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得和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终结篇骑行归来,她1年7个月从美洲到 [复制链接]

1#

作者简介双,90后的常德姑娘。

1.年3月从美国开始一个人的环球单车骑行。

2.一个人骑行总距离为3万3千公里,43个国家,1年7个月。

3.骑行路线:美国,欧洲,非洲

4.从美国东部横穿到西部,

徒步大峡谷,也穿越了45度高温的死亡谷。

环骑大欧洲,登上阿尔卑斯雪山。

1年环非,从摩洛哥开始非洲,穿越撒哈拉。

在骑行中进行5次全程马拉松,3次半马。

4.单车重量23公斤,行李共5个驮包,总重量40公斤。

5.骑行模式属于极致穷游,交通全靠单车,住宿全靠帐篷,吃饭自己煮+便宜的当地餐,签证基本都是提前一个国家办理下一个国家签证。1年多的骑行总花费为人民币5万元。

(注:本次阅读大概需要10分钟时间,包括三个段视频)

1年零7个的骑行之旅,随着这次回国画上了暂时的中止符。

对于大多数一直见证我一路骑行的朋友来说,其实对我回归‘正常生活’后的变化更好奇。

今天,我将在终结篇里将这次行程好好打包聊一聊,包括:

(??南非的全程马拉松)

往:我是谁?为什么出发?

这一年7个月一个人的骑行经历了些什么?

女生一个人骑行不危险吗?非洲是不是很危险?

2.现:回归后的心态如何?如何调整从‘原始生活’进入到‘现实生活’的不适应?

3.未:为什么结束骑行?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之前也推送了一些攻略篇,包括签证和骑行日常生活,可以点击以下链接进行了解。

环球骑行3万里-劫后余生的忠告

她的环球骑行装备大公开

西非14国签证-如何解决骑行中的吃喝拉撒睡?

①往

1年半以前,想起在美国佛罗里达出发的第一晚,第一次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里露宿,把帐篷搭在教堂旁边,仍然紧张的睡不着觉,一手握着一位森林看护员送我的匕首,一手在胸前划十字祷告,第一次发现原来贴着地面睡觉,外面的声音都会无限放大清晰的传送进来,每当我迷迷糊糊入睡的时候,突然的一个什么声音听起来就像脚步声让我突然弹坐起来,然后心跳加速很久后才发现并没有人经过。

但奇妙的是,帐篷上方突然出现一个大的十字架的投影,圣灵就这样进来,我知道,我将开始的,不再是一个人的旅程,而是有上帝同行的恩典之旅。(这个十字架的投影在接下来的一周每晚都出现在我的帐篷上,不管我在任何地方露营皆是如此,而且周围并没有任何十字架的建筑)

安然度过了第一晚,便有了更多的第一次。

第一次通过沙发客软件寻找住宿并受到当地人的热情接待,

第一次在陌生人的院子里露营,

第一次在野外自己煮饭,

第一次尝试着自己规划路线。

可以说,在出发前我什么都没有准备,或者说,所有出发前的准备都不算准备。

就像我没有设想过一个人在外露营在该怎么度过,我没有设想过万一遇到坏人怎么办,我没有设想过车子坏了怎么办。

换句话说,我从来不会设想这些负面的不可控的因素,因为它们只会阻碍你前行,而你无法提前预料和解决。因为我们是选择我想要的,而不是我恐惧的。

人活着本身就是一种风险,说真的,人生在值得和不值得之间,差的就是那么一点勇敢。

最好的准备,永远在路上。

第一次补胎,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弄坏了3条胎,看了几个小时的网上补胎视频,就是把后轮放回单车的过程都花了1个多小时,但是我感恩那个我没有放弃的下午,因此我再也没有惧怕过爆胎,不管什么样的路,只要带上工具就不怕。

如果你害怕什么,就去直面它,直到不再害怕为止;

