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朋友:点击蓝色“百分地理”
)
A.土地资源B.水资源
C.生物资源D.太阳能资源
答案:B [解析]主要考查自然资源的分布。结合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水资源短缺。
3.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地形B.气候
C.公路交通枢纽D.港口
答案:D [解析]主要考查城市区位。甲地位于沿海地区,海运便利,形成城市的主导因素是港口。
4.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
A.位置适中B.资源丰富
C.气候宜人D.经济中心
答案:D [解析]主要考查城市的发展条件。作为首都的城市,职能多,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区域的经济中心。
[·江苏卷]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图7是索科特拉岛位置图。读图回答13~14题。
图7
5.某年7月,一艘油轮在该岛以东附近海域泄漏大量原油,油污带可能漂向(
)
A.印度西海岸
B.澳大利亚西海岸
C.非洲东海岸
D.越南东海岸
答案:A [解析]7月份,北印度洋洋流在西南风的作用下,顺时针方向流动,在其影响下,油污会漂向印度附近海域。
6.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
)
A.温暖湿润
B.温和干燥
C.高温多雨
D.高温干燥
答案:D [解析]该岛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的特点,这是为了减少蒸腾作用,保持体内更多水分。由此可知该岛有高温干旱的特点。
(年高考上海卷)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民族风情浓郁,自然资源诱人,冒险家、商贾纷至沓来……
7.这里的城市多沿河而居,街道上可见的景观有( )
A.圆形穹顶的东正教堂
B.艳丽轻柔的纱丽服饰
C.圆顶尖塔的大清真寺
D.热情奔放的土风歌舞
答案:C
本题考查区域定位及区域特征。
从图中的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区位于西亚(两河)流域,主要信奉伊斯兰教,因此街道上随处可见圆顶尖塔的大清真寺。
8.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自然资源是( )
A.油气资源
B.水能资源
C.森林资源
D.水产资源
答案:A
本题考查区域资源分布
西亚是世界石油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
9.[·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21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置见图7)。初期开采的矿石送往乙地加工,年,该国在甲地附近筹建磷酸盐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为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
图7
(1)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设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的优势条件。
(2)分析在甲地附近建设磷酸盐工业城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
(3)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有观点认为“与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较轻”。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通过对甲、乙两地的对比分析,阐述理由。
答案:(1)沙特阿拉伯(靠近亚洲、非洲、欧洲市场)濒临海洋,产品运输方便;磷酸盐矿品位高,储量大,易开采;油气资源丰富,能源成本低;资金雄厚。
(2)高温干燥,淡水资源短缺,施工环境差;地处偏远地区,人口稀少,劳动力缺乏;地区开发历史短,工业与基础设施薄弱。
(3)赞同:甲地人口少,未利用土地多,能容纳更多污染物;乙地人口多,经济活动密集,对污染更敏感;位于港口,容易污染海洋;等等。
反对:甲地生态环境更脆弱(水资源短缺,植被稀少,易沙漠化);乙地环境保护设施较完备,污染物处理技术较成熟。
[解析]第(1)题,结合工业区位,主要从原料、市场、交通、资金等方面分析。沙特阿拉伯是重要的产油国,石油资源丰富,故工业发展能源成本较低,石油大量出口而资金雄厚。图中显示沙特阿拉伯三面环海,位于三大洲交界地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接近海外市场。材料显示该国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故原料丰富,开采方便。第(2)题,沙特阿拉伯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气候干旱、淡水资源短缺、多沙漠,昼夜温差大,自然环境较差。图示信息显示,该工业中心位于沙漠地区,人口与聚落稀少,表明劳动力少,基础设施差,开发历史较短。第(3)题,该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需要先阐明观点。从环境污染的角度对比分析两地发展条件的差异,可以从污染物的处理能力、生态环境脆弱程度及污染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危害强度进行综合评价。
(年高考上海卷)读关于南非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6分)
南非地理位置独特,国土面积约为万平方千米。农业、渔业较为发达,但受自然地理因素影响明显,耕地的分布不平衡,农业生产地区差异大。
10.概述南非的海陆位置,并从航运角度分析其优劣。(4分)
答案:位于非洲大陆最南部,东、南临印度洋,西濒大西洋。
优:地处两大洋间的航运要冲;西南端的好望角航线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任答一点即可)
劣:绕好望角的航线长,交通运输成本较高;好望角航线有风浪危险。(任答一点即可)
本题考查海陆位置的描述和航运条件。
地理位置表述与评价
海陆位置是指某区域与海洋的关系,是否临海(临海国、岛国、内陆国),何处临海?南非位于非洲大陆最南部,东、南临印度洋,西濒大西洋。
南非航运条件优越得益于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地处两大洋间的航运要冲;西南端的好望角航线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有“西方海上生命线”之称,在苏伊士运河开通前,是沟通亚洲和欧洲的海上必经之地。劣势在于绕好望角的航线长,交通运输成本较高;且受西风带的影响,风浪较大。
11.分析南非西部、南部沿海成为世界著名渔场的优越条件。(4分)
答案:南非南部沿海有本格拉寒流和厄加勒斯暖流交汇,西部沿海出现涌升流,为西部、南部沿海带来大量营养物质,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浮游生物又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吸引大批鱼群。
本题考查渔场的优越条件。
