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得和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走进农耕基地,感受食物的来之不易去陨石 [复制链接]

1#
湖北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953.html

  当天天气很热,天空挂着红彤彤的太阳。一到基地,教练就带着我们唱歌、跳舞、做游戏,我们玩得非常开心。然后,教练又带领我们去磨豆浆,我们争先恐后地去推磨,看着圆滚滚的豆子变成了豆浆,大家都觉得很神奇。当天中午,爸爸妈妈变成了大厨,我们则成了他们的得力助手,帮忙做饭做菜。自己亲手做的饭菜,吃起来特别香。饭后,教练带我们去田里插秧。穿着水鞋下到水田,我根本走不动路,还摔倒了好几次,弄得满身是泥,这让我深切感受到农民伯伯种庄稼的不容易,以后一定要珍惜粮食。


  接下来,是我最喜欢的抓鱼活动。大家满池塘奔跑,到处抓鱼。虽然我没有抓到鱼,但是玩得很开心。

快乐的时光总是这么短暂,很快,活动结束了,到了回家的时候,我感觉还没玩够,期待下一次的研学活动。

珍惜粮食罗依田贵阳一中新世界国际学校一(3)班6月5日,天气真好,阳光明媚,万里无云。一大早,我们全班同学在贵阳晚报小记者团的组织下,来到乌当区开展有趣的研学活动。在活动中,我感受到了种植庄稼的不容易,决心以后都会珍惜粮食。

一路上,我们听讲解、玩游戏,不知不觉就到了目的地。下车后,老师先把我们分成三组开展团建活动,分别是禾苗组,*豆组和小鱼组。我是*豆组的组员,我们大家团结协作,设计了可爱的队徽和响亮的口号。准备好后,我们踏着整齐的步伐上台展示,大家都把掌声送给了我们。接着是亲子互动时间,大家围成一圈,跟着音乐一起跳,我们被爸爸妈妈轮流抱着,这一刻,我觉得好开心、好温暖。

我们还体验了磨豆浆、做饭、插秧、摸鱼……我觉得都很有意思,特别是下田插秧让我感受很深。顶着烈日在田里干活我觉得好难,我干得满头大汗,胶鞋里也全是泥。由此,我深深体会了《悯农》这首诗的含义。


  感受了农民伯伯的辛苦,我以后一定会更加珍惜粮食。这真是一次让我记忆深刻又有意义的活动。

美好的一天谭斯榕贵阳一中新世界国际学校一(3)班6月5日,我们班全体同学参加了贵阳晚报小记者团组织的研学活动,到农村插秧、摸鱼、磨豆浆、野炊,度过了美好的一天。


  这次活动最有意思的环节就是插秧。我从来没有见过,更没有插过秧,甚至都没有赤脚踩过田里的泥巴。插秧要穿着水靴,踩在柔软的泥巴里,把脚拔出来的时候真的很困难。插了一会儿,我感觉很累,抬头一看,并没有插多少。太阳火辣辣的,像一个红彤彤的火球,我觉得自己就要被烤成鱼干了。插秧真的很辛苦,这让我理解了“粒粒皆辛苦”这句诗,以后一定不浪费粮食。

摸鱼是一件很困难但很有意思的事。池塘中的小鱼游来游去,大家都在追逐这些小鱼,池塘里溅起无数开心的水花。我们跟着这些小鱼跑来跑去,最后有几个同学抓到了鱼,鱼有些大有些小,还有一些小青蛙,也被抓到了。摸鱼让同学和家长都玩得很开心。我们还在活动中体验了磨豆浆。磨豆浆需要提前用清水或盐水把*豆泡24小时,这样可以把*豆泡大,也可以把*豆里的害虫泡出来。然后将泡好的*豆放进石磨里,半勺*豆半勺水,同学们排着队依次去推石磨,不一会儿泡好的*豆就被石磨磨成了豆浆,白色的豆浆顺着石磨的缝隙流了出来,我们接了满满的一盆。这次活动我们还组织了野炊,爸爸妈妈、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做饭。在农村玩耍很开心,这里有青山有绿水,有树林有田野,还有清新的空气,我很喜欢这里优美的环境。农民伯伯种庄稼很辛苦,爸爸妈妈做家务也很累,以后我要爱惜粮食,热爱劳动。这真是美好的一天!

看过了小记者们对这次“庆六一品芒种”活动的深刻感触,再来看看大记者是如何报道本次活动

磨豆浆分享劳动成果6月5日上午9时40分,开营热身。接着,三队小记者分别组成“小鱼队”“*豆队”“禾苗队”。队员们围在一起,集思广益,临时制作队旗,确定队歌。


  磨豆浆是农耕体验的第一个环节。孩子们依次排队上阵推石磨,家长添加*豆和水。虽然是第一次磨豆浆,几分钟后,配合已经十分默契。磨好的豆浆现场煮熟,加上白糖,大家开心分享劳动成果。

