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得和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单兵击杀2000人二战中的两大杀神,一 [复制链接]

1#
北京那有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说到二战中单兵杀敌最多,大概人们都会想到二战中最残酷的那几场战役:冲绳之战、淞沪会战、亦或是斯大林格勒战役。

的确,这几场战役都堪称极其惨烈,但在敌我双方都严重消耗的的情况下,基本不太可能存在单兵击杀人,因为一个战士在战场上击杀这么多人需要很长时间,当他在这段时间里击杀太多人的时候,就会拉起敌方仇恨,敌军会集中精力寻找并杀死他。而淞沪会战多巷战,战场障碍物过多,也不可能出现单兵击杀太多人。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就想到是什么样的战场了。

没错,是海滩!反登陆作战!

第一个是爆发于年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该岛位于西太平洋的所罗门群岛,敌对双方主力为:(美国)同盟国VS轴心国(日本);参战人数为:美国6万人,日本3.6万人。

第二个是爆发于年的诺曼底登陆(代号:霸王行动)。位于法国西部海岸,濒临英吉利海峡,敌对双方主力为:(美英等)同盟国VS轴心国(德国);参战人数为:盟军万人,德国38万人。

从实力上看,双方差距不是很大,从人数上看,都是攻击的兵力大于防守的兵力。

用的什么武器?

飞机、坦克、军舰、火炮,这都属于协同作战,不能算单兵作战。击杀最多的,不是来自于狙击步枪,而是来自收割机一般的机枪重。

约翰·巴斯隆:来自于美国海军陆战一师第七团第一营C连的一名战士。在瓜岛战役中,他所在的阵地遭受到一股顽强的日军反击,日军高呼“万岁”然后如同发疯一般的涌向美军阵地。这是武士道精神下催生的自杀式冲锋!

很快,约翰·巴斯隆所在的阵地中,只剩下他和两个伤员,两挺机枪,他抓起机枪射向疯狂涌来的日军,死守阵地,等待援军到来。随着每分钟几百发的子弹飞速射出,日军死伤士兵堆积如山,援军到来后,日军撤退。根据战斗记录军官当时的判定:死于约翰·巴斯隆机枪下的日军为-人。

约翰·巴斯隆在这场战斗中使用的武器是勃朗宁M重机枪。他被授予代表美国最高军事勋章的“荣誉勋章”,但很不幸,他在三年后的硫磺岛战役中英勇牺牲。

人们永远的记住了他的名字-约翰·巴斯隆,他埋葬于阿灵顿国家公墓,他的家乡为了塑造了雕像。

海恩·塞弗罗:来自德军奥马哈海滩WN62碉堡的一名机枪手,负责阻击盟军登陆。在诺曼底登陆战中,他所在WN62碉堡前,共有名盟军战士倒下,其中至少有一半的死亡人数来自于塞弗罗的机枪(MG-42重机枪)。

当盟军士兵打开登陆艇的时候,塞弗罗便向他们开火,许多士兵还没来得及跳下登陆艇,被子弹击中。跳入水中的孟军士兵没有任何防御措施,还要在齐腰深的海水中冲锋,海边还有1-2公里宽的平坦海滩,盟军冲锋的士兵在德军碉堡前一览无余。塞弗罗在9小时内打光了一万多发子弹,海水被染成红色。机枪子弹用尽之后,他又用步枪继续射击。

但盟军以万人的绝对优势兵力登陆,也绝不是38万德军可以阻止的。很快,塞弗罗所在的碉堡被盟军炸翻,他被盟军俘虏。因为他向盟军射击并非出自他的意愿,所以两年后被释放。

战后,他曾无数次去诺曼底盟军士兵墓地忏悔,他在后来接受采访时曾表示:

“我确实不是因为有杀人的欲望而杀人的,而只是想活下去。我知道,只要他们有一个人活下来,那么他就会向我射击。我从不想卷入战争,也从不想呆在法国,更不想呆在碉堡里用机枪射击”。

塞弗罗于年去世,终年82岁。

约翰·巴斯隆为人类解放事业献身,早早的长眠于地下,成为英雄;海恩·塞弗罗在法西斯助纣为虐,却能寿终正寝。我想,海恩·塞弗罗在自己内心的谴责下,活的也并不开心。但不管怎样,他们都是战争的牺牲品,倘若没有战争,这两个战斗力超群的人或许能成为好朋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