋合理,这有利于因地制宜利用不同区域的空间位置、基础设施和资源环境条件。因此N市制造业空间变化是合理的。
典型例题二:根据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总人口72万,其中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周边的卫星城。城市土地利用与地铁交通系统有紧密联系。50%以上的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1)斯德哥尔摩市中心区和卫星城共同组成大斯德哥尔摩市,据图1,描述该城市空间形态的特点。
(2)据图2、图3,分析城市居民就业地与居住地的空间分布特点,并解释把卫星城建设成为城市分中心的原因。
(3)该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在各城市的中心区,与社区市民广场相连,广场周边被商店、学校、及社区基础设施围绕,居住区分布在距离车站米范围内,车站周围形成高密度住宅区,这样的功能区一般称作混合区。请对这种土地利用方式作出评价。
(4)图中卫星城③是以高新技术著称的西斯塔科学城,科学园区有家公司,就业人口中移民占50%,主要来自欧盟、美国和以色列,通信、交通设施完善。请说明该城高科技产业的布局条件。
参考答案:
(1)特点:围绕市中心区沿轨道交通线,形成放射状多中心(核心)城市空间形态。
(2)分布特点:大部分居民在斯德哥尔摩市区工作,卫星城居住人口比重较大。
原因:卫星城分担中心城市的职能,缓解中心城市人口、产业高度集中带来的城市环境问题;卫星城也起到城市中心区向外辐射的枢纽和经济增长点的作用。
(3)评价:土地利用集约高效;方便人们乘坐轨道交通出行;同时方便购物,减少人们出行次数,节约时间。
(4)条件:临近大学城,科技人才多;靠近国际机场,交通方便;环境优美舒适;通讯信息联系便捷。
典型例题三:(28分)年,非洲安哥拉、博茨瓦纳、纳米比亚、赞比亚和津巴布韦等五国首脑共同签署了一项国际合作协议,计划各国携手建立一个号称世界上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卡沙跨境保护区。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材料一:卡沙跨境保护区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非洲安哥拉、博茨瓦纳、纳米比亚、赞比亚和津巴布韦等五国人口年龄结构和城市结构模式示意图。
(1)卡沙跨境保护区最主要的气候类型是__①__;鲸湾港的气候特征是__②__。保护区内的动物群具有明显的季节性__③__特点。(6分)(2)保护区范围内水循环类型有__①__。赞比西河下游河谷地质构造属于__②__谷。(6分)(3)试分析保护区内人与动物之间的生存矛盾。(8分)(4)分析南部非洲五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8分)
参考答案:
(1)①热带草原气候②终年炎热干燥③迁徙(每空2分,共6分)(2)①海陆间水循环和内陆水循环(4分)②断层(地堑)(2分)(3)人对动物的影响: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粮食压力不断增大,破坏植被,掠夺动物生存空间;中断动物食物链,使动物数量和种类减少。(4分)动物对人的影响:动物破坏人类的农田和农作物;攻击人和家畜等(4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本小题总分)(4)存在问题:城市工业发展缓慢,城市化不随工业化和经济的进程而发展;大量农村过剩劳动力进入城市,失业率高;社会治安问题严重;贫民区集中,社会矛盾严重。(每点2分,共4分,多答不给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本小题总分)措施:大力发展工业,加速经济发展,缓解城市就业压力;发展农业,控制大量农村过剩劳动力进入城市;合理布局居民区,减少贫民区给社会治安带来的压力。(每点2分,共4分,多答不给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本小题总分)
典型例题四:读世界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世界区域图(下图)
(1)甲乙两地风力的共同特征是冬季风强夏季风弱,不同的是乙地年平均风速总是大于甲地。分析甲乙两地风力异同的成因。(2)麦哲伦船队在A地海域可能遇到哪些险情。
(3)年8月高温席卷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持续的高温天气对农作物生长发育不利。气象专家建议,高温期间(上图)中B地区的水稻田应采用日灌夜排的灌溉方式。请简要分析日灌夜排灌溉方式的作用。材料二、下图是美国某城市(下左图)和欧洲某城市(下右图)实景图
(4)下图中能大致反应材料二美国、欧洲两地建筑物平均高度变化的分别是
材料三:有人设想将“园林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图引入我国,提出在各级中心可布置规模不等的公园、游园或街心花园,各级中心四周为公共建筑,设置公共设施和商业服务机构。公共建筑外围是包括学校、医院、无污染的加工厂在内的大片住宅群。居住区外围为绿化带,最外层是工业仓库及对外交通用地(如下图)
(5)“园林城市”以园林绿地系统为线索组织各城市的功能分区,分析这样设计的好处
参考答案:
(1)相同: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无风,冬季受中纬西风控制风强不同点:乙地较甲地距海近,摩擦力小,地势低,无高大地形阻挡,甲地位于山谷中,西部有山地阻挡。(2)风大浪高、海雾、南半球夏季的冰山(3)水的比热容大,升温慢,降温也慢,白天灌溉可以减慢稻田的升温速度;晚上排水可以加快稻田降温,从而减少高温给水稻的带来的不利影响;水稻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水分,白天灌溉还可以保证禾苗蒸腾、光合作用所需的水分。(4)BD(5)工业区和住宅区组织较合理,中间设有防护带,既考虑到二者的联系,又有必要的隔离;工业区布置在最外层但不形成封闭环,有利于城市今后的发展;适宜于按放射环状道路组织城市交通;园林、绿地与城市建筑浑然一体,有较好的环境效益等。
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扫一扫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