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以水资源为线索,综合考查我国或世界典型地区的河湖水文、人类活动与水环境的关系,以及日趋严重的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问题这一专题时,要注意以下问题可能成为高考命题的背景材料和立意中心,须引起
我国水能蕴藏6.8亿千瓦,世界首位。
主要集中*河、长江、珠江(梯形开发)等中上游地段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长江、雅鲁藏布江
川、滇、黔、渝西南70%,(横断山区)
西南、中南、西北、华东、东北、华北、
葛洲坝(鄂)、三峡(鄂)、龙羊峡、小浪底(豫)、巴拉那河――伊泰普(弥补常规能源)巴西高原与拉普拉塔平原交界
(三)水利工程――跨流域调水
1.三峡――南水北调
2.澳大利亚――东水西调
3.东北――北水南调(嫩江→辽河)
4.巴基斯坦――西水东调(印度河→塔尔沙漠)
(四)灌溉农业重要水源、工业供水
1.灌溉水源
*河――宁夏平原(银川)、河套平原(内蒙古)
河西走廊――弱水(祁连山积雪融水)
2.河谷农业――热量
雅鲁藏布江谷地;青海东部的湟水谷地;*河谷地
3.绿洲农业
西亚、北非、西北、祁连山山麓
(五)养殖、旅游
五、河流问题
(一)洪涝――修水库、分洪区调节洪峰
(二)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
(三)水土流失――小流域治理
(四)水污染――保护水源
(五)绿洲荒漠化――控制开发规模
(六)我国河流“断流”――的成因类型
(1)东北封冰型断流
东北地区大部分位于40°N――50°N之间,是我国纬度位置最高的地区,属中温和寒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而严寒,该地区又近冬季风源地,受大兴安岭地势西高东低对冬季风的引导作用,更加剧了气候的寒冷长度。据统计,一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下。黑龙江畔的莫河镇极端最低气温可达-52℃。河流封冰,土壤冻结,地下水补给极少。冬季降水以固体形式为主,地面与河面覆盖着很厚的积雪,河流径流难以形成,就连水体较大,流速较快的黑龙江封冰期达天以上,平均厚度1.00―1.50米,车辆可在坚厚的河冰上随意行驶。
(2)华北于干旱缺水型断流
华北地区的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流域内绝大部分地区属干旱,半干旱的暖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变率大是其主要特点,冬季降水少,在春季(3―5月),华北地区气温回升很快,蒸发旺盛,春旱严重,各河下游沿岸又是农业灌溉用水的高峰期,沿河各地大量引河水抗旱,使枯水期河流的径流进一步减少,以至使河流形成断流。近几年,受华北地区人口增长过快,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需水量逐年增加和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各河断流时间,断流河段越来越长,断流已严重影响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3)西北冰雪难融与干旱型断流
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位于非季风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植被稀少,沙漠广布。河流的补给源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径流量的大小随气温高低变化而变化。夏季气温高,冰雪消融量大,河流进入丰水期,但由于沿岸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以及河流的大量渗漏,蒸发等原因,愈向下游水量愈少,大多数河流消失在下游的荒漠中形成短流。冬季气温在0℃以下,冰雪难以消融,土壤冻结,河流失去补给源,形成全程断流。
(七)大河(大湖)治理
1.*河
(1)灾害及成因
①洪灾――水土流失、地上河
中游:水土流失――土质疏松、坡度较大,暴雨集中、流量季节变化大,植被破坏,不合理耕作、开矿
下游:地上河
②凌汛――自南向北流的河段(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
刘家峡→包头;开封→河口
南北跨纬度大,不同纬度地区河水结冰期和解冻期不同
发生在初冬和初春时节
现象是冰坝阻塞河道
③断流
自然原因:
A.流经区多为干旱、半干旱,蒸发大,降水少,流量不大;支流少,汇水面积小,下游严重渗透
人为原因:
B.中上游大量引水发展经济、大水漫灌、浪费严重,
C.缺乏统一水资源管理
D.植被破坏大,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2)防治措施
