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得和克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因疫情分割的地理孤岛,如何寻找旅行的意
TUhjnbcbe - 2025/3/9 12:27:00
乘着老巴塔哥尼亚快车,从北美到南美一路游荡,这是属于保罗·索鲁的放浪形骸;见证老牌殖民主义帝国的衰落,在冷战的夹缝间寻找探索世界的可能,这是简·莫里斯的机警与乖张。在欧美的文学观里,旅行文学既作为非虚构写作的一类分支而存在,也是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民族学、地缘政治等学科的杂糅体。以徐霞客游记为代表,中国文学同样拥有近似于旅行文学的传统,但由于近现代的历史现实,这一传统出现了显而易见的断档。幸运的是,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国门开放,尤其是国民收入增长为出行创造条件,旅行文学再次在汉语写作占有一席之地。如果认为文学写作与作者所处社会的发展面貌构成微妙的联系,那么旅行文学无疑是佐证社会现代性的显著指标。没有充实的国力,没有开放的国民心态与探索精神,说直白点,很多目的地的签证你都无法轻易取得。人类早已告别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只要有足够的金钱和资源,世界上几乎没有什么地方不能在24小时内到达。这对于追求“猎奇感”的旅行写作来说,无疑构成了巨大的挑战。旅游网红们重复着到热门景区“打卡”,公众的旅行目的地名单虽不断增加,但旅行项目却日益程式化。那么,留给中国旅行作者的,是不是只有西方前辈作者写剩下的边角料?答案是:那些地方也许不会产生改变,金字塔还是金字塔,尼罗河还是尼罗河,但人在变,跟人有关的事物时刻在变。一些时候,因为人力的推动,那些外界习以为常的地点也会发生戏剧性的变化——比如,年3月20日,为纪念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哈萨克斯坦议会正式将首都的名字由阿斯塔纳更名为努尔苏丹。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把旅行文学视为中国文学融入世界主流文学的翘板。刘子超的长文《乌兹别克斯坦:寻找中亚的失落之心》被翻译成英文以后,被列入“全球真实故事奖”特别
1
查看完整版本: 因疫情分割的地理孤岛,如何寻找旅行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