很多时候恐惧和不自信只是来源于我们内心的一种感觉,却不一定是事实。

美好的事物是带给你前行的力量,而不是让你恐惧未来的不确定

(??在佛罗里达出发的第一天)

骑行66号公路时每天都是超强大逆风,每小时只能勉强能达上5公里的时速还被过往的大卡车刮的左右摇摆,然而这样坚持了2周后,风便也不再是风了;

冰雹,暴雨,寒冷,45度的死亡谷,大峡谷徒步,山间夜骑,与鼠同眠,凌晨帐篷被暴雨淹没,过原始丛林,穿越沙漠,非洲野外露营·····旅行的有意思之处在于你不知道你会面对什么,如果你事先能够预知这些困难,你一定觉得你无法承受,可是当它真正来临你无法逃避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只要它并不可怕,反而让旅行变得更加有趣。

就像很多次当狂风暴雨来临,大到天空黑暗地面都起了烟雾连汽车都无法通行,周围又没有遮蔽物时,我只能站在路边,任凭它浇个痛快,可是你内心是爽的,甚至想要高声呐喊,那一刻你会觉得是暴雨在成就你;

就像凌晨三点周围涨了洪水,你在一片汪洋中醒来,帐篷睡袋衣服统统都泡湿时,你反而有一种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轻松和快感;

就像穿越撒哈拉,在45度以上的高温中不间断骑行,在所有的东西都变得滚烫你超级渴望有一口凉水的时候,过路的卡车司机递来一个冰梨子,你会觉得那是天堂般的极致恩赐,甚至怀疑自己出了幻觉。

那种简单却无与伦比的幸福和满足感是汗水付出后的最好回报

这一路的骑行苦吗?苦。但是扛下来的苦就便成了经历,它们把不属于你的部分丢掉,然后渐渐打磨出你想要的样子。

你不要害怕,因为我与你同在;不要惊惶,因为我是你的神。我必坚固你,我必帮助你,我必用公义的右手扶持你。--以赛亚书41:10

哥林多前书10:13你们所遭受的试探,无非是人所遭受的。神是信实的,他不会让你们受试探过于你们所能受的。

??美国大峡谷徒步

骑行美国--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欧洲篇

在法国巴黎开始欧洲骑行

干货/如何申请欧洲签证

暴走巴黎

开始环欧骑行的第一天

瑞士的阿尔卑斯雪山

12小时在路上

法国城堡

不爱赞美的法国人?

亲遍每一个法国人

瑞士雪山

瑞士-雪山越野

意大利环意自行车赛

意大利百届环意大赛

水城威尼斯--不要太美

波黑共和国

波斯尼亚-小心爆炸

塞尔维亚

匈牙利

风餐露宿我为什么还要坚持骑行?

波兰

你在急什么?

捷克

比利时

罗马尼亚

今天我26-当生活扇了你一巴掌

非洲篇

摩洛哥-参加当地婚礼

骑行摩洛哥-她敲开了非洲之门

参加一场摩洛哥婚礼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摩洛哥的马拉松

两场马拉松和一个改变城市的女人

摩洛哥哥哥奇遇记

撒哈拉沙漠撒哈拉日记—公里沙漠行

塞内加尔-村庄搭帐篷。在当地高中学习

中国人在西非

几内亚-穿越原始丛林

走进非洲-我又回来了!15小时的人生百态

走进非洲-任何不曾杀死我的东西,让我更强大

尼日利亚-全程马拉松我在尼日利亚的全马

喀麦隆-在村庄打水洗澡/加油站露营

在喀麦隆被催婚,跟一村民回家后·····

尼日利亚在当地小学/中学演讲/资助贫民窟学校

尼日利亚的4场演讲,让我回顾这一生

我们在拉各斯贫民窟的第一所甘露小学

元成为一个失学儿童的长期资助人。爱心接力,你来吗?

