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33
河北是全国最早开展滨海旅游的省份,其起点便是被称为避暑胜地的北戴河。大自然的*斧神工,造就了河北岸线独有景观。这里山海相接,沙软潮平,加之厚重的人文历史,鲜美的饮食,无不为人们度假休闲提供着别样体验。从秦皇岛到唐山乃至沧州,基于地理条件上的滨海旅游,也呈现出各自特点。让我们一道探究关于河北滨海旅游的源头和未来,一起去寻找河北滨海旅游的打开方式。
●因海而来——海滨避暑的起点
北戴河海滨。潘如辉摄年8月2日,盛夏的北戴河已经一房难求。街头,不同肤色、口音各异的游客穿着随意,或徒步或骑车,在这座平方千米的小城市穿梭。每年这里接待的全球游客高达万人,集中在7、8、9三个月份,而秦皇岛北戴河区年的常住人口只有10余万人。游客们蜂拥而至,享受的是这一带优良的避暑资源。夏天的火爆脾气,在北戴河一带沉静下来,从走出北戴河车站的那刻起,皮肤就能感受到高温的退却。这不是一种错觉。河北滨海地区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中北戴河全年气温平均只有六七天高于30℃。就全省海岸带最高气温而言,7月,秦皇岛到唐山南堡一带大部分气温为28.1℃—29.5℃,其他南部岸段为31.4℃—31.6℃。这一分布状况除受纬度影响造成南高北低外,在纬度相近的地方,越靠近海岸边,平均最高气温越低:比如乐亭比滦南低0.4℃,秦皇岛比抚宁低0.1℃。就平均气温而言,以7月为例,秦皇岛—乐亭一带的平均气温在24.8℃—25.4℃之间。由于海洋影响,越接近海岸边,平均气温越低,秦皇岛能达到24.8℃,形成夏季凉爽气候。而我省的其他岸段大多在26.2℃—26.7℃之间。2℃的差异,在炎热的夏季,人的皮肤感受将会非常明显。尤其是一早一晚,在夏季的北戴河,很少感受到湿热带来的黏,风都是爽利的。造成这一差异,与这一带的海流和沿岸流也有关。渤海中的海流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属于大洋系统的寒暖流;一类属于渤海内的沿岸流。影响渤海的大洋性海流有黑潮暖流的分支和东海寒流。在夏季,黑潮借东南风之势迅速北上,其西支流经*海进入渤海,对渤海的水文和气候都有着显著影响。渤海中沿岸流的一支北起秦皇岛,南至渤海湾,大致呈东北—西南向,主要受东北风影响,流势较强而稳定。在夏季(初夏较明显)有时与从*海北部进入的冷水团相结合,直接影响到北戴河一带,使那里气候凉爽。赋予北戴河避暑胜地美誉的,还有着地缘因素。北戴河紧靠戴河,戴河古名渝水。清代,渝水注入渤海,又因流经戴家山改名戴家河,后来简化成了戴河。北戴河原是戴河一侧的一个渔村,因地处戴河之北,后被称为北戴河村。“19世纪90年代的北戴河,还只是一个紧邻火车站的大村落,距离最近的海滩有四英里。”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文保管理所所长闫宗学介绍。英里这个长度单位来自文献记载,也反映了北戴河独特的开发历史。北戴河距北京只有千米,年天津至山海关的津榆铁路通车,这里从此成为旅居京津两地的外国传教士、侨商、使领官员等人的避暑佳选。“此前,在中国的传教士每年夏季都是到日本北海道避暑的。”闫宗学说。年,清*府正式辟北戴河海滨为避暑区,“准中外人士杂居”,隶属临榆县管辖。这是中国第一块由官方确定的旅游避暑胜地,也就此揭开了中国近现代滨海旅游业的序幕。到20世纪20年代,北戴河已与夏威夷齐名,被誉为“东亚避暑地之冠”,是中国近代四大避暑地中唯一的滨海型避暑地。
游客在秦皇岛市北戴河区碧螺塔海上酒吧公园游玩。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最美的沙丘
