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业医院 http://bdfyy999.com/年中国周边外交取得了不少突破性的进展。特别是,改善了中国与周边两个重要大国印度和日本的关系,中印关系实现了年洞郎对峙后的“重启”,中日关系则从年所谓购岛(钓鱼岛)争端中逐渐恢复。另一个突破则是,朝鲜劳动党委员长、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三个月三次访华。一度紧张的美朝关系和朝鲜半岛形势,也由于金正恩同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新加坡会晤而得以缓和,东北亚开始了逐渐重点转向经济合作的新趋势。
以此同时,中国在斡旋周边热点问题,推动周边的区域合作方面,也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扮演了周边区域合作的引领者和地区和平发展的守望者。
致力于改善中国周边战略环境
继年中国已经出现的同印度、日本改善关系的步伐,年实现了更大的突破。
首先是中印关系顺利实现了洞朗对峙后的关系“重启”。
年6月上合组织阿斯塔纳峰会期间,莫迪总理向习近平主席提出要举行非正式会晤。洞朗对峙后,习近平主席在年9月金砖厦门会晤期间就此向莫迪总理作出积极回应。金砖厦门会晤后,双方投入大量精力筹备非正式会晤。两国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两国外长均在短时间内实现互访。印香客赴西藏“神山圣湖”朝圣、跨境河流问题都得以解决。特别是今年中国“两会”结束当日,莫迪总理即致电习近平主席。这些都为举行非正式会晤作了很好预热和铺垫。
年4月27日至28日,一场“不以成果为中心”,而“以相互理解为中心”的中印领导人会晤在武汉东湖举行。两位领导人在友好气氛中,就国际格局和双边关系中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以及各自国家发展愿景和内外政策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真正实现了中印关系的“再出发”。随后两国领导人在6月青岛上合峰会、7月约翰内斯堡金砖峰会、11月阿根廷20国集体峰会中继续保持会晤,进行战略沟通。
其次则是中日关系的大幅改善,最终实现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访华。年日方就在对华政策上释放积极信号,如参加“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等,中方对此予以积极回应。年5月8日至11日,李克强总理正式访问日本并出席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这是中国总理时隔八年正式访日,实现了自年所谓“购岛问题”产生以来两国关系的转圜。除了改善两国关系的大氛围外,两国还一致同意设立“一带一路”官民协议会,以促进两国在第三国合作推进更多经济产业项目。在安全保障领域,两国也一致同意启动“海空联络机制”。
10月25日至27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这是日本首相时隔七年后访华,被认为预示着中日关系进入了“协调合作”的新阶段。此访更是推动了两国在货币金融和开拓第三方市场上的合作,重启了规模达亿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在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问题上,更是达成了广泛共识。
▲年10月2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来华进行正式访问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总之,在特朗普不断破坏既有国际规则的背景下,特别特朗普的经贸政策,中国与周边大国改善关系,既有利于中国的周边发展,也具有了国际层面的战略意义。
作为周边和平发展的推动者
年中国积极推动了周边热点问题的降温,并且致力于斡旋周边国家之间的争议问题。
最突出的努力和作用,则体现在中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发挥的建设性作用。年的朝鲜半岛形势,发生了颇为戏剧性的突破和发展。3月25日至28日,朝鲜劳动党委员长、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首次对中国进行非正式访问,随后三个月内又两次访华。6月12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新加坡最终顺利实现了会晤,特朗普承诺为朝鲜提供安全保障,金正恩则重申对“朝鲜半岛完全无核化”的承诺。而韩国总统文在寅和金正恩年以来已经实现了三次会晤。在9月的平壤会晤中,双方正式发表了《9月平壤共同宣言》。对于东北亚形势的突变,中方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坚持支持南北关系改善,支持朝美对话,支持各方为缓和半岛军事紧张、推进半岛无核化进程所作的努力。尽管朝鲜半岛形势仍然存在变化的可能,但是中国在这一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得到了彰显。
▲年9月17日在位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拍摄的安理会朝鲜半岛核问题公开会现场。
另一个则是对南海争议形势的降温。年美国加大了对南海争议形势的介入,更加频繁地施行所谓“自由航行计划”,9月30日两国军舰险些发生相撞事件。中国通过同当事方加快磋商“南海行为准则”来实现降温。年8月2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新加坡出席中国-东盟外长会议时说,中国与东盟国家已就“南海行为准则”单一磋商文本草案达成一致,这是磋商进程取得的重大进展。在11月14日的中国—东盟领导人会上,中国与东盟的11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年内完成对“准则”单一磋商文本草案第一轮审读。中国总理李克强并在会上正式提出三年内完成“准则”磋商的愿景,这充分体现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诚意、决心和信心。与此同时,10月22日,中国-东盟“海上联演-”演习(ASEAN-CHINAMARITIMEEXERCISE-)在广东湛江举行,这是中国和东盟十国海军首次举行海上联合演习,也是东盟与对话伙伴首次举行海上联合演练,体现了中国与东盟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提升战略安全互信的意愿与决心。
在另外几个地区热点问题上,中国也都寻求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积极参与化解缅孟之间的罗兴亚人危机,积极调解阿富汗与巴基斯坦关系,推动中巴经济走廊向阿富汗延伸,促进三方互利共赢和区域互联互通。
作为周边区域合作的引领者