几内亚比绍-村庄露营

非洲8个月,我和他们一句话也没有说

安哥拉-天路十八拐/热情的华人朋友

1个世界之最,10个非洲之最尽在--安哥拉

纳米比亚沙漠骑行/辛巴族原始部落/与狮子的邂逅

探索非洲最原始部落之一---辛巴族红泥人

纳米比亚/埃托沙最全动物攻略-与两只狮子的对峙

纳米比亚鲸湾/邂逅天堂来的尤物

骑行去世界上最古老的沙漠,看那万年的死亡谷

南非

南非马拉松的回忆//两次被餐馆炒鱿鱼却造就人生的大反转

非洲唯一曾经制造出核武器的发达国家,拥有企鹅的人间天堂

莫桑比克

骑行第一次生病,竟因为"贪"//在非洲黑夜里奔走

马拉维

要被回国了//要么对自己狠,要么对父母残忍

坦桑尼亚

要从数字角度总结起来大概是:

24次爆胎

3次车祸

3次险些遇险

2次大冰雹

12次大暴雨

1次被*蜂蜇全身中*

天住帐篷

2次睡大街

5次遇到蛇

1次差点被水牛攻击

3次遇到大象

3次手机被偷

1次见证枪击

要从内心收获的角度概括便是:

1次无悔的人生经历

1次美好的青春回忆

1次亲身挑战困难,克服困难的磨砺

1次走出去,见世界,见天地,见众生的体验

1次追随上帝,亲近神的恩典之旅

1次消除偏见,狭隘,打破认知的体验

1次从暴食症到自律的转变

1次感受人间温暖,人情美好,人人互助的真实世界感

1次追寻自己内心声音的心路之旅

路途没有意义,而当你走过了,那每一寸的土地,就变成了你的皮肤;

那每一个见过的人,都成了你的一部分,最后的你,就是旅途的总和;

所有的旅途,就会把你塑造成未来的自己。

②现

现:很多人问我,回来后能够适应吗?如何调整心态?

对于很多驴友和骑友来说,其实重返比出发更难。

试想:你习惯了几个月或者几年睡地上,睡路边,以天为盖地为庐,逮着什么吃什么。吃野果,煮野餐,连续几天不洗澡或者在村庄或者河边洗澡,不工作,不交际,不见领导,不化妆,一连几天都不照镜子的生活,你还怎么回归到这个物质丰富,充满诱惑的现实生活?

再试想:你习惯了人和人之间简单没有利益关系的交往,你习惯了每天按照日出日落计算时间,按照国家来计算距离,按照克服逆风,高山,天气的困难指数来计算‘个人成就’,你习惯了做饭-骑行-阅读这样简单的生活模式,你习惯了每天大自然带来的轻松,运动带来的多巴胺的幸福感,你还怎么会想回归到‘正常生活’?

这个社会需要的是,或者说罗胖告诉你这个社会需要的是:赚钱,得利,提高效率,节省时间。

而我们在骑行世界时的理念:忘掉钱,忘掉物质,忘掉效率,甚至忘掉时间

这种文化和其他文化的转换过程缓慢,有的人‘回来了’,而那只是表面上的,而大多数人一直很难回来。追求自由的代价是你要承担它有一天带来的后果。

在当初决定回来之前,我有过惧怕,也有过担忧,就像我之前写过的这篇文章一样。

要被回国了//要么对自己狠,要么对父母残忍

那时的担忧是担心环境的压迫会让我没有办法不去改变自己或者被迫成为体制下的另一个我。而当我坦然接受了上帝的安排,内心平和的回来后,才发现,一切都没有变。

我依然每天10点睡觉,5点起床,然后负重徒步,跑步,健身,锻炼,阅读,祈祷。而这些是发自我内心自觉且愉悦的行为。没有再经常的聚会,或是以前那样回到家就开始暴饮暴食,而是真正守住自己内心的安宁,坚持可以真正成长的行为。

