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得和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留学生眼中的中国北大纳米比亚留学生绿色是 [复制链接]

1#

年2月4日晚8时,第24届北京冬季奥运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馆——鸟巢隆重举行。一朵“燕山雪花大如席”,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四海宾朋和运动健儿们汇聚一堂,共襄盛举。受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邀请,来自26个国家的30位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有幸走进鸟巢,现场观看开幕式。同学们认真品读新时代中国谱写的奥林匹克华彩乐章,共同传递对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起向未来”的美好祝福。

夜幕下的北京奥林匹克塔呈现出独特的光影。塔顶悬挂的五环标志,见证了北京这座双奥之城与奥林匹克的深厚缘分。从“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到“一起向未来”,中国始终是奥林匹克理想的坚定践行者。对中国文化满怀热爱的许多北大留学生们,年就已通过各种途径观看北京奥运会。14年后,他们在北京这座城市又一次亲眼见证了奥运盛会。来自纳米比亚的留学生芮可佳(RipureeKaakungaTjitendero)就是其中一位。

在纳米比亚留学生芮可佳的记忆里,年的北京夏季奥运会是一届充满速度与激情的盛会。她至今记得当时澳大利亚游泳名将菲尔普斯创造了收获八枚金牌的奇迹,成为单届奥运会夺取金牌最多的选手;她喜欢的牙买加田径名将博尔特在男子米、米、4x米接力中接连打破世界记录,书写了田径场上的传奇。那时候的芮可佳没有想到12年后,她会到距离自己祖国公里的北京求学;她更没有想到,自己能有机会走进中国国家体育馆鸟巢,在现场观看北京冬奥运的开幕式。

芮可佳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现场

走进多彩燕园

芮可佳是一个经历丰富的留学生,在她心里,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和历史积淀的国家,充满着温暖和阳光的气息。

芮可佳本科就读于纳米比亚科技大学传播学专业,毕业后曾在纳米比亚第一大电信供应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MTCNamibia)工作了五年多。年,她开始担任纳米比亚国民议会议长个人助理,后来被介绍到各国议会联盟(IPU)、南部非洲发展合作议会论坛(SADCPF)等国际组织工作,这也为她提供了直接与世界各地外交人员交流、学习的宝贵机会。年,芮可佳获得北京大学东方奖学金,来校攻读国际关系硕士学位。

年第一次来到北大,芮可佳就爱上了美丽的燕园,北大为留学生们提供了许多与中国同学共同学习和到社区进行文化交流的机会,她特别喜欢北大的留学氛围。她说:“在中国,我成长了很多,通过学习了解中国丰富历史和发展经历让我学到了许多人生的经验。我看到了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这些是世界各国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能邀请中国的专家到纳米比亚交流,我觉得这对于两个国家的相互了解和发展合作非常重要。”说起在北大的收获,芮可佳开心地说:“在中国的这段学习时光里,我在接受优秀教育的同时,也在寻找表达自己创造能力的新方法。中国的留学经历使我更加自立、自信,我在日常学习中也能感受到北大的美,有时在未名湖畔喝杯咖啡,就能让我心中充满喜悦。”

芮可佳初到燕园

绿色是最美的底色

一说起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芮可佳充满了激动与兴奋。她是一个有心的女孩,在得知自己有机会到鸟巢现场观看开幕式的消息后,她立刻查阅了北京冬奥会的一些资料。芮可佳了解到作为北京冬奥会唯一新建的冰上竞赛场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将成为冬奥历史上第一个使用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的速滑场馆。从空中俯瞰,国家速滑馆宛若冰刀在冰面上刻下的晶莹轨迹,沿着外墙由低到高盘旋而成的玻璃幕墙,仿佛是速滑运动员在冰面上留下的一道道风驰电掣的轨迹,“冰丝带”也因此得名。历届冬奥会都是使用氟利昂或者氨制冷剂来进行制冰,而此次冬奥会,中国首次实现利用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这种技术的碳排放值趋近于零,实现环保的同时使制冰能效大幅提升。这让她成为了北京大学张信荣教授的“粉丝”。“我一直在了解学习奥运会上应用的新技术,对北京大学张信荣教授和他的团队在‘基于开发二氧化碳热力学系统成就的造雪和造冰’方面研究印象非常深刻。”芮可佳很专业地说:“我听过张信荣教授的采访介绍,他们的创新技术利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造出来的冰面温差小,整个冰面硬度基本相同,非常利于运动员创造佳绩,是最美、最快的冰面。”芮可佳还注意到,张信荣教授的团队还将二氧化碳技术运用在人工造雪上,直接造出了与天然雪最接近的人工雪,这是世界上首次提出的设想和尝试。零碳排、低能耗、全热回收、无污染,冬奥会制冰造雪的新技术,代表着绿色、科技、环保的奥运理念,是北京冬奥会最美的底色。言语中,芮可佳充满了敬佩。

