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得和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回到 [复制链接]

1#

年中国历史老照片:图为90年华西村村民开着小汽车出门办事。华西村隶属于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被称为“天下第一村”,是中国最富裕的六个村子之一。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国农村大部分家庭的交通工具还是自行车,拥有摩托车的都非常少,而华西村却已经每户家庭都有汽车了,经济条件比城里大部分的人还好。

年中国历史老照片:图为北京的一户小康家庭,一家人坐在沙发上看电视,那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一家人吃完饭就坐在电视机前面一起看电视,一起讨论电视剧剧情,非常的温馨,不像现在每个人都是抱着一部手机,大部分人都是拿着手机各玩各的,更别说一起看电视聊天了,所以有时候还是会有点怀念那个没有手机的年代,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是只对着冷冰冰的手机。

年中国历史老照片:图为一家五口围坐在一起吃晚饭,晚饭非常的丰盛,五个人吃了八九道菜,是一个经济条件很不错的家庭。后面放着的洗衣机、暖水瓶、鸡毛掸子和奖状,都是属于那个年代的味道。

年中国历史老照片:图为年,内蒙古牧民苏雅勒的家,图中正在打电话的是苏雅勒,旁边是她的妈妈和儿子。苏雅勒高中毕业后回去在家发展养殖业和跑运输,让她成了“万元户”,每年为家里带来1.5万元左右的收入,为家里添了电视机、电话、收音机等家电产品。在那个时候,我国的人均年收入也才两三千元左右。

年中国历史老照片:图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华西村的一户有钱人家。在那个年代,我国农村能住的上小楼房的家庭是极其少的,但是作为“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那个时候就已经是家家住别墅、户户有汽车。在80年代华西村的每个家庭就已经都拥有彩电、空调和电话,到了90年代每户都拥有小轿车和电脑。

年中国历史老照片:图为北京一个市民用一辆小三轮车载着刚买的一张新沙发,他的儿子坐在后面的沙发上,要是现在没人放心让孩子自己坐在后面。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经济条件慢慢的提高了,对生活也开始有了追求,很多人开始慢慢的为家里增添一些家具或家电。

年中国历史老照片:图为上海的一对老夫妻的家,家里的冰箱坏了,让家电维修工人上门来修。

年中国历史老照片:图为两个女人正在圈毛线球,小时候很多人都做过吧,小编小时候就经常帮妈妈圈毛线球。那时候冬天穿的毛衣都是手织的,织毛衣的毛线买回来的时候是一捆捆的,为了织毛衣的时候方便,不会捆在一起打成结,要把这一捆捆的毛线先绕成毛线球。

90年代中国历史老照片:图为年的北京,一个大爷推着一辆小竹推车带着孙子上街遛弯,街边上有一家兰州牛肉拉面小吃店,店门口有一个90年北京亚运会的标志。年第11届亚运会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综合性国际体育大赛。

90年代中国历史老照片:图为几个到北京打工的外来务工人员拖着一大堆行李在街上拦*色面包的士车,一个热心的公安帮助他们搬行李。这种*色面包的士简称“面的”,最早出现在北京城,是比较早期的出租车,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风靡京城,在北京街上满眼望去,几万辆面的穿梭往来,成了北京一道特别的风景线。不过到了九十年代末,为了治理面的尾气排放给城市造成的严重污染,几万辆面的全部被淘汰,面的时代就此结束。

90年代中国历史老照片:图为90年代上海一个酒吧里的服务员,这些女服务员穿着统一的制服,格子衬衫和牛仔裤,戴着一样的帽子,打扮成美国乡村牛仔的风格。

90年代中国历史老照片:图为90年代初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疯狂抢购股票的股民,交易所门口人山人海,股民从门口排到了马路上。80年代末90年代初,股票一上市就疯狂的涨,很多人一夜之间成了大富翁,很多股民甚至为了排队购买股票而虚脱晕倒。

90年代中国历史老照片:图为90年代初,一个年轻的漂亮女孩和朋友在饭店里吃饭。餐桌上,女孩正在玩游戏,男子拿着一个大哥大在打电话。女孩手上拿的这个游戏机是90年代风靡一时的手掌游戏GAMEBOY,是当时世界上最畅销的电子游戏机,不过进入二十一世纪,这款GB系列游戏机就停产了。男子拿的大哥大在九十年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一部要三万元左右,当时拿着这样一部手机比现在开奔驰宝马还厉害。

