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距今已经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在这庞大的汉字群体中,人们难免会把一些字型结构相近的字,即形近字读错或写错。
比如“祇、祗、衹、袛”等,它们的字形非常相近,但是意思却不尽相同,这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祇、祗、衹、袛这四个字之所以容易写错,是因为它们之间的差别非常小,乍一看,好像都一样,但仔细比较,不同之处就显现出来了。
“示字旁”和“衣字旁”只是一点之差,“氐”和“氏”也是一点之差,所以有时难免会让人眼花缭乱难以分辨。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记住“祇、祗、衹、袛”这四个字的不同之处,而不会混淆呢?
汉字作为表意文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它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小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的演化,逐渐形成了如今我们使用的简体中文字符。
所以其字形和字义、字音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弄清楚它们每个字的由来、读音和意思,才能牢牢地记住它们,而不会认错!
一、组成
如果仅从字的组成上来看,前两个字“祇”与“祗”的偏旁是“礻”字旁,而后面两个“衹”与“袛”的偏旁是“衤”字旁。
第一个字“祇”与第三个字“衹”,右边都没有一点,而第二个字“祗”和第四个字“袛”,右边都有一个点。所以仅从这四个字的组成上来看,我们很难区分它们。
二、读音
第一个字“祇”,为多音字,有两个读法:[qí]、[zhǐ]
第二个字“祗”,读[zhī]
第三个字“衹”,它是个多音字,既可以读[tí],也可以读[qí],还能读[zhǐ],其中我们用到最多的读音是第一个。
第四个字“袛”,读[dī]
三、意思
第一个字“祇”,本意是指地上的神仙。
当它读[qí]时,我们可以看看它的偏旁,是是“礻”,一般带有“礻”字旁的汉字,多与神灵有关,代表着神仙、神力。《说文》有写“祇,地祇也”;《尸子》中也有说道:天神称为灵,地神称为祇。
“祇”常和神字一起搭配组词,如神祇,就是泛指一切天神。
鲁迅在文集《中国小说史略》中《第二篇神话与传说》里写道:“天神地祇人鬼,古者虽若有辨,而人鬼亦得为神祇。”
在《山海经》中就记载了许多上古神祇。第一时期的神祇,便是诞生于先天的神,如盘古、女娲等创世神;与天地同时期出现的神祗,如吴天、伏羲等,他们都是超脱于一个世界秩序之外的圣神,实力无比强大。
读过《西游记》的人大都记得,那个被孙悟空呼来喝去的“土地爷”,长着银须白发,慈眉善目。因受“地方性”的不同,土地爷的庙宇就千差万别,有庄严的,也有简陋的,但香火都颇盛,就像老话说的“土地老爷本姓张,有钱住瓦屋,没钱顶破缸”。
土地爷就是我国民间信仰中,百姓普遍崇拜的神祇。
当它读[zhǐ]时,它的意思同“只”,较为少用。
第二个字“祗”,是恭敬的意思。
《左传》里写道:“父不慈,子不祗”,就是说父亲不慈祥,子女就不会尊敬他,所以“祗”字就是尊敬、恭敬的意思。
组词:祗候。
古时把恭迎,问候称为“祗候”。在佛教名书《联灯会要》卷六《赵州观音从谂禅师》有这样的描述,“师云:“小心祗候着。”
到了宋代,“祗候”成为官名。元明时期,把官府差役,仆从头目也称为祗候或祗候人。关汉卿在杂剧《窦娥冤》里写道:“丑扮官人引祗候上。”“祗候”,就是指楚州山阳县的衙役。
第三个字“衹”,具有只、恰好、正的意思。
一般带有“衤”字旁,大都与服饰有关,表示衣服、被面、穿着等。
当它读[tí]时,是指橘黄色的丝织品。
读[qí]时,组词“衹衼”,是指僧尼穿的衣服,如袈裟等。
读[zhǐ]时,在古籍中,“衹”和“祇”常通用。如在《左传·僖公十五年》里有这样一句话:晋未可灭,而杀其君,衹以成恶。这里“衹”同“祇”。
第四个字“袛”,它也与衣服有关,只是用途比较单一,表示贴身穿的短衣。
组词:袛裯,相当于现在的汗衫。
在《三国志》中就有这样的描述:“公其袛服朕命,克广德心,以终乃显烈。”,所以,它就是古代的一种服饰。
清代有首诗写道:“从子故乡来,短衣缚袛裯。”这句话就描写了一位风尘仆仆的劳动人民形象。
四、这四个字的区分
逐一解释完了这四个字的组成、读音、意思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最容易混淆的第一个字“祗”和第二个字“祇”的区别。
在生活中,大家可能也遇到过这种情况,就是在一些文章中会出现神祗(zhī)这个词,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用法,这个词语并不存在,正确的用法应该是神祇(qí)。
“祗”与“祇”相差一点,也就是前者比后者多了一点。那么面对“神祇”,人们都需要多一点敬畏之心!
如果这样理解,或许我们就能很快区分与记住这个“祗”字了!
关于这个“衹”字,在年12月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与年5月发布的《简化字总表》中,“衹”被定为“祇”的异体字,和“只”的繁体字。
所以第二个字“祇”和第三个字“衹”读zhǐ时,这俩字常通用。
在这四个字中,只有第四个字“袛”,最为单纯,读音、意思单一,所以不容易与其他三个字混淆。
结语:
祇、祗、衹、袛”,这四个字算不让很冷僻,从使用频率上来说,除了“祇”字,会经常出现在一些宗教文化,和蛮荒小说中外,其余三个字使用得就比较少。
但即便如此,人们在使用“祇”字时,还是有不少人容易与其他三个字混淆,所以还是有必要区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