骑行中历练的我已经成为我骨子里的一部分,再没有谁或者环境可以剥走。

有这样一句话: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我想那是因为:

人是不能改变人的,只有经历才能改变人,

让世界成为你最好的教材,让经历成为你最好的老师。

《无声告别》里有这样一句话: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我想,我能找到的安宁是,有一天任何环境都无法阻挠你成为你想要的样子。

村上春树在《海边的卡夫卡》里说到:“较之把自由本身搞到手,把自由的象征搞到手恐怕更为幸福。或许世上几乎所有人都不追求什么自由,不过自以为追求罢了。一切都是幻想。假如真给予自由,人们十有八九不知所措。这点记住好了:人们实际上喜欢不自由。”

在《肖申克的救赎》里,老犯人布鲁克斯出狱后不久,就自杀了。

之后瑞德跟狱友们说,‘这些墙很有趣,一开始你恨它,然后你学会了适应它,等过了足够久之后,你就再也离不开它了。这就是体制化。’

跟他们不同的是,我们没有住在监狱,不需要面对那些墙,可是我们常常用自己的思维,画地为牢,把自己关在墙里面。

循规蹈矩,一成不变的生活是一道墙,你跨不出去,不是因为你语言不通,钱不够,没有时间,而是因为你已经适应和习惯了墙内的生活,你不敢做出改变现状的任何决定来承担未知带来的后果;

骑行和长途旅行也是一道墙,很多人漂泊在外很多年一直回不来,除了少数真正的隐士,其实很多人是无法面对墙内的正常生活带来的巨大差异,而逐渐变成一种逃避。

在走出世界的这条旅途上,你会认识很多人,见识很多种不同的生活方式。有一辈子都在骑行路上的人,有拖家带口以旅行为生活的人,有边工作边旅行的人,有努力工作然后利用假期旅行的人,有通过旅行成为网红赚取利益的人,有默默无闻只为自己内心追求去看世界的人。

不管是哪一种方式,我们都无法评判好与不好,对与不对,适用于你的,不一定适用于别人;你做不到的,不代表别人不能行。最重要的是,我们内心的选择是什么。如果决定了就去出发,人生只有一次,何必让借口填成遗憾;如果想清楚了就回头,何必执迷违背初心。

放开自己的执念,找到让自己身心舒悦的生活方式,形成完全属于自己的理念而不为外界所动,

说到底,比起自由来说,更重要的事情是:不要给自己设墙,失去对自由世界的向往;不要给自己设墙,失去选择的余地。

从最开始的我想去看世界,去体验,去做别人做不了的事情,从这种豪气冲天的情怀和浪漫主义,我越来越进入柴米油盐的现实主义,骑行不再是一个梦想,而是一种生活状态,是一条‘平凡之路’。

我越发认为:和平常琐碎生活没有什么两样的旅途,才是最好的旅途。

反言之,和旅途没有什么两样的‘平凡生活’,才是最好的生活

(??骑行红沙漠)

③未

两年多了,回到家乡,发现常德这座小城并没有太大的变化,除了更多更新的建筑物和更便捷便利的交通,小城的布局依然是当初的样子,那些熟悉的老店铺也依然都在,甚至十多年前每天经过家门口卖臭豆腐的叔叔也依然在走街串巷,还是同样的味道;家乡的亲人也并没有太大的变化,除了不断结婚的亲戚朋友和长如春笋的孩子。

然后,你会发现,你没有错过什么,世界也没有那么需要你。

就像我问朋友,这两年多来我们这里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发生吗?

他想了想说,好像也没有。

就像网上曾流传的一句话,这个世界上99%的新闻,其实都与你无关。

那么什么对于我们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呢?我们于这个世界的重要性又是什么呢?