90年代中国历史老照片:图中男子正在喝*色的汽水,只要三毛钱。那个时候的北冰洋汽水,现在想起来口味实在是一般般,但在当年,绝对是大人孩子都喜欢的国民饮料。

90年代中国历史老照片:图为年,教室里的学生们在课间休息时间做眼保健操。眼保健操是每个人在中小学学生时期都要做的,和广播体操一样,除了节假日每天都要做,目的是为了改善学生的视力和缓解眼部疲劳。

90年代中国历史老照片:图为录像厅,九十年代录像厅遍布了全国各大中小城市和县城,录像厅里放的最多的是港片,90年代是港片的巅峰时期,很多经典的港片都是出自这个年代。刚开始的时候,录像厅里一张票是一块钱,到了后来就要两三块,看录像的人群以青年人居多。现在这种录像厅已经没有了,随着科技的进步,到了二十一世纪人们已经不再到录像厅看电影,那个辉煌的录像厅时代也就此结束了。现在的电影院完美接过了录像厅的接力棒。

90年代中国历史老照片:图为农村里的三个年轻小伙在模仿90年代红遍亚洲的偶像团体组合“小虎队”。“小虎队”是华人偶像团体的鼻祖,可以说他们伴随了一代人的成长,是许多人青春时期的回忆。

90年代中国历史老照片:当年的某大学男生宿舍,男生们在打扑克牌,宿舍依旧还是那么乱,老大老二老三老四依然分的那么清楚,桌上的暖水壶,老式的架子床和窗框,是不是勾起了你的回忆?

年3月21日——纳米比亚宣布脱离南非独立。成为非洲大陆最后一个获得民族独立的国家。次日,中国与纳米比亚建交。

(萨姆·努乔马在联大发表演讲)

萨姆·努乔马年至年任纳米比亚独立后首任总统,被尊称为“国父”。任职期间12次访问中国。

(纳米比亚风景)

年4月24日——哈渤太空望远镜由发现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进入地球轨道。

(人类科技瑰宝哈勃望远镜)

年4名小学生在学校的操场上打乒乓球,球桌为水泥和砖砌成的简易球桌,再用几块砖放在球桌中间作为分割线。

年,一位农村男子坐在灶前烧柴准备做饭,一手拉着风箱,一手往灶口里加柴。

年6月9日~7月8日——意大利世界杯在意大利举行。

(巴乔)

(意大利世界杯开幕式模特表演)

年10月8日,麦当劳在繁华的深圳东门开了中国内地的第一家麦当劳餐厅。

年城市打工归来的农村小妹。

年10月3日——东德与西德合并,德国自二战后再次统一。

年,大部分城市晚上都在巷子里纳凉。

年大宋佳因主演电影《庭院深深》获百合影后。

(大宋佳)

年张曼玉因主演《不脱袜的人》获香港金像奖影后。

年罗大佑创作了一首歌《恋曲》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路遥

上世纪90年代,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北京已成为一个崭新的城市。人们过着无忧无虑、幸福快乐的生活。许多人在70年代和80年代来过北京。那些难忘的时光会多次出现在你的脑海里吗?图为:北京大街上的两名交警。

年老照片,图为:公交车和人群被挡在停车杆外。

年老照片,图为:人们在广场观看一只“凤凰”,很多人在围观拍照、留影。

年老照片,图为故宫内的外国游客,他们很好奇中国的古建筑,他们会拍下很多照片,然后回国分享给他们的朋友看。

年老照片,图为北京的一处农贸市场,一排排列整齐的卖肉摊铺,几名老太太正准备买肉。

年,北京市虎坊桥南大街,偶尔经过的卡车车队。远处高楼应该是前门饭店吧。

图为年,在北京市宣武区虎坊桥,市民们争相抢购降价商品的场景。

图为一对情侣在露天卡拉OK唱歌

在巷子里打麻将的老人。在90年代的重庆手搓麻将还是随处可见的。

朝天门码头的棒棒*正在挑货。棒棒*是对一个特定群体的称呼。棒棒儿(棒棒*、人力夫)一词源于重庆,是指重庆地区在街上、码头、车站以给人提供劳力搬运行李货物为生的体力劳动者。重庆电视台曾经以他们的生活为蓝本拍摄过一部方言电视剧《山城棒棒*》,深受好评。

