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教师的会不会犯错?当然会。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地纠错中成长的。那么我们看看张克让老师的这四个小故事,作为教师我们如何纠正自己的错误,不断反思,获得进步。
张克让简介
张克让(.10-)张克让,甘肃甘谷人。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分配到靖远一中任教达31年。年任该校校长,年调靖远师范学校任校长,年调甘肃教育学院任副院长,年退休。先后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当选为甘肃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和甘肃省教育学会副会长以及全国中语会阅读研究中心常务理事,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年当选为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正文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曾在《师说》一文中说过:“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正因为如此,当老师的也应以学生为师,绝对不可自以为是。自己错了,就应当勇于认错,勇于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在这方面,我可以说是深有体会,并且受益匪浅。
就拿最简单的一些字的读音和写法来说,以前我曾把“垂涎(xián)”读作“垂涎(yān)”,把“呱(gū)呱(gū)落地”读作“呱(guā)呱(guā)落地”;把“协”写成“*”,把“风尘仆仆”写成“风尘扑扑”,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可以说,大部分都是学生帮我纠正的。起初学生还不好意思,或者说还不敢给我纠正,后经我再三鼓励并当堂表扬了敢于第一次指出我把“惩(chéng)处”读作“惩(zhéng)处”的同学,局面便逐渐打开了。同学们见我态度诚恳,勇于认错,便由起初的帮我纠正错别字逐渐扩展到其他各个方面,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由少到多,由低到高,生动活泼,教学相长。
向学生认错,就我而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因知识错误而认错。
有一年秋,学校让我担任高一(三)班的班主任并教高一(三)和高一(四)两班的语文课。高一(三)有个叫岳彩凰的同学,是从农村中学刚考到城里来的。班主任第一次“训话”,我照例是先点名认人。叫到岳彩凰时,我发现她原来是个女同学,便随口打趣道:“我还以为你是个男同学呢,你为什么不叫岳彩凤呢?凤,才像个女同学的名字。”我话音未落,谁料这个农村姑娘还真有点“辣劲”,一点也不怯生,竟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我的说法提出“抗议”:“老师,你说的不对,我这名字才正儿八经是个女同学的名字。凤凰是古代传说中的鸟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当年司马相如向卓文君求婚,他弹奏的那首曲子不是就叫《凤求凰》吗?它为什么不叫《凰求凤》呢?由此可见,不是我的名字起得不对,而是现在有不少人对此缺乏知识,雌雄不分。”
嗬!好个岳彩凰,还真看不出,不但颇有墨水,并且舌如利剑,几句话竟把我说得瞠目结舌,哑口无言。好在我已是个具有20多年教龄的老教师了,尤其是经过“文革”的“战斗洗礼”,已有了一定的涵养,哪怕她如何“雨暴风狂”,我也能镇静自如,“脸不变色心不跳”。我灵机一动,便主动向同学们认错:“岳彩凰同学说得很好,说得有理有据。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浅尝辄止,信口开河,很不应当。希望同学们都能像岳彩凰同学一样,在知识面前老老实实,绝对不可人云亦云,不可一知半解,想当然。”同学们一听,都频频点头。
除了岳彩凰,还有个赵学刚,也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甚至给別人“挑刺”。春节期间,我在自己的大门上写了一副对联,内容是我自撰的,上联是:“陋室熠熠,喜藏经史子集”;下联是:“蓬门辉辉,笑迎亲友师生”。开学不久,赵学刚就给我送来一张字条,只见上面写着这样几句话:“张老师,我看了你大门上的春联,内容很好,只是‘辉辉’二字用得不太恰当。我查阅了好几种‘字书’,‘辉’字并无重叠的用法,“辉辉’纯属杜撰,不妥。如能改为‘煌煌’,既符合古汉语的用法,又不违背你的本意。‘煌煌’者明亮貌,形容光彩鲜明,与‘熠熠’恰好对上。恕学生冒昧,请老师考虑。”我一翻《辞海》,果然如他所说。
