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得和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学年高 [复制链接]

1#
沈阳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837445.html
沈阳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837445.html
沈阳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837445.html
北京时间年2月5日(大年初一)零点,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在中国内地上映,电影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下称“计划”)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片中“计划”利用太阳和木星加速流浪,地球推进至木星附近,需要穿越的行星轨道是()

A.金星  

B.水星  

C.火星  

D.土星

2.在《流浪地球》故事设定中,人类居住在地下五千米深度左右的地下城中。现实中在欧洲罗马尼亚的大盐矿镇就位于地下米深处,关于大盐矿镇描述正确的是()

A.纵波能够传播,横波无法传播  

B.是岩浆的发源地

C.属于岩石圈  

D.处于莫霍界面

1.C

2.C

1.太阳系中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影片中“计划”利用太阳和木星加速流浪,地球推进至木星附近,需要穿越的行星轨道是火星轨道,因为火星轨道位于地球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C符合题意;金星、水星轨道与地球与太阳之间,土星位于木星轨道之外,排除A、B、D。故选C。

2.题意表明,现实中在欧洲罗马尼亚的大盐矿镇就位于地下米深处,而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为33千米,因此大盐矿镇位于地壳之内。地壳主要由固体岩石构成,横波和纵波都能够传播,A错误;一般认为岩浆发源于软流层,而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平均位于地下~千米以下,而大盐矿镇仅位于地下米处,不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B错误;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顶部和地壳合为岩石圈,大盐矿镇位于地壳之内,因此属于岩石圈,C正确;莫霍界面为地壳与地幔交界面,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则莫霍界面平均位于地下17千米处,大盐矿镇仅位于地下米处,不可能处于莫霍界面,D错误。故选C。

地壳平均厚度(莫霍界面的深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壳厚度可达60~70千米;海洋地壳厚度较薄,平均厚度约6千米。地壳厚度变化的规律是: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当位于富士山顶正中那一瞬间,太阳就像一颗钻石光芒四照,在富士山的衬托下,美丽异常,这种美景被摄影爱好者们称之为“钻石富士”。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某摄影爱好者在甲地附近拍摄到了“钻石富士”的奇观,最可能是在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4.春分日时,某摄影爱好者在乙湖附近期待拍摄到“钻石富士”奇观,则拍摄照片时的地方时大约是

A.6:00  B.9:00  C.15:00  D.18:00

3.C

4.B

3.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日出日落的方位,从照片上可以看出摄影师、富士山、太阳在同一条直线上,在等高线图中,甲位于富士山的东南方向,太阳就应该位于富士山的西北方向,推断出此时是北半球的夏季的日落方位,故AD错,由图可知甲地东偏南角度稍大一些,故日落方向西偏北的角度相对大一些,4月刚过春分(3月21日前后),日落偏北的角度相对小一些,故最可能是7月,C正确,ABD错。

4.春分日时,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在乙湖附近拍到的照片,需要太阳移到富士山的东南方向,从图上可以看出,富士山位于乙湖东偏南45?,即在地方时6时日出后3个小时,乙湖与富士山、太阳在同一条直线上,才能够拍摄到“钻石富士”奇观,6+3=9,故B正确,ACD错。

5.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单位:米)图,关于图中所反映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A.图中河流的流向为从东北流向西南后再向南

B.陡崖的相对高度大于米,小于米

C.②地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比①地多

D.甲丙两地一年四季都能看到海上日出

C

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由高处流向低处,图中河流自南向北流,后流向东北,A错误。图中等高距为50米,陡崖处有三条等高线重合,根据陡崖的相对高度计算公式(n-1)×d≤H<(n+1)×d可算出,陡崖相对高度为≤H<,B错误。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可判断出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②地位于山地的东南坡,是夏季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①地位于山地的西北坡,是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C正确。甲地东南方有山脊分布,当冬季日出东南方时看不到海上日出,D错误。故选C。年7月3日下午,辽宁省铁岭开原市遭受突发龙卷风袭击。龙卷风造成部分地区电力、通信中断,并造成人员伤亡。龙卷风是一种强烈的、小范围的空气漩涡,其风力可达12级。龙卷风发生的概率平原大于山区,大城市里发生龙卷风的情况很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辽宁省铁岭开原市龙卷风的成因是()