①洪灾的防治措施――中游――防治水土流失:植树种草、整修梯田、打坝淤地、保持水土,调整农业用地结构、高产稳产、复垦
下游:加固大堤、建分洪工程
②断流的防治措施――统一管理、节水灌溉、跨流域调水
2.长江
(1)洪水灾害及成因
自然原因:①雨带造成全流域同期降雨增多,洪水量猛增,愈向下游愈甚;②河道弯曲
人为原因:③上游森林破坏惊人,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剧增,导致泥沙在中下游,淤积河床;湖泊中淤积使湖面积缩小,降低泄洪蓄洪能力
④中游围湖造田,湖面缩小,蓄洪能力降低
⑤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低,调洪、滞洪能力低。
(2)防治措施
上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中下游裁弯取直,疏通河道,退耕还湖还林,兴修水利工程。
3.淮河
(1)洪灾
①流量季节变化很大,夏季集中
②历史上*河夺淮入海,泥沙淤积,何床抬高,形成地上河
③植被破坏、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淤塞河道,疏水不畅
④树枝状水系
(2)水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药化肥使用都不同程度地对河流水源污染
(3)防治措施
①洪灾
A.上游:修水库,蓄洪水,水土保持
B.中游:利用低洼地建蓄洪、泄洪工程
C.下游:整治河道,开挖新河、堤坝、疏通河道
②污染
关闭小型污染厂、做好污水处理,达到排放标准
4.珠江――咸潮
(1)主要有旱情引起,一般发生在上一年冬至到次年立春清明期间,由于上游江水量少,雨量少,使江河水位下降,由此导致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导流到内陆区域。
咸潮属于沿海地区一种特有的季节性自然现象,多发于枯水季节、干旱时期。多发生于珠江口。
(2)成因
降水少是主要原因;
珠江无序挖沙也助长了特大咸潮的形成;
海平面上升加剧咸潮蔓延;
生产和生活用水增加加剧咸潮的严重。
(3)危害
身体健康;
地下水和土壤内盐度上升;
水质性缺水。
(4)防治
建立预警机制;采取调水以淡压咸;加强河道采砂管理;节约用水
六、河流与城市、区位
(一)城市区位
1.河运的起点、终点:赣州市、上海
2.河流交汇处:宜宾(岷江)、重庆(嘉陵江)、武汉(汉江)
3.河口:上海、广州、伦敦、鹿特丹(莱茵河)、亚历山大(尼罗河)
(二)布局
1.工业
上游――居民、自来水厂
下游――工业区
清洁水源――微电子
2.农业
蔬菜、花卉等城郊农业
七、水文水系图的判断
(一)根据流量曲线,判断河流补给类型
(1)大多数――雨水补给,水量大
(2)流量稳定――地下水,湖泊补给
(3)流量小――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气温高)
(二)根据流量曲线,判断河流汛期
(1)我国南方河流,汛期长
(2)华北地区河流,7、8月为汛期
(3)东北地区河流,一年两次汛期(春、夏汛)
(4)西北,洪水期在夏季
(三)根据形状、流向等水系特点及注入水域,判断河流名称
(1)多瑙河,W→E,黑海
(2)尼罗河,S→N,地中海
(3)密西西比河(枝状),N→S,墨西哥湾
(4)亚马孙河,W→E,大西洋
(四)根据流向判断流域地势特点
(1)亚洲水系图,中高周低,放射状
(2)中国西高东低,向东流
(五)地形图,山谷线汇水区域,山脊线分水区域;陡坡水流急,缓坡水流缓
八、主要河流――经纬度的位置、地形区、国家(区域定位)
(一)中国
*河、长江、雅鲁藏布江、塔里木河、松花江、珠江、澜沧江(湄公河)、京杭大运河
(二)亚洲
(1)西伯利亚:鄂华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北冰洋
(2)中亚:阿姆河、锡尔河→咸海
(3)南亚:恒河、印度河
(4)西亚:幼发拉底、底格里斯→波斯湾
(三)非洲
尼罗河、刚果河、赞比西河、尼日尔河
(四)欧洲(水运网稠密)
莱茵河、多瑙河、伏尔加河
(五)北美
密西西比河
(六)拉美
亚马孙河、巴拉那河
(七)大洋洲
墨累达―达令河
(八)界河、运河
苏伊士、巴拿马、乌拉尔等
(九)不同经纬度的大河及河口
例如:北纬30°的河口有尼罗河、两河、长江、密西西比河
高考命题多以我国或世界典型地区的水环境为依据,通过涉及一些新颖的图表,考察不同地区、不同河流的水文状况及水资源特点。以上内容较全面的囊括了有关水体的知识内容。河流的专题复习,能把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有效的串联起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典型例题
[例1]读我国某地形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A城市名称及城市地位。
(2)该地形区西北部的著名水利工程及周围旅游景点有什么?
