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得和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孩子看电影地球上的星星,2小时42 [复制链接]

1#
中药能治白癜风吗 https://news.39.net/bjzkhbzy/171217/5939656.html

如果你是一个勤勤恳恳为家里赚钱的父亲,却因辅导孩子作业而气火攻心;

如果你是一个慈爱关切的母亲,却因孩子学习差还调皮捣蛋万般无奈;

如果你是一个兢兢业业的老师,却因班上的“差生”怒不可遏……

来看《地球上的星星吧》。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讲的是8岁的“差生”伊桑,因为学习差,还调皮捣蛋,最后被老师、家长放弃,转学到一个寄宿学校,遇到一个特别的老师,在老师和孩子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成为备受喜爱的孩子的故事。

这部长达2小时40分钟的影片,表面上,是男孩伊桑被拯救,实则,更加警醒和受益的,却是家长和老师。它让我们反思,我们习以为常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究竟对孩子而言,扮演的是什么样的角色。

1、无知导致傲慢,阻碍父母对孩子真正的关心

8岁的伊桑,出生在一个中产家庭,父亲有不错的工作,为家里提供可观的物质生活保障;母亲温柔和善,无微不至地照顾家里,关心孩子;哥哥乖巧可人,成绩优异,打得一手好棒球。

在这样的家庭里,尤其是相比于哥哥的优秀,伊桑简直太差劲了,三年级留级一年却毫无长进,一如既往地考试零分,需要家长签字的考卷拿去给狗撕咬,逃学,伪造请假单,生活不能自理……

家里头,孩子之间最怕形成对比。因为哥哥特别优秀,父母在家庭教育上并不费心,以致于在弟弟的教育上,父母特别无力,伊桑父亲动则斥骂,甚至无数次恼羞成怒:这么优秀的哥哥,怎么会有这样的弟弟?

伊桑学无所成,还特别调皮捣蛋,学校终于发出了退学令。伊桑父母找了一所离家遥远的寄宿学校,伊桑中途转学。

父母以为,中途转学是在拯救伊桑,却不知道,伊桑把转学当做对自己无能的惩罚和判决。母亲在电话那头呢喃孩子不应声是不懂事时,全然不知,她8岁的儿子,正在经历穷途末路的绝望。他在全世界的否定中,关闭了自己和世界的通道,收起了叛逆,不再捣蛋,不再对世界充满好奇和幻想,成为不再犯错也不再欢笑的安静孩子。

尼克姆老师来家访,责怪伊桑父母不该中途给孩子办转学,伊桑父亲把转学归咎于伊桑学习态度问题,认为他是故意调皮捣蛋,所有行为都是为了逃避学习。尼克姆却提出了伊桑患有读写障碍,他能看到所有符号,但无法理解。这个发现打了伊桑父母的脸。

不久,伊桑父亲趁出差特地跑到学校,告诉尼克姆,他的妻子查阅了所有关于读写障碍的资料,证明他们作为父母,对伊桑是关心的。

伊桑父亲关心伊桑吗?当然。他为这个家,辛辛苦苦地工作,给伊桑提供了丰厚的物质生活,他对伊桑的学习很上心,对每一次的试卷都非常重视,对逃学非常在意。

可是,伊桑却只感受到来自父亲的斥骂和惩罚。

伊桑母亲关心伊桑吗?当然。她对伊桑每一次挨父亲的骂和惩罚,心疼不已,她关心伊桑的吃喝,为伊桑的成绩忧心忡忡。

可是,伊桑却只感受到母亲和父亲一样在惩罚自己。

为何父母明明关心孩子,孩子却感受不到?朝夕相处8年,父母为何没发现孩子的读写障碍?为何不知道伊桑的逆反,其实是在表达自己的困境,是在向他们求救?——因为无知使人傲慢,傲慢让人不在意别人的真正需求,不懂如何真正的关心。

尼克姆老师给了解释:“关心,是让孩子感觉被需要。偶尔的一个拥抱或亲吻,告诉他:‘我关心你,儿子,我爱你,如果你怕,尽管来找我,你跌倒或者失败,别担心,我陪着你。’”

家是让人心温暖的港湾,是让孩子相信,无论自己怎样,都有后路、都不会被抛弃的地方,受委屈可以哭诉,受挫折可以寻求帮助。可是伊桑父母一严一慈,却都在因为伊桑的“差劲”把他往外推,让他在这个家感受不到被需要。

伊桑的父母无疑是关心伊桑的,但因为无知,不懂读写障碍,误以为孩子差劲是态度问题,不懂孩子的真正需求,因此无从“对症下药”地去关心伊桑,所表达出来的关心都成了傲慢的批评和否定。