A.冷锋快速推进,暖气团快速抬升

B.在极不稳定的天气状况下空气进行强烈对流运动

C.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强烈抬升

D.长时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7.龙卷风发生的概率平原大于山区,但大城市里龙卷风很少的原因是()

A.城市植被稀少,植物蒸腾作用小  

B.城市空气中水汽含量高

C.建筑物高大密集,地表摩擦力大  

D.城市逆温天气多发,不利于空气对流

6.B

7.C

6.龙卷风属于气旋,是地表强烈受热,在极不稳定的天气状况下由空气强烈对流运动而产生的,B对。冷锋快速推进,能形成快行冷锋,不会形*卷风,A错。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强烈抬升能形成地形雨,不能形*卷风,C错。长时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产生对流雨,而该地不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D错。故选B。

7.建筑物高大密集,,地表摩擦力大,空气水平运动受阻,不易形成空气旋涡,故C对。龙卷风的形成与城市植被稀少,植物蒸腾作用小无关,A错。城市空气中水汽含量与龙卷风的形成无关,B错。大城市热岛效应明显,空气对流旺盛,不易产生逆温现象,D错。故选C。

本题组以龙卷风为切入点,设置道试题,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洱海地处滇西高原,周围高山环抱,环湖地区风力强劲。下图示意洱海周边地区地形及风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所示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9.为适应自然环境,当地传统民居房屋大门的最佳朝向为

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

8.C

9.A

8.根据风频图判断,该地西南风风频较大,丙地西侧为峡谷,受峡管效应的影响,丙处风力最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该地西南风风频较大,洱海地处滇西高原,气温较低,为减轻风力的影响,当地传统民居房屋大门应朝向偏东方向,该地位于北半球,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为获得更多光照,应朝向东南,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下图是哈尔滨市(约°E)某旅游者10月29日在一条南北向街道面向南方拍摄的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推测此时树影朝向

A.东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

11.该时间之后到北京时间12点,树影将

A.一直变短,顺时针移动  

B.先变短后变长,顺时针移动

C.一直变长,逆时针移动  

D.先变长后变短,逆时针移动

10.D

11.B

10.哈尔滨市(约°E)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据材料可知,此图为北半球南北向街道面向南方拍摄的照片,图左侧为东方,图右侧为西方,因此树影朝西北方向,D正确。故选D。

11.北京时间12点,哈尔滨市(约°E)在北京时间所在经线东边8°,地方时为12:32,该时间树影朝西北方向,为上午,12点为当地正午,影子朝向正北,影子最短,12:32影子朝向东北,该时间之后到北京时间12点,树影将先变短后变长,顺时针移动。故选B。

阿留申群岛位于太平洋北部,呈半圆形,恰似露出水面、连接东西两侧大陆的一长串“踏脚石”。阿留申群岛由70多个小岛组成,该地区多云雾、火山。下图为阿留申群岛周边区域年太阳总辐射量(单位:亿焦耳/米2·年)等值线及其南侧海域等深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关于阿留申群岛地区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描述较为合理的是()

A.岛屿呈东西弧形走向  

B.等深线密集,数值变化小

C.南侧海域海底地形为海岭  

D.岛屿呈集中带状分布

13.阿留申群岛附近海域年太阳辐射总量低的原因不是()

A.地处高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较低纬度地区少

B.位于阿拉斯加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多海雾

C.冬季海面多浮冰,又反射了部分太阳辐射

D.冬季受阿留申低压影响,夏季受极锋影响,盛行下沉气流

12.A

13.D

12.由图可知,阿留申群岛岛屿呈东西弧形走向,与纬线走向基本一致,A正确。等深线密集,数值变化大,海底坡度陡,B错误。南侧海域海底地形为板块挤压形成,为海沟,C错误。岛屿分布跨度大,距离远,呈分散带状分布,D错误。故选A。

13.阿留申群岛附近海域地处高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较低纬小,获得太阳辐射较低纬度地区少,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位于阿拉斯加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寒暖交汇,多海雾,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冬季海面多浮冰,冰面反射率高,又反射了部分太阳辐射,下垫面获得太阳辐射少,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冬季受阿留申低压影响,夏季受极锋影响,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该地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挤压消亡边界,岛弧附近有海沟分布。

下左图为吐鲁番露天地膜种植西瓜景观,右图为吐鲁番某温室大棚内“悬空西瓜”景观.“悬空西瓜”采用新型的吊蔓式栽培方法,西瓜藤蔓沿铁丝或绳子等向上生长。据此完成问题.

