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得和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文物新疆丨有意思新疆文物话春牛昌吉 [复制链接]

1#
哪里治白癜风好 http://www.t52mall.com/

文物话“春牛”

——新疆出土的牛俑

农历辛丑年春节将至

牛年即将到来

在中国人心中

牛是一种勤劳而温顺的动物

在中国数千年的农耕文化中

牛与大地谱写着耕耘的诗篇

寄托着人们深厚的情感

牛在新石器时代就被人类驯化,距今至少有多年的历史。在中国的十二生肖之中,牛排名第二,这一排位也被演绎出很多有趣的故事。其中比较为人熟知的是这样一个典故:天地未开之时,混沌一片,鼠于夜半之际出来活动,将天地间的混沌状态咬出缝隙,“鼠咬天开”,所以子时属鼠。天开之后,接着要辟地,“地辟于丑”,牛耕田,是辟地之物,所以丑属牛。

自古以来,牛以农耕为主。在南方,牛下水田;北方,牛犁土地。《周易》中称牛为“坤卦”的象征物,代表生养万物的大地,具有极高的象征意义。史书记载,每到立春节气,官府都会举行“鞭打春牛”仪式,以示春耕开始,并兆示丰年。

新疆何时有牛,考证起来比较困难,但至少在两三千年前,牛已经出现在新疆的许多地区。考古人员在新疆的一些岩画中发现了栩栩如生的野牛形象,还在墓葬遗址中发现了不同质地的牛俑,有木牛、泥牛甚至金牛。不难看出,牛在新疆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昭苏县夏特墓葬中还发现一件汉代铁铧犁,证明距今年前,新疆的农业生产中已出现了犁耕。

东天山北麓昌吉金牛

根据考古发现揭示,随着汉唐以来中原与西域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包括立春迎土牛、迎农祥在内的许多农耕习俗陆续传入西域地区。如新疆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木雕牛俑、泥塑牛俑,就反映了古代新疆居民春耕时节的迎春习俗。

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号墓出土的一尊黑斑牛俑,是多年前的唐代泥塑艺术作品。牛俑高17.5厘米、长22厘米,以木棍作骨架,表面涂泥土掺和的熟泥,上施彩色。泥牛头微昂前伸,粗壮结实的脖颈僵直,肩部暴凸一峰状肉脊,四肢伫立,作停站姿势。泥牛通体施白,然后施黑彩,形成黑色斑纹,黑白分明的眼睛目视前方,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家牛形象。

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墓出土的唐代泥塑牛俑

年阿斯塔那号墓出土的一尊泥塑卧牛俑,是唐代的艺术作品。泥牛神态安详地卧于地上,长12.7厘米、高6.5厘米,全身敷黄彩,形态敦实丰肥。牛背脊骨突出,尾巴弯曲朝上贴于后背。泥牛口微张,好像正咀嚼着草料,呈现出休憩时的情景。

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墓出土的唐代泥塑卧牛俑

阿斯塔那北朝时期的墓葬中也出土了一尊木牛俑。该牛身体肥壮,形象朴实,四足撑地。正面观察这件木牛俑,会发现牛鼻上穿有一小环,它就是用于牵牛的棬(桊)。关于棬,《吕氏春秋》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战国时期秦国大力士乌获用全身的力气拉牛的尾巴,牛尾巴拉断,牛还是纹丝不动,有一个矮小瘦弱的小孩拉着牛鼻子上的棬,牛就乖乖地跟着他走了。《说文解字》中曰:“桊,牛鼻环”。年,山西浑源县李裕村出土了一件牛尊,其鼻上有一个明显的棬。牛鼻上安环,有利于拉牛耕地,是牛被驯服的重要标志。吐鲁番盆地地势低洼,土地肥沃,日照充足,地下水丰富,自古以来就是新疆农业生产的主要地区之一,而牛耕在农业生产中是不可缺少的。

吐鲁番阿斯塔纳墓出土的北朝木雕牛俑

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泥牛俑和木牛俑,与立春时节流行“春牛”习俗有关。据说鞭春牛是为了提醒卧冬的耕牛:春天来了该下地干活了。人们舍不得鞭打真牛,用泥土捏成土牛鞭打。鞭春牛活动最初主要在中原地区进行,是以中原地区为主的迎春习俗,北朝至唐朝时期逐渐向全国各地扩散。晋唐时期,中原群众大量迁入新疆吐鲁番地区,也将中原许多优秀文化带到西域。吐鲁番古墓出土的牛俑,反映了农耕文化中的立春习俗在西域地区的流传。(新疆博物馆阿迪力·阿布力孜)

来源:新疆是个好地方

本期编辑:马方波

责任编辑:周静

审核:韩益民

投稿邮箱:cjzly

qq.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