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得和克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偏心的母亲招致的兄不友弟不恭
TUhjnbcbe - 2025/2/3 2:23:00
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http://m.jpm.cn/article-95589-1.html

今天来讲讲《郑伯克段于鄢》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出自《左转》,不过我是从《古文观止》里看到的。《古文观止》一书是清朝初年成书的,里面有篇文章,这些文章都是从历代古籍古书里搜罗出来的精品,所以该书流传广泛,经久不衰,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十年前有一部清装宫廷电视剧《甄嬛传》相信大家都看过了。里面就两次引用了《郑伯克段于鄢》这个典故。

第一次是年羹尧得胜回京,因为居功自傲,行事嚣张跋扈惹得朝野内外人人不忿,但是雍正帝不但不惩处反而还出言嘉奖。众臣不明就里,但是我们美丽的嬛嬛在陪伴圣驾时却点出了雍正帝的用意。

另一次是乾隆帝登基,我们聪明的嬛嬛也贵为太后了。然后呢乾隆帝也特意跟嬛嬛提起《郑伯克段于鄢》这个故事。那么为啥这父子两代帝王都跟嬛嬛说这个典故呢?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郑伯克段于鄢》讲的是什么就明白了。

因为庄公出生的时候难产,姜氏当时受到了惊吓,很不喜欢这个大儿子,因此取名叫"寤生";后来又生了个小儿子,叫“共叔段”,姜氏非常喜欢这个小儿子。

于是姜氏屡次向武公请求立共叔段做太子,武公不同意。等到大儿子庄公即位后,姜氏又去跟大儿子请求把“制”这个地方封给共叔段。庄公说∶“‘制’是很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曾死在那里。其他地方就听从您的吩咐。”

姜氏又替共叔段讨封“京”这个地方,庄公同意了,于是人们叫共叔段为京城太叔。(文言文原文是“京城大叔”,“大”同“太”,但是读音是读,“太叔”是尊称)

郑国大夫祭仲说∶“分封的城市的围墙如果超过三百丈,便有可能成为国家的祸害。先王的制度,大城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得超过九分之一。现在‘京’的城墙不合法度,对您来说是潜在的危害。”

庄公说∶“母亲有命令,又能怎么办?”

祭仲回答说∶"姜氏哪里有满足的时候?不如早点做好准备,不要使他的势力滋长蔓延,一旦蔓延开来,就难以对付了。蔓延的野草,尚且难以除掉,何况是您宠爱的弟弟呢?”

庄公说∶"多行不义必自毙,你姑且等着吧!"

不久,京城太叔命令郑国西、北边区的城邑既归属于庄公也归属于自己。

郑国大夫公子吕说∶"国家受不了这种两属的情况,您准备怎么办?如果要把郑国送给共叔段,那就允许我侍奉他;要是不给共叔段,那就请您除掉他。不要让百姓产生二心。"

庄公说∶"不用除掉!他必定会自己害自己。"

这里郑庄公的用意跟《甄嬛传》里雍正帝的用意是一样的。《道德经》第三十六章说:“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这是高明微妙的谋略,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他盛极而衰,走向反面。想灭了他就先让他膨胀,让他不符合道义,这样即使共叔段造反也不会有人跟随拥护他。

接着共叔段又把原来是两属的地方也收归到自己统辖的范围,一直延伸到了廪延。公子吕于是进言说∶"可以采取行动了。共叔段势力雄厚了,再拖延下去将会得到更多的人归附。"

庄公说∶"他做事不合礼义,作为臣不尊君主,身为弟不敬兄长,人们就不会归附他的,势力大了,反而会垮台。"

这边共叔段积极修建城墙,储蓄粮草,制造铠甲、武器,编组步兵和战车,打算偷袭郑国的国都。姜夫人作为内应,准备在都城帮助共叔段打开城门。

庄公得知共叔段偷袭郑国国都的日期,便说∶“可以出击了!”于是命令公子吕率领二百辆战车征讨共叔段。“京”城的人也反叛京城太叔,共叔段逃窜到鄢邑,庄公就追到鄢邑。共叔段又逃到共地。

庄公把姜氏安置在临颍,并立下誓言∶"不到黄泉,不再相见。"

不久后,他又后悔不应该这样做。郑国颍考叔(因为此人在颖谷做掌管疆界的官)听说了庄公有懊悔之意,便去给庄公进贡物品。庄公请他饮宴,他吃饭的时候就把肉留着,庄公就问他,他于是回答说∶"我的母亲,我的食物她都吃过,就是没有吃过国君的食物。请您让我把肉带回去献给母亲。"庄公说"你有母亲可献食物,我却没有啊!”颖考叔说∶“敢问这是什么意思?”

庄公说明了原因,并且告诉了他自己很懊悔。颍考叔回答说∶"您何必为这件事情忧心呢?挖个地道就可以了。假如挖到了泉水,那就另外挖一条,就能跟母亲相见了。”庄公听从了他的意见。庄公进入地道时边走边唱∶"隧道里面,母子相见,多少快乐啊!"姜氏走出地道时边走边唱∶"隧道外面,母子相见,多么欣喜啊!”

于是母子便和以前一样。

君子说∶"颍考叔确实是个真正的孝子。爱他的母亲,又影响到了庄公。《诗经》上说∶孝子的孝心没有尽头,永远影响和感化同类的人。说的就是颍考叔吧。"

《春秋》(此处称《春秋》是因为《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上写着∶"郑伯克段于鄢。"由于共叔段的所作所为不像个做弟弟的,因此不用"弟"。庄公和共叔段像是两个敌国的君主打仗,所以叫作"克"。直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没有尽到兄长教育弟弟的责任,也表明庄公的本意是故意让共叔段做大做强好名正言顺除去他(在这里,我的理解是因为母亲姜武的偏心,庄公心里其实是埋怨母亲的,所以对弟弟共叔段心生怨恨)。

《甄嬛传》乾隆帝跟嬛嬛提《郑伯克段于鄢》的用意相信小伙伴们现在都能明白了,其实就是在提醒嬛嬛莫要偏心小儿子,免得兄弟相残。而嬛嬛那么聪明又怎么会不知道乾隆帝的心思呢?所以干脆把小儿子过继到果郡王名下,彻底断了乾隆帝的担忧,同时也保全了亲生儿子的性命和富贵。

1
查看完整版本: 偏心的母亲招致的兄不友弟不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