14.吐鲁番露天西瓜栽培育苗期采用地膜覆盖技术,主要作用是

A.提高土壤肥力  

B.减轻低温冻害  

C.防止水土流失  

D.增强地面辐射

15.采用悬空种植方式,其主要目的是

A.提高单位面积西瓜产量  

B.提高西瓜育种技术

C.降低西瓜对水源的需求  

D.降低人工劳动成本

16.与露天地膜种植的西瓜相比,该地温室大棚种植的“悬空西瓜”

A.甜度更高

  B.果色较均匀  

C.果实更重  

D.果形较差

14.B

15.A

16.B

14.一般的地膜由塑料组成,不易分解,可能造成土壤板结,土壤污染等,易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故A错误;吐鲁番西瓜栽培育苗期为春季,春季气温低,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采用地膜覆盖能够起到保温作用,从而减轻低温冻害的影响,故B正确;吐鲁番盆地气候干旱降水少,不易发生水土流失,故C错误;地膜覆盖能够减少地面热量扩散到膜外,从而保持土壤温度,没有增强地面辐射,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

15.吊蔓式栽培,能够使西瓜藤蔓沿铁丝或绳子等向上生长,减少对地面空间的占用,提高植株的密度,所以能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故A正确;吊蔓式栽培方式是新技术的利用,主要目的是提高西瓜的产量,不是为了提高育种技术,故B错误;悬空西瓜对水源的要求并没有降低,可能因为植株需要向上增长,增加了植株的密度,所以需要的水分增加,故C错误;因为瓜藤蔓沿铁丝或绳子向上攀爬,需要搭建攀爬的瓜架,会增大劳动力的强度,从而增大劳动力成本,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A。

16.温室大棚昼夜温差比露天的小,所以其糖分的积累少,甜度要低于露天的,故A错误;悬空的西瓜接受日照面积比露天的大(露天的西瓜和地面接触的那部分照不到),所以果色较为均匀,故B正确;悬空的西瓜限于瓜蔓的承受能力,个头应不会很大,故C错误;悬空的西瓜不会受到和地面的挤压力,所以果形较好,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

地膜覆盖具有减轻雨滴打击、防止冲刷,可有效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天旱保墒、雨后提墒,促进作物对水分的吸收和生长发育,提高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能使土壤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使地温下降慢,促进作物对水分的吸收和生长发育,提高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当冷空气被山脉或高地阻挡聚集起来,形成了很高的气压,而温暖的海面上空却处于暖空气低气压控制,冷而重的空气就像瀑布一样直泻山麓,犹如从山坡上滚下来的石头越滚越快一样,使到达海岸的风速骤然增大,这种风被称为布拉风。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结合上图信息推测,在亚得里亚海海域中最有可能出现布拉风的地区是

A.西北部  

B.东北部

  C.西南部

  D.东南部

18.一天中,布拉风出现频率最高的时刻可能是

A.上午

  B.正午  

C.傍晚  

D.夜间

17.B

18.D

17.根据材料形成布拉风需要冷空气遇到山脉阻挡,之后沿山坡向海洋一侧急剧下沉,读图,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以及分布可知,亚得里亚海东北部为山地,因此最可能出现布拉风的是该海域的东北部地区,故选B。

18.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发生布拉风需要海洋相对为低压,而陆地空气冷却收缩下沉为高压。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夜间,陆地降温快,空气冷却下沉形成高压,海洋降温慢,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因此布拉风出现频率最高的时段应是夜间,D正确。正午,在近地面,空气由海洋吹向陆地。不易形成布拉风,排除B;上午,陆地逐渐升温,傍晚,陆地逐渐降温,与海洋的气温相差不大,布拉风发生频率较低,排除AC。故选D。

该题本质上是考查热力环流的运用等相关知识。陆地由于比热容较小,升温快,降温快,海洋比热容大,升温慢,降温慢。因此在一天的不同时刻,海洋和陆地近地面的气温会出现差异,从而形成海陆之间的热力环流。降雨到达地表后,转化为地表径流Q1、壤中流Q2(在土壤空隙中流动的水)和浅层地下径流Q3.三种径流成分汇集到河道中形成河流径流,最后流出流域出口。下图示意一次暴雨后某流域出口处河流径流量变化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该流域地表径流恰好全部流出流域出口的时刻是()

