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写了波兰休克疗法后为什么经济增长成绩显著?,这一次我们讨论一些相关案例,深化对波兰模式的认识。波兰的银行总资产在年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就已经超过了66%,而这其中80%左右的资本又都来自外国,也就是说该国一半以上的产值都是外资银行创造的,这难道不是非常诡异的现象吗?乌兹别克斯坦的经济改革,很显然也是以波兰为范本的,不难发现,两者在很多地方都具有高度同质性。在近现代之前波兰立陶宛联邦是中东欧的较大国家,而乌兹别克人虽然没有形成稳定的统一国家,但是希瓦、布哈拉与浩罕汗国都是当地的最主要国家,其他的部族如哈萨克人、土库曼人、吉尔吉斯人与塔吉克人都处于边缘状态,塔吉克人虽然在塔什干、撒马尔罕等地人口众多,但是真正由塔吉克人建立的国家如什格南、罗善等东布哈拉封建领地都是在喷赤河沿岸的小国,其影响力极其有限。塔吉克人在萨曼王朝灭亡后地位就急剧下降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乌兹别克的行为和波兰非常具有趋近性,只不过在苏东剧变后波兰受到了休克疗法和失去交换圈的双重冲击,时间较长,而乌兹别克斯坦没有进行休克疗法,很快恢复了经济增长,某些研究转轨的学者(如科兹明斯基)认为,渐进和激变都是转轨的“华盛顿共识”的不同表现形式,从本质上说殊途同归,没有根本差异。乌兹别克斯坦的改革计划非常接近波兰的赖谢科.巴尔采洛维奇计划,因为最终都是引入外国金融资本长期稳定的存在于本国境内,然而这种可能性非常低,要么像波兰那样成为欧元美元共同争夺博弈的市场而获得相对的金融安全,要么就是像sino那样通过营造土地金融的内在绝对金融安全。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乌兹别克斯坦的改革计划里明确提出要降低美元化程度,这一点就足以打消第一种模式的可能性,因为乌兹别克斯坦已经开始把自己的主要资产打包销售给中欧的银行了,其中包括像匈牙利的一些银行。而众所周知的是,转轨后的东欧国家银行业大多数都被西欧或者美国资本控制(除了斯洛伐克,其他东欧国家银行业的欧美资本控制比例在55%-97%之间),也就是说间接的引入了西欧资本,而西欧资本市场本身的不确定性也大幅提高,特别是乌克兰危机以来欧元屡遭打击,甚至开始出现欧元区解体的风险,这种危险使得波兰式的稳定受到严重威胁,波兰和即将朝着波兰方向迈进的乌兹别克斯坦则是一条线上的蚂蚱,他们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但是欧洲这艘船已经岌岌可危了,地中海财团和德国之间的矛盾分歧在美国外力压力加持下只会越来越大,欧盟本身最核心的资本市场合作关系出现了难以弥合的裂痕。
欧盟领头羊德国
因此,在轰轰烈烈的火与剑之外,美欧之间的撕裂才是最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