傲慢的人,永远高高在上俯瞰孩子,他不懂弯下腰身,和孩子平视,告诉孩子,我永远爱你,陪着你。他本该是最关心孩子的人,但因为他的面子,反而做着将孩子推进深渊的行为。

无知使人傲慢,傲慢招来偏见。多少父母,因为傲慢和偏见,在面对孩子时不得其法,没能正确向孩子表达关心,让孩子在面对这个世界时,孤身一人,孤立无援。

2、保护自信的应激反应,和所罗门群岛故事

影片中有两个细节,振聋发聩,无论是身为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铭记在心。

第一个是“我不想”和“我不会”。

尼克姆老师说:“一个八九岁的孩子,有读写障碍,不会认字、写字,他的自信肯定全被摧毁了,只好用逆反来掩盖无能。他是要和全世界较量,一定惹了不少麻烦,与其承认说‘我不会’,还不如说‘我不想’。”

伊桑用逆反行为,很好地掩盖了自己的无能。而他的父亲因为不知道“读写障碍”,在其有限的认知里,把伊桑的逆反行为,都归结于态度,认为伊桑就是坏,学习态度恶劣,故意调皮捣蛋。全然不知,伊桑的一系列反应,不过是对自己得不到认可的害怕,不过是为了掩盖自己的挫败,保全自己岌岌可危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这是包括成年人在内,绝大多数人对保护自信的应激反应。因为无法直面自己的失败,而强行表现出“我不想”,通过故意搞破坏来掩盖内心的苍白。

事实上,伊桑父亲和老师对伊桑的指责斥骂,也是同样模式的应激反应,因为教育不好伊萨,因为教不会伊桑,所以通过语言暴力等逆反行为来掩盖自己的无能。

现实生活中,也有无数家长,在辅导孩子作业时,表现出类似的应激反应。比如教无数遍,孩子仍然做不对一道简单的题,家长恼羞成怒;比如前两天江苏一位父亲,因为女儿“-=”,躺在马路上求警察蜀黍拘留他。

人是很难直面自己的无能的,成年人尚且如此,何况少不更事的孩子。

作为家长或老师,当发现孩子频繁地用语言或行为,表达“我不想”时,应当去留意背后的逻辑,孩子究竟是单纯的态度问题,还是他其实是不会?应当想到,这会不会是孩子用态度问题进行能力上的求救?纠正态度,并不能解决能力上的欠缺。在态度上苛求,非但无法提升能力,还会关闭孩子最后的表达通道,让他走向自我封闭。

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当你感觉到面子受损的时候,应当立即克制应激反应带来的傲慢,冷静地思考背后存在的、你可能未发现的问题,别粗鲁地打断孩子的呼救信号。

第二个是“所罗门群岛的故事”。

在南太平洋的所罗门群岛上,土著居民有一种独特的伐木方法,如果一棵树太大了,无法用斧子砍伐,当地人就用骂声来伐木:凌晨,伐木工人爬上大树,放开喉咙咒骂它连续30天,或者一群人围在大树周围咒骂它7天,这个棵树就会慢慢枯萎,然后倒地死去。因为咒骂声扼杀了大树的意志。

这个故事的科学性有待考证,但放在人身上,却容易理解。影片中,伊桑就是在这样的咒骂中,几乎走向毁灭。

读写障碍并不单是在读和写上面有困难,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小伊桑还面对着连带视觉感知、听觉认知、专注力等各种问题,他不但考试总是零分,作业本上都是大红叉,还无法保持专注,穿衣服不会系纽扣,做操四肢不协调,接不住朝他扔来的球……

因为本身能力的欠缺,以及逆反的应激反应,他成为老师们讨厌的眼中钉,成为走廊罚站的“惯犯”,成为班上同学的异类,邻里孩子们的欺负对象,回到家里,还要面对父亲的斥骂,母亲看起来心疼实则同样的否定。

小伊桑就像所罗门群岛上的一棵树,包括家人在内的所有人都围成一圈,无尽地咒骂着他,日复一日。个别人的咒骂,使人反抗,所有人的否定,真的会消灭一个人的意志。

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应当时刻把这个故事铭记在心,时刻反省,我们不以为意的一句口舌之快,是否正在成为“伐木”的一员?