A.T1  

B.T2  

C.T3  

D.T4

20.流域内植被覆盖率提高后,发生同样的降雨会导致()

A.Q1减少,Q2增加  

B.Q2减少,Q3增加

C.Q1增加,Q2减少  

D.Q2增加,Q3减少

19.B

20.A

19.降雨到达地表后,转化为地表径流Q1、壤中流Q2(在土壤空隙中流动的水)和浅层地下径流Q3,代表“地表径流”的是Q1。由图可知,从图最左段至T1地表径流在不断增加至最大,T1-T2之间地表径流在不断减少,T2时刻地表径流为0,T2时刻恰好全部流出流域出口。T3时刻是壤中流最后流出流域出口的时刻,T4时刻是浅层地下径流最后流出流域出口的时刻。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流域内植被覆盖率提高后,径流流速变慢,植被截留、下渗增加,Q1减少,Q2增加;降落到地面上的水量向土中入渗,除补充土壤含水量外,逐步向下层渗透,如能达到地下水面,则成为地下径流,植被覆盖率提高后,下渗增加,Q3增加。因此A正确,BCD错误。故选A。

蒸发是指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的相变过程。蒸发能力是指在一定气象条件下,充分供水时某一固定下垫面的最大可能蒸发量。气象台站利用持续盛有液态水的蒸发皿观测到的蒸发量是蒸发能力,并不是下垫面的实际蒸发量。下图示意我国西北干旱区年实际蒸发总量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1.根据区域的自然环境推测,四个地形区中蒸发能力均值最高的是

A.塔里木盆地  

B.天山山地

C.阿尔泰山地  

D.准噶尔盆地

22.我国西北干旱区年实际蒸发总量的分布格局主要取决于

A.太阳辐射强弱  

B.气温高低

C.降水多少  

D.风速大小

23.我国下列四个湖泊,冬季湖面单位面积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台湾日月潭  

B.江西鄱阳湖

C.云南滇池  

D.新疆博斯腾湖

21.A

22.C

23.D

本题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21.由题意可知,蒸发能力是指在一定气象条件下,充分供水时某一固定下垫面的最大可能蒸发量。四个地形区中,塔里木盆地纬度最低,气温最高,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故蒸发能力均值最高,A正确。

22.我国西北干旱区年实际蒸发总量西北最多,往南往东递减最少,塔里木盆地纬度最低,太阳辐射最强,气温高,AB错误。西北部受到西风的影响,降水多,与实际蒸发总量格局基本一致,故可以判断我国西北干旱区年实际蒸发总量的分布格局主要取决于降水多少,C正确。风力无法判断。

23.湖泊水源充足,故实际蒸发量就是蒸发能力,蒸发能力主要受气温影响,新疆博斯腾湖纬度最高,冬季寒冷,气温最低,实际蒸发量最小,D正确。

蒸发量和降水量总体来说应该是平衡的,蒸发量是指自由水面蒸发量,是由蒸发皿测出来的;而降水量则是实际降水量,因此蒸发量要比降水量大,蒸发量与风力,气温和太阳辐射关系比较大.云瀑,一种尚未被人们熟知的景观,顺地表溢出,沿山岭向下翻腾,落到半山腰又猛地收住,似水流溅开腾起,犹如天河倾泻,气势磅礴(图甲)。四川盆地,尤其是川西地区,是目前云瀑景观发现的中心区域(图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云瀑的形成主要受以下哪些条件影响()

①潮湿气团

②干燥气团

③无风

④有风

⑤地形

⑥重力

A.①③⑤  

B.①③⑤⑥

  C.①④⑤⑥

  D.①④⑤

25.与川西地区云瀑景观多发的原因无关的是()

A.河网交错,水汽充足  

B.气候复杂,天气多变

C.群峰纵列,峡谷纵横  

D.怪石林立,风大云急

24.C

25.D

24.水汽充足形成①潮湿气团,在④风(季风、信风、谷风等)动力吹送至⑤地形起伏变化的地方,气团抬升、遇冷、凝结形成云雾,顺着风向翻过山岭,由于⑥重力因素跌落,C正确。②干燥气团和③无风环境不利于云瀑形成。故选C。