这天,正好有我的语文课,我先念了一下赵学刚给我写的字条,接着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年初夏的一个夜晚,重庆一家剧院上演郭沫若的新编历史剧《屈原》。为了检查演出效果,郭老也在台下看戏。当他听到屈原的侍女婵娟痛斥投靠南后、背叛老师的宋玉时说的“宋玉,我特别的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训,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这几句台词时,总觉得不够味儿。第二天晚上演出前,他特地到后台去找扮演婵娟的演员张瑞芳,张瑞芳建议在“没有骨气的”后面加上“无耻的”三个字,并且站起来学着舞台上的动作把新改的台词重复了几遍,但郭老听了,还是觉着“不太够味儿”。
这时,扮演钓者的演员张逸生正在化妆,听了他俩的对话,便主动建议说:“把‘你是’改成‘你这’,不就够味了吗?”郭老一听,心里一亮,马上念了起来:“你这没有骨气的无耻的文人!”并情不自禁地拍着张逸生的肩膀说:“好!改得好!你这一改,比原来够味多了!”以后,郭老还特地写了篇文章,来记载张逸生修改这句台词给他的启发,称张逸生为“一字师”。讲完这个故事,最后我又强调说:“张逸生帮郭老把‘你是’改成了‘你这’,郭老称他为‘一字师’;上学期岳彩凰同学帮我纠正了凤凰颠倒、雌雄不分的错误,今天赵学刚同学又帮我把‘辉辉’改为‘煌煌’,从‘能者为师’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俩真可以做我的老师,并且不仅仅是‘一字师’而已。”我刚一说完,全班同学都高兴地笑了起来。
课堂图片来自网络二是因内容粗俗而认错。
有一次,我讲到“夸张”,先讲了一下“夸张”的意义和作用,接着便举出几个古今常用的例子加以说明,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官仓老鼠大如斗”“离天三尺三”“汗水如喷泉”“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等等。同学们一个个听得眉飞色舞,兴趣盎然,我也就有些心潮澎湃,激情难抑。
一时高兴,便顺嘴引进一个故事:清朝末年,我省某地有一老翁,专爱养马,嗜马如命。他有一匹“嘶风豹”,能够“日行千里,夜走八百”。有一年,他过生日,三个女婿皆来贺寿。老翁高兴,便提出要三个女婿各赋诗一首,赞扬他的“嘶风豹”飞奔之快。大女婿才华横溢,开口就来:“水上浮银针,丈人骑马走绍兴,骑去又骑来,银针犹未沉。”二女婿也是才思敏捷,立地成诵:“火上烧鹅毛,丈人骑马走上饶,骑去又骑来,鹅毛尚未焦。”只有三女婿是个大老粗,倒提起来也“空”不出几滴墨水,但他还是勇气十足,不甘落后。他想了半天,终于灵感爆发,诗上心来。他非常自豪地说:“丈母娘放了个屁,丈人骑马去意大利,骑去又骑来,粪门还没闭。”同学们听了,无不挺胸张臂,开怀大笑,课堂气氛极为“热烈”。
但是还没有等到下课,有个同学就给我递上来一个纸条子,上面写着:“张老师,你说的这个《三婿赞马》的故事,‘夸张’倒也是‘夸张’,但第三个女婿说的那首‘诗’,实在太俗,太不文雅,甚至有点低级趣味。课堂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阵地,是一块神圣的净土,应当保持它的纯洁性和高雅性,坚决摒弃庸俗低级的东西玷污课堂。”我仔细一想,有些话虽然说得有些言过其实,也过于尖刻,但意见本身还是对的,应当肯定。我便当堂表扬了这个同学,同时也向同学们承认了自己的不对。
三是因教法不当而认错。
我是年从师大毕业分配到中学任教的,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八十年代时,我已是个闻名全县的语文教师了。有人甚至夸大其辞地说:“靖远人谁要不知道张克让,就等于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同学们都喜欢听我的课,我也有点沾沾自喜。可是万万没有想到,有一次教导处向各班同学征求对各科教师的意见,我担任班主任的这个班,竟有20多人联名给我写了封“公开信”,其主要内容是说我备课认真,讲解清晰,感情充沛,语言生动,但是在教学方法上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只顾自己讲,不管学生学,每节课讲的内容的确不少,但同学们掌握得并不太好;花费的精力不小,但收效却“微乎其微,渺乎其渺”。希望我能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对于同学们的意见,我确实不能苟同,我总认为成绩来自劳动,来自一丝不苟的劳动。“满堂灌”有什么不好?从古至今,多少学识渊博、才能出众、成就突出的名家名人,不都是靠“满堂灌”“灌”出来的吗?教学改革,还不是玩弄“花架子”!学生无知,完全是在赶“时髦”。为了教育这些学生,让他们心服口服,我便特意和几个平行班
的语文老师商量,请别人出题,在高一年级进行语文测验。真出乎我的意料,我教的这两个班的成绩竟名列最后。这对我来说,可真是当头一棒,打得我晕头转向。面对铁的事实,你不信也得信,不服也得服,看来“向改革要质量”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
