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了解真正的非洲就得走出去,我搭上一辆长途汽车,从开普敦北上纳米比亚。车内有空调,座位也相当舒适。南非的高速公路质量上乘,和美国没有区别。我特意观察沿路的加油站内的厕所,都非常干净,而且备有手纸。在南非旅行比在国内舒服很多。
南非公路
南非西部属于干旱地带,一路上全是灌木丛,很少看见房屋,更不用说村落了。车子进人纳米比亚后人烟更稀少,经常是开几个小时见不到一幢房子。纳米比亚是非洲人口密度最低的国家,全国总面积八十多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不到二百万,还不如北京朝阳区的人口多。纳米比亚人根本不用种田,因为这里盛产钻石和金属矿,世界上最大的露天铀矿就在纳米比亚境内,而我的第一个落脚点就是铀矿附近的一个海滨城市斯瓦克蒙(Swakopmund),我在这里加人了一支探险小分队,准备开车橫跨整个南部非洲。
斯瓦克蒙(Swakopmund)
小分队是一家名叫“流浪者”的公司组织的,一共有二十个人,包括一名赞比亚司机兼导游和一名津巴布韦厨子。这个公司的老板是个年轻的白人,事实上我在南部非洲没有发现过一个黑人老板,但工作人员则几乎都是黑人。十八位游客里没有一个黑人,除我之外还有两个日裔阿根廷人,其余的就都是来自欧美国家的白人了。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61岁,最小的17岁,还是一个高二的学生。
纳米比亚人
团里有好几个高中毕业生,趁上大学前出来见世面,用的都是自己打工挣到的零花钱。大家在起都说英语,什么口音和语法都有,根本没有什么对错之分。我觉得有时还真得感谢英语,虽然在流行过程中牺牲了自己的纯粹性,却让全世界的背包族找到了一种共同语言。
纳米比亚一角
我之所以选择这个“流浪者”旅游公司,就因为便宜,十四天管吃管住,近公里的行程,报价才元人民币左右。不过,这么便宜的价格就住不到旅馆了,一路上都是自己搭帐篷睡觉。幸好露营地都是有专人管的,有厕所和自来水。这些露营地都会有一个游客留言簿,我没有看到一个中文字,连繁体字都找不到。不是中国年轻人不想这样玩,而是非洲国家歧视中国公民的缘故。
在斯瓦克蒙德休整了一天,探险队坐着一辆奔驰大卡车上路了。第一站是纳米比亚的神山斯皮兹(Spizkoppe),其实这山一点也不高,但因为它周围是一马平川,所以显得很宏伟。山上有一个洞,墙壁上能看到桑人留下的壁画。桑人的语言里没有“工作”这个词,因为他们每天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打猎才能生存下去,对他们而言生活就是工作。我看到的那幅壁画描绘的就是打猎时的情景,用的颜料是红色黏土加动物脂肪。这些壁画大概是桑人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大原因吧。
纳米比亚桑人
大约两千多年前,从非洲北方迁徙来了一批身材高大的班图(Bantu)人,和桑人和平共处了一段时间。可惜好景不长,这些班图人会种庄稼,会养牲畜,社会结构复杂,明显比桑人有优势,很快就把桑人驱赶到了更加边远贫瘠的地区,很多桑人都沦为奴隶。可见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压迫绝不是到了白人的时代才有的,而是非洲历史上的一个普遍现象。
班图人
因为缺水,牙也没法刷,不过露宿在如此荒凉的地方其实是很美妙的,我的帐篷搭在一棵树下,因此听了一晚上的鸟叫。非洲的鸟不分白天黑夜都在叫,而且叫声居然是有旋律的!晚上起夜,头顶满是我不认识的星座。虽然这里看不到北斗星,但是有南十字星座,非洲人不用担心找不到方向,只有我这样的外来人才可能不辨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