3、会教的老师把孩子变成天使,不会教的老师把孩子变成恶魔

伊桑读过2个学校。在家附近的学校,他从入学一直读到了3年级(含复读)。这里的老师厌恶他的蠢笨和调皮,对他毫不客气地指责谩骂批评。每次老师恼羞成怒,都会带动全班同学对哄堂大笑。

因为伊桑是被老师惩罚的“惯犯”,所以他在走廊上罚站,其它年级的同学经过,对他亦是毫不客气的嘲笑讥讽。

伊桑是全校知名的“全范围”差生,学习不行,行为举止不行,体育不行……所以他放学回家,邻里孩子对他这个“差生”,也是毫不客气地羞辱。

同班同学、同校师兄弟、邻里,所有孩子都像恶魔一样,成为消灭伊桑意志的成员。其根源,不是孩子们本身坏,而在于教育伊桑的科任老师们,对伊桑的傲慢。

这样归咎或许有些粗暴,但参考寄宿学校的师生反应,就好理解了。

伊桑中途转学,所有学生对他这个中途插班的同学,除了一些好奇,并无特殊感受。反而是刚开始教伊桑的老师们,首先对伊桑的“蠢笨”做出了剧烈反应,拿粉笔头隔空抛物,要求伊桑退学等等。学生在老师的带动下,渐渐开始特别注意伊桑,开始有了否定他的苗头。

想来伊桑刚到前一个学校时,师生也是相似的反应,也是在以老师为首的否定中,渐渐形成对伊桑的全面否定圈。

万幸的是,新来的代课老师和所有老师都不一样,他看到了伊桑态度问题背后,能力问题的深层逻辑——读写障碍,以及与此相关的一系列困难。他找出了原因,理解他,包容他,借由一面镜子,和爱因斯坦、爱迪生、达芬奇等天才事例,向学生们生动解释了这个神奇的“读写障碍”,让原本差点被其他老师带动歧视伊桑的学生们,轻易理解这个特殊的同学,还生出了一丢丢敬畏。

在尼克姆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看到一群原本快像另一个学校那样变成“恶魔”的普通孩子,变成了可爱的“天使”。

在全校绘画大赛中,这些孩子们热情地参赛,开心地和老师玩作一团,真诚地为伊桑的作品欢呼,那么干净,那么纯粹。

教育,是一场一场的雨。不会教的老师,就像暴雨,鲁莽粗暴,把孩子教育成片面发展的恶魔;会教的老师,就像细雨,润物无声,把孩子教育成全面发展的天使。

4、结语

重刷《地球上的星星》,是因为一个朋友的孩子遇到了类似伊桑的读写障碍,1到10几个数字,写得颠来倒去,角度清奇,把朋友气坏了,担心自己的孩子太笨,以后会是差生。

朋友说,孩子写了横着的“3”,对她比了个“嘘”,说“小小3睡着了,我们不要吵醒它”。

听完朋友的倾诉,我才想起曾经在哪里看过类似的情形,辗转搜寻,才知道是这部电影——《地球上的星星》。

当初看这部片子,还是学生,对里头的教育问题只是旁观者,时隔多年只留下一丁点零碎记忆。如今熟悉的人也有读写障碍,重刷它,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感受——被拍进电影的特殊案例,竟然真实地发生在周遭,一个可爱的小孩,正在经历影片小主角伊桑经历的绝境:老师嫌他笨,跟不上教学进度,家长气他态度不端正,担心将来没出息。

成年人是被条条框框约束久了的,会忘记自己儿时的记忆和感受,对孩子的言行无法感同身受,总用自己的焦虑去要求未经世事的孩子。

可我们从《地球上的星星》中看见,伊桑解答“3+9=3”时,进行的那场星球大战,3号星球遇到9号星球,成功把9号星球消灭了,所以得出3+9=3。这是一个多么绚烂的世界啊,无拘无束,有无尽可能,我们成年人却用一个“笨”字概括它。

好在,通过这部电影,朋友及时知道了孩子面临着读写障碍,能及时尽早地理解孩子的奇妙世界,并尽可能地帮助孩子解决难题,而非粗暴地指责孩子态度不端正。

时代在进步,很多未知的、束之高阁的知识,正在更开放地沐浴着我们。希望我们所有人,尤其是成年人,多一点求知,少一点傲慢,对无知的世界,多一些敬畏。当有些现象超出自己的知识范畴、经验范畴时,可以不懂,但不要用傲慢和偏见一叶障目,因为生气蒙住了发现孩子闪光点的双眼。

并不是每个调皮捣蛋学习差的孩子,都患有什么可以写入电影的特定障碍。但也没有哪个孩子天生态度差,单纯故意地和大人作对。当孩子表现不如意,成年人应当去寻找背后的真相。每个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星星,都是闪闪发光的。看不到孩子的光芒,应该反省的是成年人自己,应该提高的也是自己。

私以为,每一个为人父母者,每一个老师,都应该定期或不定期地刷《地球上的星星》,提醒自己少一点因认知局限的傲慢,对孩子多一些真正的关心,真正的教育。

如果知识不能及时全面扩充,至少规训自己少一点傲慢,多一点包容。觉得看不起谁、觉得某个人可笑的时候,先管住自己的感受,提醒自己,是否有什么东西自己不知道,对方的才华可能远超出自己,别当那个嘲笑天才甚至毁灭天才的庸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