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得和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黑人留学生在中国的红黑往事 [复制链接]

1#

上世纪50年代,在全球去殖民化浪潮的冲击之下,非洲一下子就涌现出了40多个在联合国有投票权的新国家。

(图:非洲国家独立形势图)

为了在世界政治事务中获得优势,这些国家立即成了各大国争取的对象。包括苏联、美国、中国等都加入了统战非洲国家的大合唱。

年,毛主席首次会见了来自非洲各国的青年代表团,与他们亲切交谈,时间长达两小时,这表明了毛主席对这块新大陆的重视。这年之后一直到年,中国政府无偿援助给黑非洲的现款达到5亿元人民币;到年,中国对黑非洲的援助总额累计己达4亿多美元,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无偿援助。

另外,中国还决定对黑非洲进行智力输出,那就是吸纳来自黑非洲的留学生。最初的计划是接收3百名,最后实招了名。

中国的目的,按官方的说法是巩固非洲独立成果,并输出gm。谓每年留学生花费不过十万元,若他们回国后有一半人闹革命,这个付出就是值得的。

当时的非洲留学生在中国,除了学杂费全免外,每月还有80元的生活补助。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一毛钱就可以买一斤大米,几毛钱就够一个三口之家一天的生活费。80元月薪大约相当于当时中国一个团级干部和一个高工的月薪,或者相当于一个中国大学生每月生活补助的近十倍。同时,黑人留学生住的是舒适的双人间,中国学生则只能住单人统铺。

(图:毛主席会见非洲青年)

然而,留学生似乎对此并不领情,冲突最终还是爆发了,矛盾变得不可调和,并上升到政治事件。到年底,80%的非洲留学生都申请离开了中国,在总共名非洲留学生中,只有22人留下。但即使这22人,也在不久后选择离开了中国。直到年,绝大部分的非洲留学生都选择了回国。

非洲留学生同中方的冲突,既有文化原因,也与国际政治斗争有关。当时,中苏不睦,又都在争取非洲,苏联驻华使馆插手了非洲在华留学生对中国的抗议活动。另外,黑人天性奔放散漫的个性同当时保守的中国人格格不入。这也是冲突产生的根源之一。

当时对非洲留学生的选择有两个要点:一是要红,必须是非洲共产党员或中左党派的子弟,在一定程度上同情共产主义事业;二是非洲上层人士的孩子,以最大限度地达到统战的目的。但好像就是在意识形态教育的问题上,非洲学生十分不满。他们希望学习一些技术性的东西,过分理性的东西让他们感觉枯燥和压抑,这也反映出非洲人不同的性格和特点。

(图:60年代的中国非洲留学生)

一:政治立场飘忽的哈维们

有一种观点认为,非洲人经历过独立战争的洗礼,政治和革命意识应该强烈。其实并非如此。

非洲的独立,主要是国际强权博弈的结果,美、苏等强权要求老牌帝国英、法放弃它们的殖民地,以夺取在全球的金融和战略优势。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创,英法己无力叫板美苏等新兴帝国,维护在非洲的殖民地位也力不从心。

在这种背景下,非洲各国独立了,并没有经过多少血与火的洗礼。所以独立后的非洲,历史和传统都保持的很好。大部分的非洲青年,并没有特别的政治观念。资本主义也罢,社会主义也罢,还不如吃饱饭重要。非洲人世俗且精力充沛,总是本能地猎取着人间的欢乐和衣食饱暖。

所以,中国吸收非洲留学生时,对政治的态度与非洲青年还是有温差的。当然,非洲也有一些立志于做职业政治家的,但重点在职业二字。

今天说的这个哈维,就是立志于做一个职业政治家的人。

(图:加纳政治家恩克鲁玛)

年,投入社会主义阵营的加纳恩克鲁玛政府,决定挑选一批本党青年留学中国。28岁的哈维就是这批加纳留学生中的一员。因为年龄较大兼具社会经验,哈维很快被在华的非洲留学生选为北京非洲学生联合会的秘书长,通俗地说就是非洲留学生在中国的头头。

但进入北京医学院学习后不久,哈维很快就表现出水土不服。据日后他出版的书籍中所述,中国人的单调、衣着单一和呆板,都让他不舒服。还有课堂上无休止的政治教学,也让他感到枯燥和一种莫名的压迫感。

总之,离他最初想象中的理想王国较远。当时,因为年龄较大,他还是开后门来中国的。

哈维作为非洲留学生的头,很容易影响到其他非洲留学生。所以,哈维的看法在非洲留学生中也相当有代表性。

还有待遇问题,每月80元的丰厚待遇,是颇让中国学生眼红的。但非洲人没有储蓄观念,加上他们的花费不受计划经济约束,无须凭票采购,所以,每月还没到月底,他们中的许多人就把钱花光了。

(图:上世纪60年代,物资紧张,什么都要凭票供应)

按理说,这笔钱在物质并不丰富的中国,是完全够花的,那么,这笔钱又到底花到了哪里?