25.图中川西地区气候湿润,河网交错,为云瀑形成提供水汽,选项A说法正确。该地气候复杂,天气多变,气流运动强烈,为云瀑形成提供动力,选项B说法正确。由图可知该地靠近横断山区,群峰纵列,峡谷纵横,地形起伏大,为云瀑形成提供地形条件,选项C说法正确。怪石林立,风大云急不利于云瀑的形成和稳定发展,选项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云瀑是近地面朝一定方向流动的浓雾,需要风力但不能过大。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图中虚线为等温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6.图示河流(
  )

A.位于南半球  

B.甲地北岸比南岸侵蚀严重

C.甲河段径流量大,水能丰富  

D.湖泊下游河段径流量变化比上游大

27.河流所在区域的气候可能为(
  )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26.B

27.A

26.根据等高线分布情况,可知图中等温线位于海洋上,根据等温线的凸向即洋流的流向,可知该洋流由北向南流,结合纬度和海陆分布的信息可以判断,该洋流位于北半球,A错误;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的河流向右偏,故甲地北岸比南岸侵蚀严重,B正确;据图可知,图中等高线较为稀疏,河流落差小,水能不丰富,C错误;湖泊下游河段的径流量经湖泊调节后会比上游径流量稳定,D错误。

故选B

27.据上题,该区域为北半球,大致30°—40°N之间的大陆西岸,应该为地中海气候,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按照成因,荒漠可以分为背风坡型、回归线型、寒流海岸型、大陆内部型等荒漠,下图表示各大陆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的面积。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8.图中代表南美大陆及其南部高原荒漠所属类型的序号是()

A.①Ⅰ  

B.③Ⅱ

C.②Ⅱ  

D.④Ⅰ

29.序号④代表的大陆其图例Ⅰ代表的荒漠的成因类型为()

A.背风坡型荒漠  

B.回归线型荒漠

C.寒流海岸型荒漠

  D.大陆内部型荒漠

28.D

29.A

28.读图分析,②和③都只有一种荒漠类型,由于澳大利亚、非洲只有热带沙漠,因此可知是Ⅱ热带荒漠,那么Ⅰ就是温带荒漠。同时根据热带荒漠的面积大小可知,①是亚洲大陆,②是非洲大陆,③是澳大利亚大陆,南美大陆荒漠呈带状,面积较小,④是南美大陆。因此南美大陆的序号是④,其南部高原位于西风带背风坡,是温带荒漠类型,序号是Ⅰ。D正确。故选D。

29.序号④代表的大陆为南美大陆,其图例Ⅰ代表的荒漠为温带荒漠,南美洲温带荒漠主要位于南部安第斯山东部,位于西风带背风坡,降水较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温带荒漠,所以是背风坡型,A正确。故选A。

图中主要是温带荒漠和热带荒漠,南极洲位于寒带,两种荒漠都没有,所以图中大陆不包括南极大陆。

30.如图为某年2月1日14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单位:hpa)。当天北京局部有零星小雪,东北大部分地区出现强降雪天气。读图回答此时()

A.东北地区暴雪区域多处于暖锋的锋后

B.北京降雪小是因为锋前暖气团较干燥

C.海南岛东部沿海受风暴潮袭击

D.珠三角地区可能会发生泥石流

B

根据图中的天气系统分析,暖锋雨区位于锋前。所以东北地区暴雪区域多处于暖锋的锋前,A错误。北京受冷锋影响,但暖气团较干燥,水蒸气较少,没有形成较大降雪,B正确。海南岛东部沿海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不易形成风暴潮袭击,C错误。珠三角地区受高压控制,多晴朗天气,不易发生泥石流,D错误。故选B。读北半球某条河流上游水文站和下游水文站分别测得的径流量随着季节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31.该河流上游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A.雨水

  B.湖泊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  

D.高山冰川融水

32.该河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1.D

32.D

31.该河位于北半球,1月份是冬季,该河上游径流量小。7月份是夏季,上游径流量大,说明该河上游流量受气温影响大,最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川融水,D对。雨水、湖泊水补给受气温影响小,A、B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主要是在春季,C错。