夏季,昌黎*金海岸国际滑沙中心。游客们被缆车送上高达40米的沙丘,摩拳擦掌准备和脚下的沙丘来一场亲密接触。站在沙丘顶,脚下一侧是茂密的植被,另一侧就是坡度接近70°的沙丘。工作人员递过来一块滑沙板,讲解注意事项,游客坐好后一路尖叫而下。“太刺激了!”刚滑下来的游客张丰兴奋得满脸通红。“年,这里开始建设运营。”*金海岸国际滑沙中心副经理张桂纽介绍,“当时我们当地旅游局有位副局长叫张永凌,从一本旅游画册的背面看到一张纳米比亚人滑沙的图片,一下子想到了我们这块沙丘。”张桂纽回忆,当地就此在沙丘上做起了旅游文章。年,20岁出头的张桂纽成为滑沙中心较早的一批员工,见证了这里的变迁。20多年来,滑沙板从木到竹到铁到塑料,“最早,滑沙中心附近没有路,来滑沙的游客要从*金海岸景区坐船来,下了船到沙丘脚下还有一段路,就靠毛驴把游客驮过来。”在刻着“天下第一滑”五个大字的石碑旁,张桂纽对初创时景区样貌的回忆,让旁边的年轻员工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年,滑沙中心建起了北方第一条单人简易索道。“目前,我们有80米宽、40米高的5条滑道,从顶端到底部,滑下来仅需7.78秒。”千百年来祖祖辈辈司空见惯的巨大沙丘,被开发出这么大的旅游价值,张桂纽很自豪。更令人惊奇的是,每年冬季,也是滑沙中心的淡季,这里的沙丘会在风力作用下继续“长高”一米多。大自然带给滑沙中心的天然便利是无可比拟的。沙,是大自然赐予这里的独特财富。距离滑沙中心不过10千米,就是世界著名的*金海岸景区。年7月29日,*金海岸边防派出所民警刘萌正和同事全副武装巡逻,“游客多,每天光求助报警就得十几起。”随着刘萌的视线望去,*金海岸的沙滩上,游客人头攒动,近海里的人,用“下饺子”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年年暑期都这样,我们辖区没有常住人口,来这的都是住宿就餐的游客。我们统计过,最多的一晚,辖区游客入住过人。”提起护卫的这片景区,刘萌又骄傲又感慨。这片沙滩,确实有令人骄傲之处。全长40千米的昌黎*金海岸,顺岸线分布着1—1.5千米的风成沙丘,主沙丘链高30—40米,与其斜交数列新月形横向沙丘链。“你可能想不到,这些沙丘形成于两三千年前。”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研究员王强介绍,这片面积约76平方千米的沙丘,是北方最连续、最高、发育最好的滨海沙丘。正是因为这片沙丘砂质细腻,阳光照上去一片金*,才使这片海岸有了“*金海岸”的美名,也曾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全国最美8大海岸之一。为什么会在这里形成这样一片美景呢?这不得不提及海岸沙丘形成的三个条件:丰富沙源、大于起沙风速的风动力以及开阔的地形。“首先是滦河搬运来大量的泥沙,形成冲积扇—三角洲体系。”王强介绍,“不规则的日潮和半日潮,使滦河三角洲成为波浪型三角洲,同时把滦河携带来的沙物质在水下进行了再分配,使*金海岸保护区沿海出现砂质海底沉积物和沙滩,为沙丘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来源。”王强说。另外,东北风是滦河三角洲和昌黎地区常年主要盛行风,使得沙滩沙进一步向陆地方向卷飏,最终形成沿现代海岸线分布的纵向沙丘。在*金海岸,高大沙丘是得天独厚的资源和财富。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流动的沙丘也给交通、工农业建设带来困扰。事实上,为了控制流沙向陆推进掩埋土地,从年开始,当地就在沙丘之间的洼地大规模植树,逐渐形成绵延30千米长的林带,有效地阻挡了沙丘入侵,使之成为固定沙丘。“向陆方向沙丘与近岸主要沙丘斜交,平面上呈羽状分布,其间为丘间洼地。沙丘上逐渐生长植物,成为半固定或固定沙丘。沙丘之间的洼地因地下水位较高,得以生长林木,成为沙丘之间的绿洲。”王强拿出一份他早年到*金海岸调研的报告说。就这样,北戴河至滦河口这段海岸,形成了沙丘沙漠、绿洲、大海交错出现的景观。这,也成为*金海岸的另一个独特之处。
《今日报道》新闻/
看《今日报道》
欢迎扫码加入《今日报道》观众
《今日报道》及“秦皇岛电视台今日报道”公众平台播出及推送的所有作品及信息内容,秦皇岛电视台《今日报道》节目部为唯一合法权利人。凡未经秦皇岛电视台《今日报道》节目部的明确书面特别授权,任何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秦皇岛电视台《今日报道》节目部提供的作品及信息内容的行为,均构成侵犯秦皇岛电视台《今日报道》节目部的合法权利,秦皇岛电视台《今日报道》节目部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分享周知,请点“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