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高考放榜了。想要从事自然保护工作的你,对这个行业了解吗?
今天小编们为大家带来了英文自然保护新闻媒体Mongabay的访谈文章。文章采访了一些青年保护工作者,真实呈现了他们的职业发展经历。他们中不少人曾考虑过转行,其中原因错综复杂:保护行业紧张的就业形势、对高学历和相关经验的要求、往往只能从临时的入门级工作做起等等。
为了满足理想雇主们对于工作经验的要求,许多毕业生只能选择全职无薪实习或是长期志愿服务。文章指出,这种趋势很可能导致保护领域正在失去一批饱含热情、合乎条件且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
本文翻译自“Arichperson’sprofession?Youngconservationistsstruggletomakeit”,作者JeremyHance,发布于年8月16日,有部分删减。
译者/Dule、谌
编辑/谌
NikaLevikov发誓她再也不要在餐厅当服务员了。然而获得了帝国理工学院保护科学的硕士学位之后,她依旧靠着为客人点餐、端饮料和擦桌子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耗费了两年的时间在欧洲寻找保护领域的相关工作,又花了十个月时间在东非从事无偿劳动之后,Levikov搬到了马耳他岛,在马耳他温室(GreenhouseMalta)工作。背负着十万美元学生贷款的她形容这个小型环境NGO的工作“悠闲”、“是份自由职业”——在部分时间里她能获得报酬,而剩余的时间则在志愿服务——而她所在的团队正希望能募得更多的资金。
“许多像我这样的人不得不在积累工作经验的阶段从事婴幼儿看护、保洁或是端盘子等工作维持生计,只是为了最终在保护领域获得我们想要的那份带薪工作。”Levikov今年刚满30岁。
“现在我身无分文,只祈求在不久的将来我的职业生涯能顺利发展,”她说,“我曾错误地认为我的努力和无偿工作的经历最终会使我有所收获,起码获得享有学术声誉的大学硕士学位能帮我一把。”
Levikov不是个例。
Mongabay采访了十多位保护学者,其中许多人有着相近的令人沮丧的经历:连续的无薪实习、沉重的学生债务、低薪或无薪的短期工作、雇主不屑一顾的态度、以及写着“期望你拥有可观时长野外工作经验”的入门级工作要求。
有钱人的职业
世界正在经历巨大的生态性变化。去年,国际NGOWWF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LivingPlanetReport)指出,3,种脊椎动物的野生种群数量在过去40年间下降了58%。在这之上是老生常谈的气候变化——生物学家已经确认了它对地球上数千个物种的影响。我们当下所处的人类世可能会经历新一次的物种大灭绝,毁灭性一如当年的恐龙灭绝。
每隔两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会发布《地球生命力报告》,以警示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呼唤更多的投入以恢复下降的种群规模/图源:CircularDesign
身处动荡之中,保护工作者们正通过拯救物种和保护生态系统不顾一切地减轻人类所造成的损害。如果不是他们坚定不移的付出,有些物种早已不复存在。
然而,越来越多的保护工作者正在被他们无法左右的就业趋势和行业体系而被迫放弃保护领域的工作。当然,艺术、邮*业务和新闻等职业也面临着相同的困难。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年轻的自然保护工作者不能将他们的学历、经验和热情转化为终身的工作,地球上的其他生命又将会如何?
“保护学既是一项使命也是一种职业,”来自牛津大学的生物学家E.J.Milner-Gulland说到,“现在就业市场的年轻人相较以往受过更多的训练,他们也掌握了更多经验,然而由于保护领域的职业性质,想要获得有报酬的工作十分困难。”
安装监测设备等野外工作经验被视为从事保护工作的入门级要求/图源:JustineHausheer/TheNatureConservancy
不幸的是,反映保护领域就业和薪资的可靠数据是缺失的。很难说每年到底有多少人在找保护领域的相关工作。估算保护领域职位的供求比难点之一,在于其涉猎范围之广。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