32.该河下游2月份径流量最大,说明冬季降水多。8月份径流量小,说明夏季干燥少雨。所以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冬季。D对。A、B、C错。

近几年,南非开普敦这座拥有万人口的城市,正面临严重缺水的危机。本土专家尼古拉斯斯隆计划设计从南极搬运冰山,以解决缺水问题。图为设计的冰山运输线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3.该运输路线利用的洋流是()

A.西风漂流、本格拉寒流  

B.西风漂流、马达加斯加暖流

C.本格拉寒流、加那利寒流  

D.南极环流、马达加斯加暖

34.在冰山运送到南非途中()

①白昼渐长

②风速加强

③气温增高

④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5.下列解决水资源短缺措施中,在南非不太可行的是()

A.海水淡化

  B.跨流域调水

C.发展节水农业

  D.引高山冰川融水

33.A

34.C

35.D

33.开普敦在南非西南角,马达加斯加暖流在南非东部,冰山运输线路从①到③再到开普敦与马达加斯加暖流关系不大。而加那利寒流位于北半球。因此主要受西风漂流、本格拉寒流的影响。故选A。

34.冰山运送到南非途中,船队航行方向都是由高纬度向低纬度,只有气温和正午太阳高度是由高纬度向低纬度过程中是单向增大变化的,③④正确。而白昼长短则要看冰山运送的时间,途中风速更是变化多端,必经强劲的西风带。故选C。

35.因南非纬度较低且无高大山脉,所以无高山冰川融水,D不可行,符合题意。而海水淡化、跨流域调水、发展节水农业等均可行,ABC不合题意。故选D。

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世界洋流分布及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熟悉并掌握。

36.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每年秋季至初春季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沿海低地会出现一种强劲的干热风,被称为“圣塔安娜风”(如下图),一般为东北风。“圣塔安娜风”引发的火灾对当地广阔的森林影响巨大。

(1)据图文资料分析“圣塔安娜风”的形成原因。

(2)据图并结合大气环流相关知识,说说图示地区北部沿海低地受“圣塔安娜风”影响较小的主要原因。

(3)简要分析“圣塔安娜风”在当地易引起火灾及损失严重的原因。

(1)冬半年,内陆高原荒漠地区形成冷高压,加州南部沿海地区位于冷高压西南部,盛行东北风;该气流由高原吹向沿海低地过程中,下沉增温,形成干热的“圣塔安娜风”。

(2)北部盛行西风较强,对高原来的气流具有抑制作用;高原来的气流受重重山脉阻挡,很难到达沿海低地。

(3)“圣塔安娜风”为干热风,易引发火灾;该风风力强劲,易助长火势;当地森林面积大;当地居民较多,产业较密集,造成的损失大。

本大题以美国西部的“圣塔安娜风”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大气水平运动、大气环流、自然灾害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1)题意表明,“圣塔安娜风”的形成原因应根据图文资料进行分析。材料信息表明,“圣塔安娜风”出现在每年秋季至初春季节,为当地冬半年,图中显示,内陆高原荒漠地区形成冷高压,加州南部沿海地区位于冷高压西南部,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南或西南,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在加州南部沿海地区形成东北风或偏东风,风从内陆荒漠高原吹来,具有低温干燥的特点;图中显示该气流由经高原越过山地吹向沿海低地,气流会绝热下沉增温,气温上升,从而形成干热的“圣塔安娜风”。

(2)题意表明,图示地区北部沿海低地受“圣塔安娜风”影响较小的主要原因应根据图中信息并结合大气环流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图示北部,纬度在35°N以北,根据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及移动规律可知,北部沿海低地,冬季盛行西风,西风强度较大,影响时间较长,与高原吹来的气流方向相反,对高原来的气流具有抑制作用,很难形成“圣塔安娜风”;图中显示,高原吹来的气流受重重山脉阻挡,不断被地形削弱,很难到达沿海低地,或到达北部沿海低地时较弱,因此当地受“圣塔安娜风”影响较小。

