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康复天使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来源:谭老师地理工作室
高考地理,对于湖泊的种类、成因、分布等都有所涉及,星罗棋布的湖泊在地球上构筑了陆地上一片安宁、灵动的所在,也是人类离不开的地理单元。今天小编就带领大家一同来疏离下有关湖泊的这些考点,在众多湖泊中探寻最重要、最有趣的地理常识。考点1湖泊是什么?湖泊是湖盆、湖水和水中所含物质(矿物质、溶解质、有机质以及水生生物等)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并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循环。湖泊组成有三大要素:湖盆、湖水和水中所含物质。湖盆是湖水赖以存在的前提,湖盆的形态特征不仅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其形成和演变过程,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制约着湖水的理化性质和生物类群;水体则是湖泊的主要内涵,是湖泊之所以成为湖泊的最基本条件。一般来说,湖泊是指陆地上低洼地区储蓄着大量而不与海洋发生直接联系的水体,因此,凡是地面上一些排水不良的洼地都可以储水而发育成湖泊。水库属于人工造就的一种湖泊。湖泊是湿地的一个部分。湿地包括湖泊、沼泽、滩涂和水稻田等。湿地又是地球上水圈的组成部分。水圈(hydrosphere)指地球上(包括地表、地下和大气中)液态水、固态水及气态水的总称。考点2湖泊的名称在我国,湖泊的称谓多种多样,在不同的地区湖泊的名字可是大不一样:湖泊的这些称谓,有着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它反映了不同民族与语言的特色。汉族称之为湖;藏族称之为错或茶卡;蒙族称之为诺尔;满族称之为泡子;白族称之为海。而汉民族又因地区和地方语言不同,对湖泊又不同的称谓。江苏、浙江和上海人称之为荡、氿、漾;山东人称之为泊,河北人称之为淀,四川人称之为海子。考点3湖泊的成因凡是地面上排水不良的洼地都可以储水而发育成湖泊。形成湖泊有多种原因,具体分类如下:特别注意:(1)堰塞湖的堵塞物不是固定永远不变的,它们也会受冲刷、侵蚀、溶解、崩塌等等。一旦堵塞物被破坏,湖水便漫溢而出,倾泻而下,形成洪灾,极其危险。(2)风成湖泊都是些不流动的死水湖,而且面积小,水浅而无出口,湖形亦多变,常是冬春积水,夏季干涸或成为草地。(威宁草海)(敦煌月牙泉)(甘孜新路海)考点4中国湖泊概况中国境内(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共有1.0km2以上的自然湖泊个,大于km2的特大型湖泊有10个,分别为:色林错、纳木错、青海湖、博斯腾湖、兴凯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呼伦湖。我国拥有湖泊数量最多的3个省份: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我国拥有湖泊面积最大的3个省份: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江苏省,分别为.9km2、.9km2和.9km2。全国最大的3个湖泊:分别是青海湖、鄱阳湖和洞庭湖,太湖和呼伦湖分列第4和第5位,其中青海湖和呼伦湖属于咸水湖,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其它3个属于淡水湖。最大的咸水湖是青海湖,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拥有湖泊数量最多的3个一级流域:西北诸河流域、长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世界三大瀑布指的是尼亚加拉瀑布、维多利亚瀑布、伊瓜苏瀑布。尼亚加拉瀑布位于加拿大与美国的交界处的尼亚加拉河上,河中的高特岛把瀑布分隔成两部分,较大的部分是霍斯舒瀑布。它以宏伟的气势,丰沛而浩瀚的水汽,震撼了所有的游人。“尼亚加拉瀑布”也直译作拉格科或尼加拉瓜瀑布,“尼亚加拉”在印第安语中意为“雷神之水”,印第安人认为瀑布的轰鸣是雷神说话的声音。在他们实际上见到瀑布之前,就听到酷似持续不断打雷的声音,故他们把它称为“Onguiaahra”(后称Niagara),意即“巨大的水雷”。尼亚加拉大瀑布可以两方面参观,一:坐“雾中少女”号,二:乘飞机看一圈,不过乘飞机看要稍贵一些。从伊利湖滚滚而来的尼亚加拉河水流经此地,突然垂直跌落51米,巨大的水流以银河倾倒之势冲下断崖,声及数里之外,场面震人心魄,形成了气势磅礴的大瀑布。维多利亚瀑布位于非洲赞比西河的中游,赞比亚与津巴布韦接壤处。瀑布宽余米,最高处米,宽度和高度比尼亚加拉瀑布大一倍。