答曰:花到了对女人的追求上。

非洲留学生天性散漫,自由奔放,对女人又仿佛有无休止的渴求。但当时中国社会非常保守,在两性关系上是毫无通融余地的。这是非常留学生同中方发生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当时的非洲留学生男女关系混乱,非常让人侧目,也让中国人反感。校方的管束让非洲留学生周身不自在,他们放言没有女人不能生活″。一些黑人留学生还经常为女人互相打架。

据外交部后来披露的档案,黑人留学生和中国女人乱搞男女关系,比例非常高。原因无非是非洲人待遇高,有钱,又可以不要票证买到紧俏物资。而当时中国又处经济困难时期。所以,吸引了一些女人,黑人身边不缺女人。

黑人的钱不够用是一方面。这时候,由于在中苏论战中阿尔巴尼亚支持中国,一大批在苏联留学的阿尔巴尼亚学生于是转道到中国留学。为报答阿尔巴尼亚的仗义,中国给这批阿尔巴尼亚留学生的待遇很高,每人每月的补贴就高达元,几乎是非洲留学生待遇的2倍。

(图:阿尔巴尼亚学生)

这让非洲留学生很不爽,本来钱就不够用,又与阿尔巴尼亚留学生一对比。所以他们认为中方在搞种族歧视,给钱少完全是因为他们的肤色。

于是,首先是索马里留学生起来闹事,要求提高待遇,并放弃思政课学习,转学航空或军事课之类。索马里留学生很多,一共有43人。年,7名索马里学生开始了罢课和示威活动。

中方经过权衡后,不得不答应了这些留学生的要求。所有非洲留学生,每月生活费一律提高到元,研究生元,冬季另有一至二百元的冬装补助。另外,减少思政课,增加实用的专业课,每年增加一次回国假期。

综上所述,哈维们政治意识并不强,政治观点飘忽,生活观很入世,对女人、金钱看得很重。所以,留学生也罢,中国政府也罢,对彼此的期望都有很大落差。但为顾全大局,这场婚姻还得继续下去。

二:北京和平饭店的风波

但纸里是包不住火的,激烈冲突最终还是暴发了。

年3月20日,一名叫阿里的桑格巴尔(坦桑尼亚前身的一部分)留学生到北京和平饭店,要求购买十包烟,遭到服务员拒绝。

(图:上世纪60年代,中国人买烟需要烟票)

为什么拒绝?原来,由于留学生购物无需凭票且不限量,价格又远比市场价便宜,所以,许多非洲留学生利用特权,做起了倒爷的生意。当时物资紧缺,非洲留学生这样做,显然扰乱了市场。如果是中国人这样做,在当时肯定是要坐牢的。

官方显然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服务员也肯定是接到了有关指令,而一次性买十包烟显然有点多,于是服务员强硬地拒绝了。

阿里挥舞着胳膊大嚷大叫,认为自己是受到了歧视。双方由语言冲突发展到推搡,由推搡发展到肢体冲突。至于是谁先动的手,现在己无从考证。据说,阿里遭到了和平饭店员工的集体围殴。

偏偏这时候,有一对为北京国际广播电台工作的桑格巴尔夫妇,当时正住在北京和平饭店,看到自己的老乡受欺负,就冲出来拉架,结果那女的被撞倒了,阿里也顺势晕倒。因为那女的是个孕妇,这给整件事增添了悲情色彩。

本来整件事只能算孤立事件,但由于国际因素的介入,这件事最终闹得不可收拾。

原来,当时有一支国际共产党代表团在中国访问,以英国共产党党员霍尔纳斯为执委的非洲组织委员会正在北京,他强硬地为非洲留学生出头,一口咬定中国人打了人。谓连孕妇都打,简直和美国大兵打朝鲜孕妇一样,要求中国政府必须做出道歉和赔偿。

(图:今天的北京和平饭店)

国际因素的介入让中方非常被动。哈维领导的北京非洲学生联合会不仅不出手平息事态,反而和霍尔纳斯立场一致,开始组织留学生发动绝食抗议。北京饭店服务员直指那位桑格巴尔孕妇受伤是装的,这反而加深了非洲留学生的怒火。