一辆公交车驶过,车里坐满了乘客。车顶的行李架上放了很多大白鹅,是不是感觉萌萌哒。 

街道上逛街的行人,远处的墙壁上满是各种广告。
  

朝天门老码头。朝天门码头位于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独占重庆水路交通枢纽之利,是历史上长江上游和西南地区最重要和最大的货物集散地,在重庆众多老码头中最具有代表性。

卖鲜花的妇女。一个光着膀子的男人应该是来买花的吧!原来90年代的人已经开始讲究浪漫了。

石板坡长江大桥上行驶的车辆。石板坡长江大桥位于重庆市渝中区石板坡与南岸区梨子园之间,年11月动工兴建,于年7月1日建成通车,总造价为万元。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是长江上游第一座公路桥梁,也是重庆主城区在长江上的第一座桥梁。

几个等待拉客的摩的小哥,统一骑着嘉陵摩托。身后的路上出租车,货车驶过,应该是一片闹市区。

解放碑街景。解放碑周围车水马龙,像极了上海的南京路。

年,海南三亚,卖太阳镜的小贩。谢*/摄。

年,中国大陆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在深圳开业

年,深圳,发廊妹。朱宪民/摄。

年5月,河北滦县,老城北门外开了第一家卡拉OK冷饮厅。

年9月22日,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许海峰(中)、高敏(左)护送火炬进场。

年,北京故宫,鸟笼。王文澜/摄。

年,西安,那时候,它还不叫喵星人。赵利文/摄。

90年代中国农村历史老照片:图为年,内蒙古牧民苏雅勒和她的母亲、女儿。苏雅勒在八十年代末高中毕业后,就回到家乡做养殖业、跑运输,每年可以赚一万多元,成为了一位“万元户”,那时候农村里一户家庭一年的收入也就只有一千元左右,苏雅勒算是当时的“土豪”了。赚到钱的苏雅勒为家里添了电话、彩电、冰箱等电器。

90年代中国农村历史老照片:图为90年代三个穿着西装、打着领带,脚上穿着皮鞋的青年男子,双手插着口袋、嘴里叼着香烟,站在田边合影。这个穿着打扮是那个年代的农村里,青年男子觉得非常帅气的装扮。

90年代中国农村历史老照片:图为两个外出打工回家过年的女孩,因为到城市里打工,所以穿着打扮相对来说会比较时尚、前卫,两个人都染了头发,穿着当时流行的皮衣、牛仔裤和皮裤,脚上穿着厚跟靴。

90年代中国农村历史老照片:图为一个经济条件相对比较好的家庭,一家五口坐在餐桌前吃晚饭,菜品非常的丰盛,五个人吃了将近十道菜,应该是什么节日吧,不然既使现在这个年代,家里平时吃饭也没这么奢侈。餐桌旁边放着一个洗衣机,洗衣机在当时是属于家庭中的一个大件,所以非常的珍惜。

90年代中国农村历史老照片:图为东北的一个农村,三个女孩在院子里跳皮筋,北方的冬天非常的冷,院子里、山上都结了霜,跳下皮筋会比较暖和。跳皮筋是非常经典的儿童游戏,在二十多年前是七八岁至十几岁女孩子的必玩项目。那时候,一下课女孩子们就会冲出教室,跑到学校的走廊或操场上跳起橡皮筋。但是到了二十一世纪,随着经济发展,小孩的娱乐方式也增多了,现在很少看到有小孩子们跳皮筋了。

90年代中国农村历史老照片:图为一个东北大爷在燎猪头,东北人在每年二月二,家家户户都会吃猪头肉,在家门口或院子里用木柴生一堆火,把猪头架在上面,燎猪头上一些残留的猪毛,燎好的猪头清洗干净后放到开水里氽一下,再把猪头放到锅里倒入凉水和调料,煮好的猪头味道非常的香,一个猪头够一户人家吃上很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