在骑行之初,我并未有过这样的思考,只是单纯的想要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而已。

可是当我到达发达的国家,感受到整个国家真正的文明礼仪体现,一个来自深厚底蕴和人文素质体现民族的优越感,才知道发展的真正差距。

类似地,只有当我到了苦寒之地,世界上极为贫困匮乏的地区,才知道有多少人需要我们帮助,我们对世界,对好的*府需要多么心怀感激。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是这个道理。就像董其昌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

曾经遇到一位老师,他说:

算一算,如果你的人生还有60年,在这60年里,你会给这个世界带来一些什么样的改变?”

他还说:

每分每秒都重要。

你的热情就是最终改变这个世界的钥匙,去找到你的热情所在,让自己去见识更大更广的世界,去为更大更广的、比自己更重要的事业而工作,这样就会让你自己更好!

所以,我在想,青年人走出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走出去,是建立自己与这个世界更多的联结。

小的时候,我的性格很内向,孤僻且不敢表达自己。就在一堂初一的语文公开课上,因为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没有人举手,而我恰巧知道问题的答案,于是帮老师解了围,下课后,老师过来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说‘你真好!’我想那是我一辈子都无法忘怀的一个瞬间,就在那一刻,我下定决心做一名老师,一个鼓励的力量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毕业后,我在深圳做了老师,有一次申请到去玉树做支教的机会,那是第一次接触大山里的孩子。城里的老师走了一拨又一拨,在那个高寒高海拔的地区,刚过去时上楼梯都恨不得吸几口氧,可是在当我在课堂上又蹦又跳的上完一节英语课时,竟发现自己一点缺氧反应都没有。这些大山娃娃们的第一节英文课,竟成了我人生中课堂最轰动的一节课,每一个孩子都如海绵一样认真的吸收着,走时,它们用冻裂了的双手拉着我说,你能不能不走?

三年前,我去美国学教育学,第一堂课上,老师问,

教育到底是什么?

教育就是让孩子成为他们自己真正的样子。这是我那时对教育的解读。

可是到了非洲,我才知道,要实施这一句话有多难。

在塞内加尔的一个村庄露营时,我参加了当地人的一次狂欢节,后来才知道那是一次男孩的割礼节,而在当地,还保留着残忍的女孩必须割礼的残忍传统;

在纳米比亚的很多部落,他们仍然把女人视作财产的交易,一个女人用一头羊或牛就可以换给男人,而男人地位的象征也取决于他能娶多少妻子;

在坦桑尼亚的马拉地区,女孩常常是性暴力的受害者,或者被迫嫁人。许多女孩在12岁左右就怀孕生子,被迫辍学,所以她们大多未能获得基础的教育技巧。因而就不可能找到工作赚钱养活自己和孩子。

在莫桑比克,我参与了海伦贝克的IrisGlobal国际志愿者事工基督学校,这个组织帮助的都是当地最需要的孩子,如孤儿,残章儿,以及在莫桑大部分因为母胎遗传得艾滋病的孩子,组织人是来自荷兰的Bta,她已经离开家乡在莫桑服务了这些孩子6年,走的时候,我问她还会在这里多久,她说,

直到没有需要帮助的孩子为止吧,

上帝会有他最好的安排。

选择走出去这条路,

让我看到了那些听到我的故事,而做出改变的人;

让我遇到了,这些因为看到了责任而出发的人;

让我爱上了,这群了解世界更了解自己而采取行动的人。

有了教育,就可以让一个被贩卖的越南女童勇敢地sayno,就可以让一个非洲遭受着割礼的少女有勇气sayno,就可以让一个早婚早育的妇女sayno,就可以让一个经受着校园凌霸的少年勇敢sayno,就可以让一个正拿起武器瞄准着孩子的男人选择sayno。

面对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也许教育就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答案。

我回来了,是重返,也是新的开始。加入NGO,做回教育。

希望世界和平,希望我们能包容接纳所有的爱和自由。

也希望,你永远可以热爱坚持的那个自己。

(??我们在拉各斯贫民窟建立的甘露学校)

??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