年平均流量约立方米/秒。赞比西河抵瀑布之前,舒缓地流动,而瀑布落下时声如雷鸣,当地居民称之为“莫西奥图尼亚”(意即“霹雳之雾”)。维多利亚瀑布的水泻入一个峡谷,峡谷宽度从25米至75米不等。维多利亚瀑布实际上分为5段,它们是东瀑布、虹瀑布(这里峡谷最深)、魔*瀑布、新月形的马蹄瀑布和主瀑布(高60—米)。伊瓜苏瀑布位于阿根廷和巴西边界上的伊瓜苏河。这是一个马蹄形瀑布,高82米,宽4千米,是尼亚加拉瀑布宽度的4倍,比维多利亚瀑布还要宽很多。悬崖边缘有许多树木丛生的岩石岛屿,使伊瓜苏河由此跌落时分作约股急流或泻瀑,高度60至82米不等。11月至3月的雨季中,瀑布最大流量可达10立方米/秒,年平均约为立方米/秒。坐标:南纬25度41分,西经54度26分。跟踪测试在蒙古语里,阿尔泰山意为“金山”,历来以富金藏宝而闻名,有着丰富的*金、铁矿、稀有金属及玉石;而这里的另一种“宝藏”——奇景迭出的花岗岩地貌,还不为很多人所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吉木乃“神石城”,一片造型奇异、规模宏大的花岗岩地貌景观区(如下图)。读图回答1—2题。1.有关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阿尔泰山富金藏宝与该地多花岗岩有关B.该处先后经历地壳上升—岩浆喷发—风化剥蚀C.该地喀斯特地貌发育,遍布石臼和石穴D.“像丰满圆润的肥羊”的石蛋,主要是化学风化形成2.该地区额尔齐斯河峡谷长约30公里,峡谷两岸绝壁对峙、石峰兀立。在绝壁上有时还会看到犹如凝固的瀑布一样的竖直沟槽,俨然有“石瀑布”奔流而下。有关“石瀑布”的主要成因说法正确的是()A.风力侵蚀、冰川刨蚀B.冰川刨蚀、重力崩塌C.流水冲刷、冰水冻融D.化学溶蚀、风力侵蚀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约赛米蒂国家公园位于内华达山脉西侧,公园内峡谷、瀑布众多,花岗岩遍布,其中形成于船长峰(海拔约米)上的“火瀑布”极为壮观。“火瀑布”是借助夕阳制造的一种光学效应,呈金*色,就像火焰一般。傍晚时在各种因素齐备时,夕阳的光线才有可能“点燃”这条瀑布,创造魔幻般的色彩。这样的奇观每年只有短短数天,通常发生在二月。到了夏季时节,瀑布就会干涸。图2为火瀑布景观示意图,图3为火瀑布地理位置示意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3~4题。3.据材料和图示推测,有关“火瀑布”的说法正确的是A.“火瀑布”在二月每天可见B.瀑布陡崖朝向西偏北C.瀑布的主要补给为积雪融水D.其形成与火山喷发有关4.若要在日落前形成“火瀑布”,应同时具备的条件是①日落前,当地天气晴朗无云②崖顶附近雨水多③崖顶积雪多④当地气温较低,有锋面活动⑤当地气温较高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⑤5.每年夏季瀑布干涸,其主要成因是A.锋面雨带南移,雨季结束B.地处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C.受副热带高压控制D.地形封闭,水汽难以到达瀑布,地质学上叫做跌水,是由地球内力和外力作用而形成的。流动的河水突然地近于垂直的跌落,这样的地区就构成的瀑布。瀑布表明河流的重大中断,这种瀑布主要是以内力作用为主导因素而形成的,在河流的时段内,瀑布是一种暂时性的特征,它最终会消失。另一种是由流水的侵蚀和溶蚀等外力作用为主导因素而形成,此外,冰川对岩石的刨蚀也可造成瀑布。结合下图回答6--7题。6.材料中说“在河流的时段内,瀑布是一种暂时性的特征,它最终会消失。”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地壳运动B.变质作用C.侵蚀作用D.全球气候变暖7.有利于瀑布发育的地质条件是()①组成河床底部的岩石软硬程度不一致②断层构造带③河流径流季节变化④褶皱起伏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1.A2.C3.C4.D5.C6.C7.A8.(13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Q山位于委内瑞拉与圭亚那、巴西三国交界处,海拔米,顶部主要由砂岩构成,山顶和山下自然景观差异很大。上百个瀑布把山体切割成一个个小块,远看恍如浩瀚碧海上散布着一个个小岛。在这云蒸雾罩的深处就藏着世界上落差最大的天使瀑布。(1)简述Q山地的相对位置及其地貌特点。(3分)(2)说出Q山地岩石形成的地质作用。(2分)(3)判断Q山顶与山底的自然带。(2分)(4)从大气环流、地形角度分析Q山地瀑布众多的原因。(6分)(1)位于安第斯山脉中,三国的交界处。 顶平、坡陡(断崖)。(3分)(2)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2分)(3)热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2分)(4)大气环流
