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畅销书作家安迪·安德鲁斯在《上得天堂,下得地狱》说:“人生一定要有两次冲动:一次是说走就走的旅行,一次是奋不顾身的爱情”,对大多数人来说,来一场时间不短、且说走就走的旅行,貌似不太容易。
想要高品质的旅行,当然不能报什么大妈团、老人团,跟着导游后面一窝蜂的走马观花、匆匆忙忙,付出了时间与金钱,走一遍常规景点,拍了几张照片就回家。
办签证,准备照片、去银行打印流水、填表、复印各种证件,一系列麻烦事把你折腾得筋疲力尽,出到国外,一不小心,丢了护照和钱包,临时在当地大使馆补办护照,等了一个多星期才顺利回到国内。
不希望旅行一次就面临破产,旅行时极尽奢华,旅行回来吃快餐面。就像我一个朋友,从日本旅行回来,手着提着一个装满价值近4万块的各类衣服的大箱子,下了船,连30元的出租车都省不得,旅行途中受尽各种折腾,临到家门口还要硬撑着坐公交车回家。
原以为出门旅游是一件欢天喜地、身心愉快的事情,没想到背后还隐藏着如此多的辛酸泪。
攻略做得不够,到达目的地只能各种傻眼。但攻略做得太多、事无巨细,不仅累S你自己,还浪费了太多时间,做了完整的计划也都把自己限制在一个框子里,失去了旅行探索的乐趣。
琐碎的攻略我从来不做。
但是关于目的地国家的人文历史,著名的自然景观,以及出入境,换汇,买手机卡之类,还是有必要预先了解清楚。
旅行,既想要自由,又想要看到最好的风景,还不想把时间浪费在一些不喜欢的景点上,适当做一些旅行攻略是很有必要的哦。
一次愉快的旅行,攻略都该花在哪些点上呢?
机票和酒店
哪趟航班最适合你,不能只看价格。特别是一个人旅行,还得要看起飞落地时间。一个女生,最好不要在当地时间晚上十一点后落地,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哪怕你预定了接机,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酒店,更不能只看价格,最好也要看一下其他旅行者对这个酒店的评论。地理位置方便程度、房间设施是否安全可靠,都是评判这个酒店适不适合你的首选。一次愉快的旅行,首先得剔除住影响你心情的糟糕酒店。
筛选不喜欢的景点与行程
去到一个国家,可玩的地方很多,但不一定每个景点都值得你去。有的人喜欢购物,有的人喜欢看自然风景,有的人喜欢研究文物和逛博物馆。不喜欢购物的,就不要安排太多打卡购物的景点了。喜欢看名胜古迹,那些值得回味的知名景点一个都不要少。比如去柬埔寨,“高棉的微笑”实地古迹是不能不去的,但晚上剧场再现历史的舞台逼真表演,荡气回肠、叹为观止,也值得一看。
不要因为没有做攻略,遗漏了自己想看的风景。
旅行途中,时间不要安排得太紧,最好能预留多点空白时间去探索和发现,这样才会有新鲜与惊喜。
粗略了解当地的天气、人文风俗、饮食等注意事项
有一次在迪拜旅行,出发前了解的当地温度30多度,于是只带了几套短袖裙子,结果旅行七天,五天狂风暴雨、风沙满天,我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不得已路边随便买了一件丑哭的毛衣。
预防各种坑
有过这些悲惨的旅行经历吗?在曼谷的街头,出租车不打表时漫天要价;在菲律宾的马尼拉机场,小黑抢着帮你提行李然后索要巨额小费;在巴厘岛的乌布公园游玩,猴子爬上你的肩膀,翻包找吃还撕乱你的东西。
选择去一个国家,首先搜索一下这个国家的安全级别。
在欧洲热门城市旅行,街上被偷被抢不是一件奇怪事,特别是一个人旅行,到了意大利,如果你做了攻略,就不会像在安全级别高的日本那样,背着一个双肩背包,一个人就敢往人多拥挤的地方冲,知道护照该放哪儿,钱包放哪儿,晚上一个人出门也要格外小心啦。
做攻略也是一种学习
毕竟是在国外,语言和文化都不一样。了解当地的文化特点,风俗习惯以及各景点背后的文化意义,也是一种深层次的学习。
也许旅行中,会存在突发事件或者临时变数,做过攻略,你大致对整个行程都有所了解,能更好的应付旅程中的所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做到不慌不忙,胸有成竹。
去到一个陌生的国家,对这个国家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但也不要被攻略、指南完全困住了手脚。
每次看到背着大包、拖着行李箱、捧着打印出来的攻略的旅行者,像是学校里的乖学生一样,亦步亦趋跟着上面的指点走,就觉得很可笑。
这真的是自由旅行吗?简单重复别人的轨迹,循规蹈矩的旅程如何还能有惊喜,有自己新的发现呢?
之所以去旅行,是因为它能带来某种视觉的冲击或心理的放松与愉悦,甚至在潜移默化中浸润你、滋养你,发现原来天地辽阔,人生还可以有诸多不同的活法和选择。
离开以往熟悉的圈子和环境,去你没有去过的城市,走你没有走过的路,吃你没有吃过的食物,遇见一些没有见过且很有意思的人.....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有时候是计划得越少,收获的惊喜越多。
愿你每次旅行,都能看到更多风景,走的更加悠闲,遇见那个开阔、愉悦、全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