“这个豆浆真好喝,比超市买的味道好多了。”曹馨月小朋友说。


  野炊过程中,家长们七手八脚地生火、切肉、洗菜……孩子们也帮着择菜、洗菜、洗水果;他们还在家长的指导下,帮着翻炒肉片和蔬菜。


  现场炊烟袅袅,菜香扑鼻,一场家庭厨艺大比拼火热登场。


  王彦欢小朋友很有感触地说:“我今天也学习了做菜,现在觉得爸爸妈妈平时做饭菜很辛苦。”


  

进稻田学习插秧技术

稻田插秧看似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


  小记者们换上连体防水衣鞋,在家长和教练的带领下,走进一块水稻田。


  “大家左手拿适量秧苗,右手插秧,注意‘插稳、插直、插匀’,否则会发生漂苗现象。”教练大声提醒着,然后同学们分组分区域插秧,先完成且插得好的队伍,可到池塘捉鱼。


  面朝泥水背朝天。稻田中,不少小记者移步换脚时拨不出脚来,有的一下子坐到了稻田里,变成“小泥猴”。一位小朋友的家长把她扶起来,她又接着坚持插秧,赢得观众的点赞。

一些插过秧的地方漂起了秧苗,这是秧苗未插稳的体现。


  “通过插秧,我觉得粮食来之不易,今后再也不会浪费了。”袁一灵小朋友说。


  一位老师表示,孩子们拿秧弯腰,动手实践,出力流汗,体验农耕的艰辛,对于培养他们从小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素质具有很大的作用。


  

池塘里上演浑水摸鱼

捉鱼是小记者们最期待的活动。他们下到池塘,手持捞网,在家长们的带领下,蹑手蹑脚地边走、边看、边捞。池水很快变成了浑水,一场“浑水摸鱼”大战在池塘里展开。


  一位家长带领孩子,瞅准一条在浑水中企图逃匿的鲫鱼,将它赶到一个角落,迅速把捞网插进水里,鱼儿慌不择路,窜进网中。


  “我爸爸抓到了一条!”孩子开心地大声宣布着。


  很快,另外几名家长也艰难地“开张”,抓到了心仪已久的鲫鱼、鲤鱼。

捉到的鱼儿,家长和孩子可以将其作为战利品免费带回家。“我们今天晚上可以回家吃自己捉的鱼了。”一名小记者高兴地说。

看完了“庆六一品芒种”的活动,再来跟随小团子看看“探秘陨石”活动中小记者们的所感所想吧!

?快乐的一天

任民俊南明实验小学二(2)班

7月8日,我们贵阳晚报小记者团走进贵州陨石文化科普馆。在这里,老师们给我们讲解了很多关于陨石的知识,度过了快乐的一天。老师告诉我们,陨石又称陨星,来自小行星带。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小行星撞击地球,如果是巨大的小行星,将带来巨大灾难,可能会导致生物灭绝、海平面升高等情况。但一般的碎片降落在地球上,还没落地就燃烧殆尽了,没烧完的,就是陨石。寻找陨石,一般在沙漠里容易找到。如果要去寻找陨石,需带上专业设备,比如卫星电话、GPS定位器、对讲机、探测器等。陨石分为石陨石、铁陨石、石铁陨石。陨石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之后,我们还亲手制作了八大行星模型,更加直观地了解太阳系中成员的位置。

?陨石的秘密

张峻熙尚义路小学二(9)班

7月8日,我参加了贵阳晚报小记者团组织的活动,来到贵州陨石文化科普馆,探寻陨石的秘密。

在这里,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陨石的知识,比如陨石分为铁陨石、石陨石、石铁陨石。我还学会了辨别陨石,像有的陨石上会有小洞,有的会有黑色的东西,还有的有不规则图形、有色泽等。在当天的活动中,我觉得最开心的是做八大行星的模型。老师先发了一个太阳系行星模型,让我们自己制作和上色。我是第二个完成作品的,做得还不错,关键是作品还可以带回家,真开心!很期待下个周末早点到来,那样我就又可以参加小记者活动,见到其他好朋友了。

?神秘的天外来客

魏琦霖南明实验小学四(5)班

有时天空会莫名掉下一些石头,并以非常快的速度穿过地球大气层,形成一个巨大的火球,划过天空,掉在地球任何地方,它被称为陨石,一个神秘的天外来客。7月8日,我参加了贵阳晚报小记者团组织的活动,亲密接触了这些神秘的天外来客。老师告诉我们小行星形成的原因。太阳系形成初期,有一些物质会因为距离太远,相互之间引力变小,无法聚集,不能形成更大的行星,可以说是太阳系的“边角料”,就成为了小行星。还有一种是质量较小的行星撞到其他行星后溅出来的碎片,也成为了小行星。还有可能是行星因为某些特殊原因爆炸产生碎片,从而形成了小行星带。当小行星被地球的引力捕获,朝地球飞来,这时它有几种可能:一、因为轨道偏差,和地球擦身而过飞走了;二、被月球“截胡”,被月球引力吸引,撞在了月球表面;三、大爆炸(如通古斯大爆炸);四、在空气里汽化或燃烧;五、由于速度变慢,变成了“卫星”。如果这些小行星闯过地球的大气层掉到地球上,就是我们所说的陨石。