山地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较大,降水相对较多,河流流量大。(3分)地形
山四周多断层形成的陡崖,落差大,顶部平坦,径流分散,形成瀑布数量多。(3分)9.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五大湖位于加拿大和美国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湖水流入圣劳伦斯河,注入大西洋。(1)说明湖泊对该区域气候与河流的影响。(3分)尼亚加拉瀑布位于五大湖的伊利湖和安大略湖之间,瀑布在年至年间平均每年向上游方向移动厘米,这与其软(页岩)硬(白云岩)相间的地址条件有关。(2)说明尼亚加拉瀑布向上游方向移动较快的原因。(4分)为保护尼亚加拉瀑布景观,美、加两国*府耗巨资修建工程,在瀑布上游引水发电。(3)简述这一做法对瀑布的影响。(3分)(1)调节气候,年较差、日较差减小(1分),降水量增加;(1分)调节河流径流量,减少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1分)(2)水流量大(1分),流水侵蚀作用强(1分);较软的岩层易被流水侵蚀(1分),较坚硬的岩层易塌落(1分)。所以,瀑布向上游移动速度较快。(3)减少水量(调节水量)(1分),减弱了对岩层的侵蚀作用(1分),减缓瀑布向上游移动的速度(1分)。10.(20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境内,有一座奇特的高山,四周危崖嶙峋,绝壁高悬,山顶却平坦如桌,具有顶平、壁陡、麓缓的外观特征,这就是我国第一桌状山——瓦屋山。瓦屋山距成都公里,海拔米,地处四川盆地西沿的华西多雨带,年降水量~毫米,云雾雨雪每天在此交替上演。山顶台地清凉苍翠,冷杉、铁杉、剑竹,原始森林密布;陡壁周身云海雾涛,泉水涌流不竭,百条银带飞溅,瀑布之乡远誉;山下缓麓生气盎然,冬日积雪覆盖,滑雪乐趣尽享。下图示意瓦屋山位置图与景观图。(1)简析瓦屋山山顶台地原始森林密布的原因。(6分)(2)简述瓦屋山被誉为“瀑布之乡”的原因。(6分)(3)分析瓦屋山缓麓建设滑雪场的区位条件。(8分)(1)山地地形,适宜林木生长(2分);降水丰富,气候湿润,满足森林所需水分(2分);交通不便,人烟稀少,森林不易被砍伐(2分)(2)冬季降雪量大,山地积雪多(2分);海拔高,冬季山地气温低,积雪时间长(2分);南方地区滑雪项目独特,吸引力强(2分);距离成都近,经济水平高(2分)。(答对任意3点得6分)(3)地处华西多雨带,降水丰沛,(2分)春季气温回升快,融雪量大,瀑布流量大(2分);顶部平坦,径流分散,瀑布数量多(2分);四周为绝壁陡崖,瀑布落差大(2分)。11.(24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位于云贵高原东部的贵州省,气候温和湿润,年降水量毫米左右,大致以贵阳为界,以西的降水集中在夏季,而以东的降水集中在冬春季节。境内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分布范围广,山川、河流、溶洞、瀑布众多,其中*果树瀑布为亚洲第一大瀑布。此外,由于受到地壳构造运动抬升的影响,地质条件不稳定,目前石漠化现象十分严重。下图为贵州省等高线地形图。(1)分析贵阳以东降水集中于冬春季节的主要原因。(6分)(2)说明*果树瀑布的形成过程。(8分)(3)推测贵州省西部地区水资源紧张的季节,并从自然角度解释原因。(10分)(1)贵阳以东地势向东北方向倾斜,(2分)冬春季节北方冷空气南下,受云贵高原(或地形)阻挡,(2分)易形成准静止锋,贵阳以东受此准静止锋影响,冬春季节降水多。(2分)(2)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2分)地质条件不稳定,多断层、裂隙发育,(2分)在大量地表水(河流)沿断层、裂隙侵蚀和溶蚀作用下,(2分)断层、溶洞或地下暗河上方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坍塌,*果树大瀑布显现出来。(2分)(3)冬季或冬春季。(2分)贵州省西部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春降水少(或冬春季受云贵准静止锋暖气团控制,晴天多,降水少);地势起伏大,不利于保水;石漠化严重,植被稀疏,涵养水源能力差;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多裂隙、漏斗,地表水下渗强。(8分)★★重难点解读★★从历年高考题本专题在高考命题中的命题频率很高。从高考题分布情况看,重难点主要集中在水循环原理的应用、河湖水文特征分析及陆地水体补给等知识点上,多以图文并重的形式进行命制。