中国政府经过细致调查发现,这次非洲留学生闹事闹得这么大,背后原因并不单纯。

三:和平饭店风波背后的间谍疑云

原来,中方经过调查发现,这个霍尔纳斯,背后和苏联使馆有接触。而苏联当时和中国不睦,且都在争取非洲的支持。中方疑心苏联在背后给霍尔纳斯下指导棋。

同时,中方也疑心哈维是西方间谍。当时,留学生中有不少是间谍,这是公开的秘密,比如在欧美留学生中,中国警方就抓到过西方间谍。只是哈维作为第三世界的留学生,中方对他的监控只能小心翼翼地保持一定的分寸。

但从哈维日后创作的一系列文章和书籍来看,中方的怀疑并非没有道理。这些书籍让中方名誉受损。

(图:早年的非洲留华学生)

所以,随着非洲留学生纷纷要求离开中国,中方将此定性为同国际修正主义、帝国主义的斗争。并立即把霍尔纳斯、哈维以及非洲学生联合会的7位执委驱逐出境。当时,非洲学生联合会总共只有9位执委,这意味着中方解散了这个组织。

接着,非洲留学生中的索马里、加纳、桑给巴尔、喀麦隆留学生纷纷要求离开中国,得到批准。

离开中国后的哈维,年出了一本书叫《一个非洲学生在中国》,该书的出版是一家由英美投资的出版公司,叫Frederick-A-praeger。

书中,哈维怒斥中方的种族主义,说和平饭店服务员公开说黑人就是不好。并且,中国给白人留学生(指阿尔巴尼亚)的待遇是黑人的一倍。

哈维还强调,绝不能让非洲国家走中国路线,我的书就是想告诉非洲人民这点。

这本书说了中国许多不是,又由英美出版社出版,也似乎进一步佐证了哈维是西方间谍。或许哈维只不过是一个纯粹的学者,但中方的怀疑显然是有充分理由的。

四:中方吸纳非洲留学生的得与失

在霍尔纳斯和哈维等人的鼓动下,年3月,有28名非洲留学生离开中国,至年底,又有68人离开。最终,总共名非洲留学生中只有22人留了下来。不久,这22人也离开了。

(图片:坦赞铁路的建设)

表面看,中方争取非洲留学生留下的只是一地鸡毛,其实,这只是中国对非工作的一个环节。中方后来还重金援助了坦赞铁路,在非洲留下了良好口婢。

中国官媒认为,中国是非洲兄弟抬进联合国的。年10月,联大以76票通过了中国重新进入联合国的决议,其中有26票来自非洲,占到整个支持票的1/3。可见,中国对非洲的支持是值得的。

所以,不能孤立地看这次非洲留学生的风波。

回过头来看,我们吸纳非洲留学生其实留下了许多惊喜,产生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效益。比如光一个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就培养了5位非洲总统,一位非洲副总统,8位非洲国防部长,上百位非洲将军。南京陆军指挥学院也因此被外媒称之为非洲总统的摇篮。

如纳米比亚总统努乔马;厄立特里亚总统伊萨亚斯;民主刚果总统卡比拉;坦桑尼亚总统基奎特;几内亚比绍总统若昂等,竟然都是南京陆军指挥学院的校友。

还有毕业于浙江大学的中非总统图瓦德拉;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埃塞俄比亚总统穆拉图等。

这些政治家上位后,大多同中国友好,这也是留学工作带来的效益。

(图:坦桑尼亚总统基奎特,南京陆军指挥学院的留学生)

当然,在非洲青年留学中国的过程中,确实有许多磕磕绊绊,社会观感不好。

如年7月,非洲留学生大闹上海纺织工学院事件;年,天津学生针对非洲留学生的示威;年,南京河海大学中非学生的激烈冲突…等等,直到今天的山东大学学伴事件。

一方面我们要对这些事件的发生进行深刻反思,要切实做好细节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我们也应从大局上来考虑非洲学生留学中国的事情。

结语

非洲地区由于文化和经济的落后,加之世俗原因,中国人看非洲留学生的目光比较复杂。但中国没有任何理由隔绝同非洲的交流。留学生工作就是最重要的交流环节之一。

曾经,我们的对非工作非常生涩,左支右绌,就当交学费吧。吸取经验后,慢慢地得心应手了。关键在于中非经济对比己今非昔比。非洲留学生也不得不收敛起从前的傲慢,做一个合格的中非友好的使者。

(图:这样的图片让人观感很坏)

而我们对非洲学生的友好也应考虑社会观感,表现出一定的分寸,这也是国家自信的表现。我们爱所有国家的留学生,但对他们的爱不应超过对自己学生的爱。

时光如梭,希望60年代的尴尬永远不要再出现在我们的祖国。

参考资料/p>

《一个非洲留学生的六十年代中国印象》,作者:程映红(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教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