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非洲,人们开始争论一个问题:到底要不要对非洲象进行驯养,并让其参与到旅游业中。许多动物权益组织认为,将大象人为地豢养是一种抹杀它们天性的残忍行为,应该予以制止。
在南非境内有一所克尼斯纳大象公园,公园里的大象是从非洲南部的各个地方解救而来的。其创始人说,建立这个公园的目的是通过收养大象以及公益宣传,向人们普及保护大象的知识,帮助大象摆脱困境。
在这里,没有一头大象是被锁在铁链上的,驯象师只要对它们轻轻地说几句口令,它们就能遵照指令来做事。
如今,人类社会给大型哺乳动物留出的生存空间已经所剩无几。大象需要一个较为广阔的栖息之所。一头成年大象每天要喝下近公斤的水,同时吃掉超过公斤的食物。这就意味着,它们必须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来为自己寻找足够的食物和水源。
在迁徙的时候,它们通常会循着象群世世代代沿袭的路线行进。象群的首领由雌象担任,它肩负的职责就是牢记祖先走过的路。
大象对于人类的生态系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它们开辟出来的林间小路,是大森林中天然的防火通道。千百年来,它们的迁徙使得大片森林变成了草原,它们的粪便既为数百种昆虫提供了养料,又为许多种植物传播了种子。由于迁徙的范围较广,大象找回曾经到过的地方,往往要花上几个月,有时甚至会超过一年,所以每个地方的植被都有时间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南非是唯一将大象围拢到较小区域的国家,这就造成了过度繁殖的问题,并导致生态系统难以自我修复,以至于人们不得不宰杀一部分大象来维持生态平衡。7年,当地政府决定,为了控制大象种群的数量,人们可以对其进行选择性地宰杀。
大象有着紧密而牢固的社会结构关系,不仅在各个象群的内部,而且在多个象群之间也存在着许多关联和互动。科学家已经证实,大象可以在极远的距离外进行交流,并且对于死去的同伴有着明显的惋惜之情。
当南非的大象被宰杀时,纳米比亚的大象会表现出一种极度紧张和焦虑的状态。曾经人们采取的宰杀方式是将整个家族的大象全部杀死,而不是随意杀掉几头大象,这样做可以避免给幸存的大象造成心理创伤。目前,科学家正在寻求其他的办法来控制大象数量,比如,使用药物控制大象的出生率。
如今,在整个非洲大陆上,生活着大约40万至60万头大象。其中大多数生活在非洲南部地区,而曾经活跃在非洲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大象种群大多数已经惨遭灭顶之灾,这无疑要归咎于象牙贸易。
非洲的偷猎现象非常严重,大约有五十万头大象在它们的栖息地被杀。偷猎行为在这里已经风行了一百年。有些人声称,非洲象之所以被大肆屠杀,是因为人们想要象牙。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即使象牙贸易受到阻拦,也起不到实质的作用。
在非洲,许多保护区每年会允许人们杀死三至四头大象。但是,被选中的大象都是些年老的雄象,它们往往离群索居,而且已经失去了生育能力。卖象牙所得的收入被直接用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而被杀死的大象的肉则送给当地居民共同分享。这种机制鼓励了当地居民保护野生动物。不过,还有很多地方存在着腐败和管理不善的问题,这对动物和人来说都没有好处。
过去的十年里,人类和大象之间发生的冲突越来越频繁。大象需要广阔的空间,需要食物,需要水源,需要足够大的地方来自由行走。如果你把它们锁起来,关进一个很小的空间里,那么冲突在所难免。
大象和人类一样,在自己的社会群体中扮演着母亲、姐妹、叔叔和阿姨等等各种不同的角色。如果我们的世界没有了它们的一席之地,我们身边狂野的大自然也将不复存在,而那本应是人类和动物共同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