北京大学张信荣教授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采访

说起绿色环保,冬奥会开幕式上的环保火炬设计让芮可佳赞叹不已。开幕式上,芮可佳看着火炬手接过最后一棒火炬,跑完最后一段传递接力,在终点把火炬放进由写着世界各国名字的小雪花组成的大雪花中间,这才反应过来,原来它就是本届冬奥会的主火炬台。“太出乎意料了!没有‘点’的过程,也没有盛大的火焰,而是一团‘微火’,却充满了温暖和友爱,更加体现了环保理念。”

对这样的火炬设计,芮可佳十分认同。熊熊燃烧的大火虽然是人类奥运精神的体现,却并不环保。她了解到,以往奥运会的火炬一小时大概消耗立方米燃气,而今年冬奥会小火炬的碳排放量只是之前的五千分之一。芮可佳觉得从“大火”到“微火”,中国人想要传达的人类奥运精神并没有改变,却赋予了这把小小火炬更丰富的意义。中国向世界表明了致力于碳减排的决心,传达了中国人对世界的责任感。芮可佳说:“很高兴看到中国为减少碳排放所做的努力。中国致力于减少碳排放、最大程度保护环境的决心和责任感令我非常感动,绿色是最美的底色。”

平凡是最真实的颜色

观看冬奥会开幕式后,细心的芮可佳发现,开幕式的演出基本没有明星,参加演出的大都是普通的学生和志愿者,对于这一点,芮可佳深受触动。她觉得,在全球疫情的背景下,举办冬奥会的难度更大,北京冬奥会体育场馆的建设者、科技工作者,防疫人员、志愿者等无数为奥运工作和服务的人们都是无私奉献,默默付出的普通人,他们以自己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保障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努力为世界呈现一场精彩的冰雪体育盛会。“张艺谋导演在开幕式的舞台上展示了普通中国人真实的美,这一点令我十分感动。”芮可佳真诚地说。

团结是最缤纷的色彩

开幕式上,91名引导员将写有各国名字的雪花构建成一朵巨大的雪花,外沿是橄榄的枝叶,璀璨发光,形成最终的火炬台。以往,几乎所有的奥运点火仪式都独自展示自己国家的文化。这次奥运火炬则是一次创新和突破。在鸟巢历史性的一夜,一朵“燕山雪花大如席”,用世界化的语言,传达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对于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展示的全世界人民一起团结走向未来的人类共同体理念,芮可佳十分认同,“在纳米比亚,长辈们常说‘世界是个家,人类是共同的公民’,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非常吻合”。她觉得雪花火炬就传递出了相同的哲思:在疫情冲击和日益复杂的世界格局下,人类分散则像雪花一样脆弱;而凝聚却可成坚冰。结合自己学习的专业,芮可佳认为,新冠肺炎让世界充满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困惑和焦虑。此时更需要一起努力,承担责任,共同面对疫情。“无论你是什么肤色、种族或国籍,每个人都很高兴能够来到这里。我们如同兄弟姐妹,在这里放下分歧,一起享受奥林匹克带来的快乐。”

对于这个喜欢阅读、绘画、设计、旅行,爱说普通话、爱吃中国火锅的纳米比亚女孩来说,能在离祖国万里之外的北京观看冬奥会开幕式,就像一次神奇的“冰雪奇缘”。芮可佳把这段美好的记忆,深情地写在了采访稿里:“为了一个共同的未来,为了一个更好的世界——这就是北京奥运会的美妙之处。开幕式上我感觉全世界都齐聚一堂,致敬所有默默付出的参与者。哪怕只是片刻的回忆,我却永远无法忘记自己像在一把大伞庇护下的家庭中,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感谢中国和热情的中国人民,让我看见了这个国家和冬奥会是多么的美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