(3)“圣塔安娜风”在当地易引起火灾及损失严重的原因应从风力性质、风力大小、森林面积、人口经济等方面进行分析。材料信息表明,“圣塔安娜风”为干热风,森林及枯枝落叶容易着火,从而容易引发森林火灾;材料信息表明,“圣塔安娜风”是强劲的干热风,说明“圣塔安娜风”风力大,容易助长火势,使火灾范围迅速漫延;材料信息表明,当地具有广阔的森林,发生森林火灾的可能性大,灾害重;当地有城镇,当地居民较多,产业较密集,森林火灾容易造成较大的损失。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纳米布沙漠濒临大西洋,沿岸海雾浓重。附近海域布满了各种失事的船只及其它各种残骸,被人们称为“骷髅海岸”。但在海岸附近的浅滩上,却栖息着数以万计披着火红羽毛的火烈鸟,使该地区显得生机盎然。

材料二、纳米比亚沙漠腹地的辛巴族仍然保存着较原始的生活方式,终年不洗澡,也从不穿上衣,代之以用混合着*油和香料的红土涂抹在身上、头发上,被人们称为“红泥人”。

(1)分析纳米比亚沿海浓雾多而不散的原因。

(2)说明“骷髅海岸”形成的原因。

(3)简析该地适合火烈鸟集聚的条件。

(4)从适应环境角度分析辛巴族人将红土涂抹在身体上的原因。

(1)该地区位于热带地区蒸发旺盛,海洋水汽较多;水汽经过沿岸寒流流经洋面受冷凝结成雾;副高下沉气流使得雾不易扩散;容易形成逆温现象,雾不易扩散。

(2)附近大雾弥漫,能见度低;沿岸遍布暗礁(部分地区暗流、湍流明显);风力强,船只容易失事;沿岸地区沙漠广布,极度干旱,水资源严重不足,食物匮乏,使船员难以获得必须的生活供给;该地为在欧洲通往亚洲的航线上,过往船只多。

(3)上升流(深层海水上泛)将深层海水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丰富的营养物质使得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繁殖,火烈鸟食物相对充足;该地多浅滩,适合火烈鸟栖息。

(4)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可抵御烈日暴晒;多晴天,昼夜温差大,红泥可以封闭毛孔起到保暖作用(抵御夜晚低温);防止蚊虫叮咬;通过擦红泥可以除去身体上的污物。

雾的形成要有水汽条件、静风、逆温条件。附近大雾弥漫,能见度低。附近海域遍布暗礁,因能见度差,船只容易触礁、碰撞,导致船只失事。火烈鸟集聚的自然条件,主要从食物、环境分析。

(1)雾的形成要有水汽条件、静风、逆温条件。根据纬度,纳米比亚位于热带地区,蒸发旺盛,海洋水汽较多。水汽经过沿岸寒流流经洋面,受冷凝结成雾。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风力小,使得雾不易扩散。下面有寒流经过,容易形成逆温现象,雾不易扩散。

(2)纳米布沙漠濒临大西洋,沿岸海雾浓重。附近大雾弥漫,能见度低。附近海域布满了各种失事的船只及其它各种残骸,可能是沿岸遍布暗礁,因能见度差,船只容易触礁、碰撞,导致船只失事。沿岸地区沙漠广布,极度干旱,水资源严重不足,食物匮乏,使落难船员难以获得必须的生活供给。该地位于欧洲通往亚洲的航线上,过往船只多,失事船只多及船只残骸多,所以称为“骷髅海岸”。

(3)火烈鸟集聚的自然条件,主要从食物、环境分析。沿岸寒流是受离岸风影响,形成的上升流。深层海水上泛,将深层海水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底层丰富的营养物质使得附近海域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繁殖,火烈鸟食物相对充足。该地多浅滩,适合火烈鸟栖息。

(4)纳米比亚沿海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辛巴族人将红土涂抹在身体上,可抵御烈日暴晒。该地多晴天,昼夜温差大,红泥可以封闭毛孔起到保暖作用,有利于抵御夜晚低温。用混合着*油和香料的红土涂抹在身上、头发上,还能防止蚊虫叮咬。通过擦红泥可以除去身体上的污物。

1.《高考地理小专题例(自然地理)》目录

2.《高考地理小专题例(人文地理)》目录

3.《中国地理小区域例》总目录

4.《世界地理小区域例》总目录

5.《高考地理小专题例(自然地理)》获取方法

6.《高考地理小专题例(人文地理)》获取方法

7.《中国地理小区域例》获取方法

8.《世界地理小区域例》获取方法

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扫一扫上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