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一般温带海区较多。世界著名渔场主要包括两大类:(1)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发生搅动→表层养分丰富→浮游生物繁殖→鱼类饵料丰富→渔场。(2)上升流海区→底层海水上泛→表层养分丰富→浮游生物繁殖→鱼类饵料丰富→渔场。从图中可以看出南部沿海有本格拉寒流和厄加勒斯暖流交汇;西部受离岸风的吹拂,形成上升补偿流(涌升流),从而带来大量营养物质,吸引大批鱼群。
12.依据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划分,概述南非南端的甲地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征。(4分)
答案:甲地为地中海型农业:农作物以小麦、大麦等冬季谷物为主;规模相对较小;或以抗旱耐热的经济作物为主,如葡萄、油橄榄等(任答一点即可)。
本题考查农业地域类型及农业特点。
南非南端的甲地属于地中海农业,因此其农业地域类型为地中海型农业。农业特点一般从生产的对象、目的、规模、科技水平、机械化水平、商品率等角度来回答。
13.根据图文信息,归纳南非耕地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4分)
答案:分布特点:耕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和东北部地区,而西部地区耕地少。
原因:沿海平原地势低平,东北部高原地势平坦,且降水量大多在毫米以上,适合耕作:而西部地区降水少,荒漠化严重,不适合耕作。
本题考查耕地分布特点及原因。
耕地特点根据图2即可回答。耕地分布在地形平坦、降水适中的地区。
(高考真题北京卷)图3为东非高原基塔莱和多多马的降水资料及两地之间游牧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第6~7题。
14.该游牧活动
A.需要穿越热带雨林B.随着雨季南北移动
C.向南可至南回归线D.易受飓风灾害侵扰
热带草原游牧业的迁移规律及相关地理现象。
该区为热带雨林区,无雨林,选项A错误;迁移的南部没有到达回归线,选项C错误;该区域位于东非高原,地势高,受飓风的灾害很小,选项D错误;由于热带草原的草场季节变化明显,所以游牧活动会随着雨季南北移动,选项B正确。
B
15.游牧至甲地的时间最可能是
A.1月B.4月
C.7月D.10月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热带草原游牧业的迁移规律。
游牧活动的移动方向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一致,甲地位于向南移动的过程中,即6月22到12月22日期间的时间;甲地位于赤道附近,春秋分日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降水多,草场茂盛,四个选项中只有D符合要求。
D
(年高考真题重庆卷)《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会议于年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召开。图3是南非矿产资源分布图,读图3回答5~7题。
16.德班宜人的气候受沿岸洋流影响,该洋流自北向南的流向主要受控于
A.盛行西风B.盐度差异
C.陆地阻挡D.水温特征
本题考查了影响洋流流向的因素。
德班东部为厄加勒斯暖流,是南赤道暖流在西流过程中受到非洲大陆的阻挡,转向南流因此C项正确。西风影响形成的洋流主要有西风漂流、北太平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盐度差异形成的洋流为密度流,主要分布在海水盐度差异较大的海域,如直布罗陀海峡、曼德海峡等处。水温对洋流的流向影响较小。因此C项正确。
C
17.南非人均碳排放高的主要原因是
A.工矿业发达B.人口数量大
C.森林覆盖率高D.石油资源丰富
本题主要考查了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属于基础题。
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与燃烧矿物能源有关。南非因工矿业发达,煤炭资源较丰富,因此煤炭消耗量多,且能源利用率较低,因此均二氧化碳的排放较高,A项正确。C项中的森林覆盖率高,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浓度,因此C项不正确;人口数量大会导致人均值下降,因此B项错误;南非的石油资源比较缺乏,因此D项错误。
A
18.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效应增强是德班气候大会
B.峡谷险滩广布
C.支流短小急促
D.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赞比西河上游干流流经地区海拔相差不大,因而干流流速缓慢。从图中还可看出赞比西河上游支流较长,并非短小急促,由于赞比西河流流经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因而河流补给以雨水补给为主。
22.图中20°纬线大陆东西两岸景观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洋流性质C.距海远近
D.地形差异
答案:B
解析:四个选项都是影响景观差异的因素,但是根据题意,同是20°纬线大陆东西岸,纬度位置相同、都临海,因而可排除选项A,C;非洲大陆高原直逼海岸,因而排除D,答案选B,大陆东岸受暖流影响,大陆西岸受寒流影响。
(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北京卷)图4是非洲乍得胡流域图,读图,回答8、9题。
23.乍得湖流域
A.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B.河水主要来源于冰雪融水
C.地表径流参与海陆间水循环D.水面蒸发参与陆地内循环
D
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以及读图判读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由题图,非洲乍得湖地处内陆,非洲第四大湖,属于内陆淡水湖。位于非洲中北部,乍得、喀麦隆、尼日尔和尼日利亚4国交界处,乍得盆地中央。由大陆局部凹陷而成,为第四纪古乍得海的残余。其水面蒸发参与陆地内水循环,选项D正确。其他选项据图4很容易判断是错误的。
24.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
A.流域面积减小B.湖泊水位总体下降
C.流域主体位于热带荒漠D.年时湖底东南高,西北低
B
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判读能力。难度容易。
由题图,尤其是图4中的上图,很容易根据图中标注的不同时期的湖岸线的变化及湖泊所在流域情况,该湖泊所在流域几乎没有变化,而变化的只是湖泊实际蓄水水域范围,显然选项A错误。而据图示的不同时期湖岸线的变化情况,很容易判断选项B正确。从图示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区,选项C错误。从题图看出,从-年间,水体最深地区都是在湖泊的东南,所以判断出该湖底是西北高东南低,选项D错误。
25.(上海市普通高校届高三春季招生综合能力测试,7)“地中海一年四季碧波荡漾,少有惊涛骇浪,便于航行,希腊人很早以前就开始借着这个大海四处讨生活了。”这里所说的“讨生活”是指希腊人( )
A.抵抗外族B.海外殖民C.游牧迁徙D.围海造田
B
答题模板的构建与破译案例:冲积扇、三角洲等流水沉积地貌的成因分析
如果觉得有价值,更多模板课程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