为了表示我教改的决心,经过认真思考,我提出了进行试验的“十大原则”,即:①因文而异,布置预习;②以主带次,以练代讲;③提倡争辩,鼓励求异;④启发诱导,质疑问难;⑤各种学科,互相渗透;⑥一课一得,单元比较;⑦宜多则多,宜少则少;⑧举手发言,登台讲课;⑨读写结合,范文引路;⑩口头作文,当堂讲评十个方面,并且把它交给学生,让学生认真讨论,积极配合。经过师生共同努力,
期末考试,我教的这两个班的语文成绩,竟“青云直上”,由原来的名列最后一跃而为名列前茅。同学们高兴地说:“教学改革就是好,智力、能力大提高,学得活,掌握得好,今后不再愁高考。”
讲课,图片来自网络四是因“官僚主义”而认错。
年,我被任命为校长。年春上,有天早晨,我专门站在校门口检查迟到学生。早自习都已上了很长时间了,高三(二)班的郑云海和高三(三)班的郑云涛这两个叔伯弟兄才慌慌张张“冲”进校门。我问他俩干什么去了,弟兄俩竟一言不发。我一看他俩那股“死牛劲”,气便不打一处来,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声色俱厉地“训”起来:“怎么?迟到了还有理?就不能问问你们?高三的老大哥,就可以吊儿郎当,不守纪律是不是?马上就要当大学生了,我就管不着你们了是不是?你有你的千条计,我有我的老主意,我不说话,看你能把我怎么样是不是?”我越说越气,最后竟忍不住说出了几句很不合身份的话:“你看你俩那个死样子,十棒子也打不出个屁来,成哑巴了吗?今天下午正好要开校会,你俩就当着全校师生的面说说你们的理由!”说完,也不管他俩同意不同意,我也就气呼呼地扬长而去。
在全校大会上,我虽然没有兑现让郑云海和郑云涛公开检查的硬话,但我还是当众批评他俩上学迟到,违反校纪,并且“态度恶劣”,“消极对抗”。请班上认真教育,使他俩“痛改前非”,否则,后果自负。
第三天上午,我正准备到高三(二)班和高三(三)班去了解一下郑云海和郑云涛认错的态度,不料派出所的老温来找我。他说前天清晨,天才麻麻亮,他的小女儿温玉倩在上学路上,被突然从路边的庄稼地里窜出的一名手执利刃的歹徒拦住去路。玉倩吓坏了,一边掉头往家跑,一边大喊“救人”,这个穷凶极恶的坏家伙竟不顾玉倩喊叫,依旧紧追不放。
正在这危急关头,忽然从路那边跑过来两个学生模样的青年,喊了一声“站住”,两拳齐出,一下子就把这个坏家伙捣了个“仰绊子”。歹徒恼羞成怒,一蹦子跳起来,举起匕首就直刺过来。看来这两个学生手底下还真有两下子,只见一个稍一闪身,就把歹徒闪过一边,接着猛地飞起一脚,就把歹徒手中的匕首踢出老远。歹徒刚一愣神,他就抡起拳头,照着歹徒的太阳穴上,左右开弓,猛击两拳,“啪”“啪”两下,这个气焰嚣张、不可一世的坏蛋,一下子就变得晕晕乎乎,东倒西歪。接着他又用劲从歹徒的下巴上往上一掌,“窟喘”一声,这个坏蛋就满嘴流血,好像整个牙齿都被抖掉了。另一名同学也不甘示弱,趁着歹徒身子前栽的功夫,他又猛冲上去,两手抓住歹徒的双肩,屈起膝盖照着歹徒的小肚子连顶几下,然后一放手,这个十恶不赦的败类就像死猪一样摔倒在地上。这两个学生还不放心,又亲自把玉倩送到她们学校,然后他俩才匆匆离去。
听讲座图片来自网络老温说从前天下午开始,他就打听这两个见义勇为的学生,昨天又整整打问了一天,直到晚上,才有人告诉他说很可能是一中学生郑云海和郑云涛。因为他俩的父辈是全县有名的“拳棒手”,他俩也自小学了几手,根据玉倩说的那几招打法,肯定是他俩无疑。
课间,我打发人把他俩找来,经我和老温再三追问,他俩才道出了实情。老温一再表示感谢,倒弄得他俩不好意思。老温又拿出元钱作为“谢礼”,他俩不但不受,还说了声“上课了”,就一溜烟跑了。
送走老温,我越想越觉着不是滋味。下午课后,我便专门召开了个全校师生大会,对郑云海兄弟俩不畏强暴、见义勇为的优秀品质和先进事迹进行了表彰。接着我又以个人身份向全校师生作了公开检查。我说:“我作为一校之长,没有进行调查,就‘下车伊始,哇喇哇喇’,对郑云海和郑云涛同学乱加批评。更不能原谅的是还在全校大会上点了他们的名。我这种极不严肃的态度,是极其有害的,‘官’不大,‘僚’不小,既伤害了同学,又纵容了自己,这是很不好的。我特地在这儿向郑云海和郑云涛同学检讨认错,赔情道歉。并保证今后以此为戒,不信口开河,请老师们和同学们监督我。”真没有想到,我刚一说完,不知是谁鼓了一下掌,台下多人霎时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下了晚自习,我准备去找高三(二)和高三(三)的班主任交换一下意见,看如何趁热打铁,在全校掀起一个“学先进,争先进”的高潮,路过学生宿舍,忽然听见有个学生在大声“高谈阔论”:“不管是谁,错了就要认错,我最讨厌那种明明自己错了,还千方百计地掩饰错误,甚至为自己的错误百般辩解的所谓‘老正确’。‘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人不怕犯错误,最怕的是不认错,不改错。我看咱们的张校长就不是这号人,作为一校之长竟能在全校大会上公开向学生认错,真是难能可贵!认错本身对全校师生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
我恍然大悟:向学生认错,并不会降低老师的威信,恰恰相反,只要你态度诚恳,还会使你的威信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