  陨石通常飞落在沙漠里,在中国陨石主要掉落在罗布泊无人区、塔克拉玛干沙漠等,那里荒无人烟,科考队要找到这些天外来客,是非常不容易的。

老师还告诉我们,陨石一般分三种,分别是石陨石、石铁陨石、铁陨石。铁陨石是从石陨石或石铁陨石中分离出来的,主要成分是铁和镍,所以陨石表面看上去像生锈一样。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铁陨石是年纳米比亚霍巴铁陨石,重量有60吨;最大的石陨石在中国,有公斤。


  陨石有很大的科学研究价值,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太空。以后我也想找到这些神秘的天外来客。

?受益匪浅

王道缘贵阳市实验二小五(8)班

7月8日,我来到位于花果园附近的贵州陨石文化科普馆,参加了贵阳晚报小记者团组织的“陨石的秘密”活动。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有关陨石的知识,真是让我受益匪浅。


  进入科普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沙盘,沙盘是一个沙漠的缩略地貌。对于这个沙盘,我们这群小记者都很好奇,恨不得跳进沙盘好好研究一番。

小记者团的带队老师给我们介绍了馆长——“陨石猎人”杨可欣。杨可欣老师是一名收集陨石的爱好者,这个大沙盘中的沙竟然是她从沙漠中一袋一袋背回来的,她对陨石非常痴迷,多次进入沙漠寻找陨石,总共捡到了多公斤陨石,成立了这个具有公益性质的陨石文化科普馆。杨老师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佩服不已。接下来,杨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什么是陨石、陨石的分类、如何辨别陨石以及到哪里可以寻找到陨石等相关知识。我想起小时候,以为陨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很美丽的石头,便拿个放大镜满小区地找,有时找到一颗好看的石头,就拿到父母面前炫耀,说找到了陨石,杨老师的讲解,刷新了我的认知。我这才知道,陨石是地球以外天体碎片穿过大气层自然降落到地球上的岩石,并不是什么地方都能找到陨石,要在南极或沙漠这两个地方才容易找到。活动最后,老师带我们认识了八大行星,还发给我们一个八大行星模型,让我们进行涂色,加深对太阳系的认识。这次活动让我收获了很多陨石的知识,我希望在未来,人们能从这些神秘的“天外来客”身上解开更多宇宙的秘密,探索未知的世界。看过了小记者们对这次“探秘陨石”的深刻感触,再来看看大记者是如何报道本次活动陨石猎人科普陨石知识

“陨石是地球以外的天体碎片穿过大气层自然降落到地球的岩石。”在罗布泊无人区收集了多公斤陨石,被誉为“陨石猎人”的杨可欣老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小记者们介绍了陨石知识:“最大的铁陨石是60吨重的纳米比亚霍巴铁陨石;最大的石陨石是现在收藏于中国吉林陨石博物馆、重公斤的‘吉林普通球粒陨石’;因为数量极少,科研价值极高,被誉为最贵陨石之一的Dissent火星陨石;最漂亮的陨石是0年在新疆阜康发现的橄榄石铁陨石……”

接下来,杨可欣老师还向小记者们科普了如何识别陨石、陨石降落到地面会怎么样、寻找陨石需要做哪些准备、哪些地方容易找到陨石、陨石的作用等相关的知识。


  

好奇宝宝现场提问趣味多

“请问现在发现了多少颗陨石?”来自实验二小五(8)班的小记者王道缘现场请教“陨石猎人”杨可欣。


  “累计有7万多颗。”杨可欣答。


  “巨齿鲨的灭绝是被陨石砸死的吗?”就读南明实验小学二(4)班的小记者徐张耀问。


  “行星撞击地球有可能造成海平面上升,局部气温升高,动物无法适应突变的气候环境造成死亡,甚至灭绝,这是很有可能的,但是巨齿鲨的灭绝绝不是我们直观理解的被砸死。”杨可欣解释道。

为了更直观地让小记者们认识陨石,杨可欣拿出一块珍藏的陨石,给小记者们传看。


  “陨石闻着跟普通的石头不一样。”来自新天一小一(3)班的小记者余*鸿兴奋地跟旁边的小记者说。

动手动脑拼搭太阳系模型

底座、支撑杆,大小不同、花纹各异的圆球,画笔、颜料……活动尾声,小记者们运用灵巧的双手,亲手拼搭八大行星模型并逐一涂色,用最直观的方式,感知太阳系中的成员们。

 “我爸爸给我买了一个高倍数的望远镜,在万里无云的夜晚,爸爸会陪着我一起观察月亮。通过望远镜,我能清楚地看到月球上的黑斑,那是一个一个的陨石坑。”小记者魏琦霖告诉记者。

小记者龙一之率先完成拼搭并根据行星的特点涂好了颜色,对自己的作品爱不释手,他迫不及待地向大家展示。龙一之说,待颜料完全干透,他会将模型摆放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这样,天天都能看到它。END

编辑:刘睿

编审:赵孟静

签发:何佑中

贵阳小记者

课外活动专家

抖音号:GYXJZ

视频号:贵阳小记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