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得和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70年华商影响力赞比亚刘鹤龄我在非 [复制链接]

1#
北京能治白癜风病的地方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xbdf/

中新经纬客户端10月11日电(闫淑鑫)上世纪90年代,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上海人在东京》先后在中国播出,点燃了不少年轻人的出国梦想,刘鹤龄便是其一。不过,令刘鹤龄没想到的是,他最终去的并不是自己憧憬已久的美国、日本,而是位于非洲、曾被评为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的赞比亚。

如今,刘鹤龄已在赞比亚生活了近20年,从一开始充当父母生意上的“救火员”,到后来独立创业,再到被选为赞比亚中华东北同乡会会长,他与这个国家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赞比亚中华东北同乡会会长刘鹤龄受访者供图

充当父母生意上的“救火员”

刘鹤龄与赞比亚的故事,要从他的父母说起。

刘鹤医院工作,后来下海经商做起了粮油出口生意。“商品最早出口到苏联,后来苏联解体,他们也曾尝试将生意转移到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不过由于清关等方面存在一定障碍,生意很难做。”刘鹤龄说。

无奈之下,刘鹤龄的父母开始寻求新的机遇。这时,一位朋友的出现,打破了他们原有的生活,也正是在这位朋友的介绍下,年,他们第一次来到了非洲。

刘鹤龄称,初到非洲时,父母为找到一个适合落脚的国家,走遍了非洲大大小小十几个国家,花去了大半年时间。“法语区去过,英语区也去过,还是没找到合适的地方,我妈开始急了,还病了一场。”

“后来有朋友建议去赞比亚看看,我父母觉得已经去了这么多国家,不差这一个,就去了。在飞机上,我妈的身体还很难受,但一下飞机,她整个人都精神多了,身体也没那么难受了。他们觉得这可能是某种缘分吧,就想着在这里多待一段时间。”刘鹤龄说。

经过了解,刘鹤龄的父母发现,赞比亚也有很多商机,在多方面考虑之后,他们最终决定留下来。起初,刘鹤龄的父母是想利用以前的资源,在赞比亚建厂生产生理盐水、葡萄糖注射液等相关医疗产品,不过由于没能成功获得相关技术支持,这一计划最终被迫“流产”。

“刚好那个时候有不少华人需要从国内发一些东西到赞比亚,包括建材、服装等,他们觉得可以先从这个做起,于是就慢慢做起了贸易。”刘鹤龄说。

为了做好生意,刘鹤龄的父母还专门聘请了翻译和会计。令他们没想到的是,翻译竟和会计合伙,套了公司不少的钱。“年,我和我姐决定充当‘救火员’,去赞比亚帮父母渡过难关。”刘鹤龄表示。

有了他和姐姐的帮助,刘鹤龄父母的贸易生意越做越大,后来还拓展到饮用水、民用电线等领域。

创业路上一波三折

刘鹤龄也遗传了父母敢闯的性格。尽管当初是以“救火员”身份来到赞比亚,但刘鹤龄并不满足于此,年轻气盛的他也想成就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

刘鹤龄介绍说,年前后,他先后考察了赞比亚周边多个国家,包括安哥拉、纳米比亚等,也寻到了一些商机,“在纳米比亚与安哥拉交界的地方,有一个边境小城叫奥西坎戈,专门针对安哥拉做贸易,我觉得这里会有不错的机会。”不过,刘鹤龄并未如愿在这里施展拳脚,由于父母的反对,他不得已又回到了赞比亚。

回到赞比亚后,他依然坚持自己创业。刘鹤龄的第一个创业方向是女性卫生用品。刘鹤龄向中新经纬客户端介绍,当时赞比亚市场上已经有类似产品,但多从南非进口,而且只有在大超市里才有。彼时,刘鹤龄认为,在这个国家生产女性卫生用品肯定是个不错的商机。

于是,刘鹤龄开始建厂、从国内进设备、组织人员培训,很快便开工了。“然而,就在进行市场推广的时候,我们发现了一个致命问题,那就是赞比亚人接受新事物比较慢。当时,我们是按照国内标准生产的,是超薄产品,但是赞比亚人用的还是那种最原始的一包一包的‘棉花’,对我们的产品并不认可,推广起来特别困难。”刘鹤龄称。

上述发现令刘鹤龄慌了神,创业激情被浇灭了一大半。“后来还经历了一次意外受伤,再加上产品推广一直没有起色,我一下子心灰意冷了,最终决定关掉工厂。”刘鹤龄回忆说。

在第一次创业失败后,刘鹤龄还曾开过鞋厂,但由于原材料需要从国内进口,清关费用与进口成品相当,迫于成本压力,该项目最后也不得而终。

经历连续两次创业未果后,刘鹤龄将目光转向了建筑行业。“赞比亚的建筑市场很活跃,从事者也相对较多,但由于自己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此前一直未涉足该领域。不过,这一次,我想试试。”刘鹤龄说。

最终,刘鹤龄成功了。如今,刘鹤龄已经在赞比亚拥有了两家建筑公司,员工数超过了人。今年年初,刘鹤龄还接手了一家床垫厂,同时做起了海绵床垫的生意。

“两次失败的创业经历,不仅让我积累了经验,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刘鹤龄表示。

赞比亚中华东北同乡会会长刘鹤龄受访者供图

加强本土化以谋求共同发展

除建筑公司老板外,刘鹤龄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赞比亚中华东北同乡会会长。

资料显示,东北华侨从年开始进入赞比亚,截至目前,已注册企业50余家,涉及建筑、贸易、房地产等多个行业。年1月,赞比亚中华东北同乡会正式成立,李铁为首届会长,刘鹤龄为现任会长。

“通过搭建这样一个平台,我们可以为当地东北籍华侨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大家在异国他乡不会感到孤独,同时也能在沟通交流中,促成一些合作,共同解决一些困难。”刘鹤龄表示。

刘鹤龄告诉中新经纬客户端,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国人在赞比亚的生意已不如从前好做。“我们刚来赞比亚那会儿,彼此之间的竞争还不激烈,更多情况下是一种互补的关系。随着进入赞比亚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竞争也日趋激烈。”

“为应对变化,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后来发现,本土化运营或许能解决这个问题,包括管理层本地化、收购当地企业等。”刘鹤龄说。

刘鹤龄说,目前其公司的余名员工中,多数是当地人,只有部分技术人员是从国内聘请而来,“就连公司的总经理都是当地人”。

加强本土化目前已成为中国企业在非洲发展的重要趋势。数据显示,在东北华侨注册的50余家企业中,员工约有人,其中中国人仅人左右,其余均为当地人。

刘鹤龄称,他们也在努力与当地企业建立一种良好的、可持续的竞争关系,在市场变化面前及时作出调整,以谋求共同发展。(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