试题材料多选择具体区域的河流、湖泊、湿地的水文特征,综合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以及水循环的变化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等内容,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引导考生思考人类活动与水体运动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从因地制宜的角度审视人地协调观的途径。★★典例探究★★(·新课标全国卷Ⅰ)*河小北干流是指*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5km。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图为*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7.*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8.*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河水流量②支流汇入③沿岸地貌④两岸岩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渭河是*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河小北干流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7.D8.C9.C7.堆积性游荡河道,必须要具备含沙量大、冲淤变化剧烈等特点。含沙量大为淤积提供了基础条件,流量季节变化大为冲淤的季节变化提供了基础条件,只有冲淤的不断变化,才能导致河道的游荡(改道)。8.若河流处于深、窄的地形中,且两岸岩性不易受侵蚀,则河流游荡范围会受到限制,反之河道游荡范围会扩大,③④对。河水流量和支流汇入主要影响河道的宽度和深度,①②错。9.结合图文材料可知,渭河从*河小北干流南部汇入。因此,在主汛期,支流渭河洪峰会使干流流量增大,水位上升,进而导致干流的上(北)游与下(南)游河段的落差变小,流速减缓,泥沙淤积增强,C对。流速减缓,携带泥沙能力减弱,含沙量下降,泥沙淤积增强,河床抬升,A、B、D错。(?新课标全国卷Ⅲ)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1)对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2)指出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3)分析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1)(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未摆动);单一岩性(岩性相近)河岸,河岸直立。(2)变化特征:深度增加。原因:融雪补给为主,流量持续增长,水位上升;融雪补给为主,含沙量低,流速持续加快,侵蚀河床。(3)降水补给,(坡面侵蚀强,)河水含沙量高;径流量与流速变率大,流速降低时泥沙快速淤积。(1)河岸越陡峭,河面宽度变化越小。由图可知,该河流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一方面由于该河段位于河流上游高山地区,伴随着地壳抬升,河流不断侵蚀下切,形成河谷,河水被困于河谷中,向下侵蚀较强烈,侧蚀微弱;另一方面,河流两岸岩性相近或者岩性单一,河水对两岸的侵蚀差异小,形成近乎直立的河岸,难以形成左右摆动的宽谷。(2)由材料可知,该河段多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由于位于美国内陆高山,4~6月降水较少,而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季节性积雪融水不断增多,河流流量不断增大,受制于两岸陡峭的河谷束缚,河流水位不断上涨。融雪补给为主,河流流量小,导致含沙量小,泥沙淤积少;随着河流流量不断增多,流速不断加快,对河床的侵蚀加剧,河底变深。一方面河流水位上涨,另一方面河底不断加深,故河水的深度在不断变大。(3)一方面,该河段8月份主要受雨水补给,由于多暴雨,坡面侵蚀强,河水搬运能力强,水土流失加重,使河水含沙量增多;另一方面,暴雨导致河流的流量与流速变化大,一旦流速下降,河水搬运能力降低,泥沙就会迅速淤积于河底。★★备考秘籍★★根据历年考纲和考情分析,复习时,要注意动手绘制水循环的示意图,讨论不同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带来的影响,同时要多方位、多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