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得和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精灵旅社3ldquo怪力rdq [复制链接]

1#
传媒大眼导读

作为索尼动画出品的代表作,《精灵旅社》系列作品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国际奖项上也是不遑多让。那么,《精灵旅社》系列动画的这股巨大能量,究竟来源自哪里呢?

作者:爱力盆特

来源:传媒内参-传媒大眼

作为系列动画片的最新续作,又有暑期档加持,《精灵旅社3》自年7月13日登录北美院线以来,开画当日就以万美金的单日票房夺冠,远远超越位居第二的《摩天营救》多达.2万美元。同样的口碑和票房效应,也在登陆中国院线后重演。

作为索尼动画出品的代表作,《精灵旅社》系列作品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国际奖项上也是不遑多让。那么,《精灵旅社》系列动画的这股巨大能量,究竟来源自哪里呢?

与之相比,自点映以来就收获众多媒体、观众一致赞誉的国产动画《风语咒》,虽然也在猫眼、淘票票两大平台上分获9.2和8.9的高分。且有超过17万人给出了五星好评,但是从票房成绩来看,却与随后上映的《精灵旅社3》相差甚远。

同样是高分佳作,为何国产动画在与欧美同类型作品的对决中屡屡受挫?造成这一尴尬结果的原因究竟何在?又有哪些解决之道?要说清楚这些问题,还要从《精灵旅社》系列说起。

主打“怪力乱神”的《精灵旅社》究竟好在哪里?

年第一部《精灵旅社》横空出世,在全球创下了3.58亿美元的票房佳话。三年后续集回归,更是斩获了4.73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成为当时合家欢观影题材的不二之选。而这一次,《精灵旅社3》上映后北美首周末的票房表现,已经再次印证了“精灵IP”的持久魅力。

作为索尼动画出品的代表作,该系列作品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国际奖项上也是不遑多让。首部《精灵旅社》就曾在第70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最佳动画长片和第40届动画安妮奖最佳动画长片的竞选中获得提名;第二部也获得了第43届动画安妮奖最佳分镜的提名,甚至还入围了第88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提名。

那么,《精灵旅社》系列动画的这股巨大能量,究竟来源自哪里呢?

首先,作为一部吸血*题材的动画电影,《精灵旅社》系列在人物设定上就非常有趣。主角德古拉伯爵高贵、冰冷,在出场伊始就具有强大的压迫感和威严感。可事实上,他不仅心地善良,还是个超级奶爸和女儿控。

而另外几个出场的角色,比如“岁”成年的吸血*女儿梅菲丝,穷小子人类乔纳森,科学怪人弗兰克等,也可谓各具特色,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反差萌效果。许多观众评价“他们甚至不需要说台词,光是一举一动就让我忍不住想吐槽。”

这种令人忍俊不禁的反差萌,在《精灵旅社3》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与前两部系列作品不同的是,这部最新续作的故事并不在“旅社”中展开。导演格恩迪·塔塔科夫斯基因为在自己的一次游轮旅行中得到灵感,决定让这些可爱的“*怪”们也走出深山老林,给他们安排了一次海上度假。

于是,当观众们看到高贵的吸血*伯爵德古拉面朝大海,却穿着一件花裤衩的样子,当然会有强烈的喜剧效果。而他的女儿梅菲斯则开始扮演一个“家长”的角色,千方百计阻挠父亲恋爱。这些角色间的变化,无疑为观众带来了更多的惊喜。

除了在动画角色上的精彩设定,《精灵旅社》系列还秉持着一贯的思想定位,除了花样百出的十足创意,以及在角色设计上的别具一格外,还始终主打具有普世价值观的亲情牌。片中对于父女情的刻画尤其让人为之动容。此外,该系列作品中针对各类角色进行的不同的动作设计,还有背景音乐的精心制作,也都成为作品能够吸引观众的成功要素。

“天壤之别”的中外动画电影

随着近两年中国电影市场的飞速发展,各类国产片都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相比之下,倒是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始终不能尽如人意。除了《喜羊羊》《熊出没》这种低龄化、低智化作品大行其道外,虽然也曾出品一些面向成人甚至是全年龄段的作品,却始终无法与皮克斯、梦工厂这些顶级动画公司相提并论。

据统计,年中国的动画电影的票房成绩为45亿;年这个数据进一步上涨至79亿;而年,其总票房却暴跌至前一年的水准,只有47亿。

在这47亿票房中,票房过亿的作品共有10部,其中美国动画电影占据了一半的席位,中国动画电影虽然也有4部上榜,但由于《寻梦幻游记》和《神偷奶爸3》这两部美国动画的票房总和已经超过了21亿元,所以毫不客气的说,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的收益其实主要还是靠国外动画电影的贡献支撑起来的。

至于这4部国产动画电影又是什么呢?《熊出没》和《倒霉熊》偏少儿向,《赛尔号》大电影属于纯粉丝向少儿作品,只有《十万个冷笑话2》是偏成人向的作品。

由此不难看出,无论是从故事角度还是制作层面来说,国产动画电影都很难被打上“合家欢”这个标记。特别是对多年以来一直在接受迪士尼类合家欢动画洗礼的中国观众来说,国产动画的低智化已经成为“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首要原因。

正如影评界的普遍观点所认为的那样,国产动画相对于好莱坞动画,虽然已经在美术、特效上都有了不小的进步,但最根本的差距还是在讲故事的能力上,而这一项恰恰又是一部动画电影最为重要的核心环节。缺少创新化的突破思维,已经成为国产动画所面临的最大瓶颈。

而作为近邻的日本,在动画电影产业上也同样走在了我们的前面。多年来一直风靡全亚洲的宫崎骏系列动画,让《千与千寻》《起风了》等吉卜力经典作品不仅走出了国门,甚至在世界动画电影领域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年上映的日本动画电影《你的名字》,不仅口碑爆棚,在中国上映后也揽获了超过5亿的票房收入。而它之所以能够如此成功,原因就在于它能把故事讲得流畅圆满——是的,哪怕只是中规中矩地讲好一个能让观众信服的故事,就已经足够。

“合拍片”能否成功突围?还要时间来给出答案

近几年来,国内参与动画电影投资制作及出品发行的企业和机构已经增长至近百家。以年为例,共制作完成并取得公映许可的动画电影达到29部,其中有26部登上了大银幕,其票房产出为6.6亿元,同比年增幅超过50%。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动画电影也开始采用合作出品的模式进行投资。而采取这种出品方式的利好之处就在于,一方面可以有效分摊投资风险,降低投资门槛,同时还可以整合双方的优质资源,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

在“合拍片”的1.0阶段,国产动画电影通过坚持原创之路,越发重视制作和内容,并相继推出了如《魁拔》《熊出没》等系列动画影片,兼顾儿童和成年人观众的观影趣味,将观影年龄层逐渐予以提升,进一步拓展国产动画电影的目标受众范围。

但是由于国产动画电影的低幼化印象仍然影响着观众的接受度,且这一阶段的作品仍停留在“小手拉大手”的亲子群体,或干脆选择面向小众的成年观众群体,在动画艺术效果和“全年龄”观众票房吸引力方面,并未真正实现如好莱坞动画电影般的“合家欢”效果。直到通过与好莱坞等国外优质动画公司的不断磨合,才逐渐由1.0版本晋升为2.0版本,陆续推出了包括《大圣归来》《小门神》在内的一系列“老少通吃”的动画佳作。

至于中国动画电影在“合拍片”的2.0时代还将为我们带来多少惊喜,或许真的只有时间能够给出最后的答案吧。至少,希望已近在眼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