(3)图示所在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环境问题及原因?
(4)随三峡水利枢纽的建立,该城的航运条件有极大改善,但存在不利航运的因素是什么?
答案:(1)重庆;西南最大综合性工业中心;直辖市;西南交通枢纽(答两项即可)
(2)都江堰;峨眉山
(3)地震、泥石流、滑坡;大气污染、酸雨
地质条件不稳定、降水丰富、盆地内多低山丘陵
工业发展排放废气增多、使用含硫较高的煤炭作燃料、谷地地形
(4)库区和库尾的泥沙淤积严重
[例2]读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某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输水干线为_______工程的主体;a河是_______,c地位于______流域。
(2)分析该输水干线受水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3)水利专家们论证后提出了利用大型涵洞在b河河床下输水的设想。从地理角度看,*府最终采纳这条建议的理由是?
(4)试说明因图示工程可能产生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的地区,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1)东线;长江;海河
(2)受水区域为华北平原,年降水量小,河流径流总量较少;该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较发达,生产、生活方面的需水量大;在水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污染和浪费问题。
(3)*河该河段含沙量大,若*河水直接进入东线输水河道中,带来的大量泥沙会淤塞输水河道;该段*河是“地上河”,让北上江水经大型涵洞在*河河床下通过,无需提水跨越*河,有利于降低东线工程的运行成本
(4)东线输水河道河岸淮河以北地区河水补给地下水,使潜水面上升。该地区夏半年降水期短,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土壤中的盐分逐渐向地表积聚,容易产生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
[例3]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位于甲省的大型水电站或水利枢纽工程有______,修建C工程的首要目标是______。该工程是否能成功的关键是__________,国家采取的具体措施是________。
(2)位于甲省的我国农业商品粮基地是______,简述其建立的有利条件。
(3)丁省(市)位于________(填地形区名称),该地形区的突出地形特征是__________,简述丁省(市)*府所在地夏季气温特别高的原因。
(4)横贯乙、丙两省的我国铁路东西干线是________,向西依简述该铁路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5)我国东部降水地区差异较大,为弥补不足国家正在该区域实施的工程起止点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1)葛洲坝、三峡、隔河岩、丹江口;防洪;移民;本地就地后靠和外迁安置
相结合,实行开发性移民。
(2)江汉平原;地势平坦,利于机械化耕作,土壤肥沃,水网纵横,灌溉条件好,亚热
带季风湿润气候,水热充足且配合较好(雨热同期),单产高复种指数高,有京广线、长江航运(内河),为该地提供运输条件,保证商品粮外运;附近及长江沿岸是我国的工业城市,人口密度大,有较大的、稳定的消费市场,有很好的、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工业发达,提供先进农业机械及先进农业科技。
(3)四川盆地(川东平行岭谷区);四周为高原山地环绕,中部低四周高,起伏较大,
(东部平行岭谷,中部丘陵,西部平原);副高控制气流下沉增温,处于东南季风背风坡,下沉增温,两江交汇,空气湿度大,河谷地区气流不畅,热量不易散失。
(4)陇海(陇海――兰新线);连接东西,促进沿海与内陆的联系,完善我国铁路运
输网;利于沿线矿产资源开发;成为我国与亚欧各国联系的陆上通道,利于沿线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答促进沿线经济发展也可)。
(5)丹江口(三峡);北京。
▍来源:综合网络
▍编辑:Wulibang()
▍声明: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若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提示:①查看历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