在全球经贸合作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环境下,中国加大了对地区经济合作的引领。首先是更加积极地推动亚太地区经贸合作的进展。如中日韩峰会时隔近3年时间后再次重启,为中日韩经贸合作注入了发展动力。随着日本主导的,中国也更加着力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达成。年11月14日,李克强总理在新加坡出席第二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领导人会议。东盟十国领导人以及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领导人与会。与会领导人一致同意,RCEP谈判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正在进入最后谈判阶段,各方均显示出强劲的达成协议意愿,使地区所有国家均从中受益,实现互利共赢,争取在年完成RCEP谈判。
在11月14日新加坡举行的中国东盟领导人(10+1)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宣布,中国与东盟各国最终完成了自由贸易协定“升级版”的所有国内程序。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升级版”正式全面生效,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关系,向国际社会释放中国和东盟国家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积极信号。
与此同时,随着东北亚政治安全形式的变化,东北亚的经济合作迎来了春天。年9月11日至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赴俄罗斯出席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积极推动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合作。中俄两国签署了远东地区-年经贸投资发展规划及谅解备忘录,建立俄罗斯远东和贝加尔地区及中国东北地区商业委员会谅解备忘录。
当然,在全球层面,中国依然是全球化的坚定支持者。年11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以及1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巴布亚新几内亚首都莫尔斯比港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并发表题为《同舟共济创造美好未来》的主旨演讲,都强调了中国作为自由贸易体系的坚定支持者。这一诉求,同样体现在年6月的青岛上合组织峰会和9月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上。在年7月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次会晤中,通过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约翰内斯堡宣言》就维护多边主义、反对保护主义发出明确信号,决定启动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深化在经贸金融、政治安全、人文交流等领域合作。
“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是中国引领周边区域合作的重要抓手。年,中国同周边国家的“一带一路”合作有条不紊地推进,陆续完成了不少重大项目。如8月30日,由中国援助的中马(尔代夫)友谊大桥举行开通仪式,这是中马共建“一带一路”重要成果。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目前共有22个合作项目,其中9个业已完工,13个在建。年6月19日至24日,尼泊尔奥利总理对中国的正式访问取得圆满成功,双方将加强“一带一路”倡议下合作,加强口岸、公路、铁路、航空、通信领域的联通,打造跨喜马拉雅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更重要的是,9月7日中国与尼泊尔在加德满都签署运输协议,允许尼泊尔使用中国4个海港和3个陆港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
不少“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国家,内政变化后实现了顺利过渡,并没有对“一带一路”造成重大影响。年7月巴基斯坦举行了国民议会选举,正义运动党党主席伊姆兰汗成为新一任巴基斯坦总理,年11月2至5日,伊姆兰汗对中国进行首次正式访问,并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做主旨发言,签署《中巴关于加强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打造新时代更紧密中巴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此次访问,可以说,打消了国际社会对中巴关系的任何怀疑,双方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上达成了新的共识。马来西亚马哈蒂尔的上台,更是让人对“一带一路”项目的前景担忧。年8月马哈蒂尔的成功访华,也实现了中马在“一带一路”建设上的顺利过渡。
简而言之,年的中国周边外交,不仅实现了中国同周边大国关系的大幅改善,而且中国在塑造地区稳定和经济发展上,也已经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
展望年,有理由期待中国的周边外交将继续沿着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路径前景。伴随着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举办,中国在塑造地区稳定和经济发展上,将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中国与东盟在南海问题上的争议,仍将得到有效管控。日本和印度在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上将可能迈出重要一步,与此同时,美国推行的“印太战略”仍将可能是浪花,一时引人耳目,却难免转瞬归于平寂。
文/林民旺: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更多精彩
◆年中国与拉丁美洲关系十大事件盘点
◆演出来了
中法音乐文化节火热来袭!
◆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视频
方寸之间见乾坤
◆中欧:合作成果丰硕、行稳致远
◆年:中欧合作仍将大有可为
◆中国经济给世界带来机遇
◆中国驻古巴大使:风雨同舟,友谊长存
◆人类首次!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背传回首张月背图像
◆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现场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