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为何不焦虑
我最近去美国,由其东部巴尔的摩到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再到太平洋中间的夏威夷群岛,横跨数千公里,见到了不同的风景,见识了不同的风土人情。但由于我英语水平差极,要说有收获的话也仅仅来自于自己的主观感受。我从来不认为“美国月亮比中国月亮大”——或许肉眼所见是要大一些——现在依然认为世上月亮应该一般大。
在我印象里,美国*府官员尤其是在电视里上蹿下跳的那些*客们,向来是恃强凌弱,咄咄逼人,颠倒黑白,无是无非……的主儿,不能给人好感,但真正近距离接触到普通美国人,给我的感觉却有些反转,所见处处是谦恭礼让,秩序井然,平静从容,诚信友善。
常说咱中国人是个熟人社会,熟人好办事,熟人见面嘻嘻哈哈笑逐颜开,但对陌生人则多有戒备提防,表情僵硬,眼神冰冷。让人口耳相传津津乐道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大约已经算是较为不错的做人境界了。如果我们静心想一想,又有多少人会在大街上对陌生人报以友善的笑容?或者说,我们自己会对陌生人露出真诚的微笑吗,会主动问候陌生人“早上好”吗?
我觉得美国是一个“陌生人的社会”,陌生得会觉得处处有“熟人”。在刚刚经历骚乱的巴尔的摩大街上,在旧金山的观光公共巴士上,在西雅图流浪人聚集的第三街区,在度假胜地夏威夷海滨,在大峡谷小镇上……是凡正面遇见行人,不论男女老少都会很亲切问候并报以友善的笑容。有天我跟朋友大清早在旧金山金融街区联合广场周围晨跑,一个从门洞里刚刚睡醒的流浪汉,睡眼朦胧地对着我说“Moming”,令我心里还真有些小小感动呢。
更让人记忆犹新的是美国的交通秩序。不管是行走在城市街道还是乡村公路,人们似乎用不着太担心会发生交通事故,行人过马路在斑马线上有绝对优先权,所有车辆必须停下待行人走完才能起步。即便行人不是从斑马线上通过,或者闯红灯了,所有车辆亦需停车等待。当然,行人乱穿马路的情形极少见到,所以我们担心的车辆行人争道现象几乎不会出现。在每一块六边形的“STOP”的标志牌前,不管有人没人、有车没车,受其限制的车辆必须先停车三秒,然后再观察决定是否开行。
美国街头信号灯当然是有的,但“电子警察”却很难见到。在没有监控的情况下,遵守交通信号已经成了人的习惯。在十七英里海滩附近蒙特利(Monitory)小镇上,早晨开车去海边,或许是信号灯出了问题,直行绿灯已经变换四五次,左右转红灯却总是不变,车辆依次等候,没有人按喇叭,更没有人无故变道抢行……
美国是个名副其实的汽车社会,小镇农家别墅院中停放三四辆汽车稀松平常。我们驾车在加利福利亚的1号、101号高速公路行驶,车流量与我们的*金周不相上下,但时速依然可以保持在120公里(70—80英里)左右,汽车各行其道,鲜见加塞变道现象。更让人意外的是,我们在旧金山、夏威夷市区,加上在高速公路行驶的一千多公路,居然没见到交通事故,连小小的碰擦事故也没有,这似乎难以置信,但想想也在情理之中。大家都按规矩行车,交通事故自然会大幅减少。
美国高速路发达,但硬件条件一般。高速公路应急车道在左侧,常年“闲置”,车流量再大也没人把车开上去,以致应急车道上长满了青草。
凡此种种,我觉得许多美国人的内心是平和的,至少不显得怎么焦虑,商店没有急吼吼的促销者,景区没有买纪念品的小摊贩死缠烂打游玩不会受到过多干扰,公共场合见不到大声喧哗……我以为这是难能可贵的、令人羡慕的公共修养和公共素质。
以上所见到的这些或许都是表象,至于说到美国人内心里如此安宁平和、不焦不燥的内在原因,我想了半天也没有答案。而且,在美国十多天的时间里,我经常在想这么个问题,美国人为什么不焦虑?是不是所有焦虑都让美国*府及其*客焦虑完了,普通美国人才显得如此从容淡定。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