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得和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潮声丨第19批援中非医疗队坚守的246天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手术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vxbdf/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林晓晖沈烨婷顾雨婷

东经18°35′,北纬4°22′,中非共和国首都班吉,和中国远隔万里。

当地时间2月10日凌晨,驻扎在这里的第19批援中非中国医疗队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

“大家又惊又喜,围在一起,逐字逐句将信里的内容读了一遍又一遍。”聊起当天接到信的那一刻,医疗队队员、医院90后医生郝亚波十分激动。

“以仁心仁术造福当地人民,以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郝亚波对总书记回信中这句话的印象最为深刻。个日日夜夜,听到患者的一声声“Merci(法语:感谢)!”是队员们最欣慰的事,医疗队肩负祖国重托,在非洲腹地救治患者,传授精良的中国医术,接力续写着动人的中非友谊故事。

再困难,也要“使命必达”

中非共和国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刚果盆地以北,属于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公共卫生基础相当薄弱。

年6月11日,第19批援中非中国医疗队集结完毕,其中10名队员来自嘉兴。他们从广州出发,途经泰国、肯尼亚,辗转3日后,抵达班吉。

“这里条件的艰苦程度超乎我们所有人的想象。”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副主任医师张丽霞说,不仅生活条件落后,还有疟疾等疾病肆虐,当地百姓饱受动荡之苦。

张丽霞正在为患者问诊

医疗设备简陋,医护人员稀缺。张丽霞天天连轴转,她不仅要负责妇科门诊、妇科彩超的工作,有时还要给病人打点滴。医院药剂师王小琴独自完成药房的药品划价、审方等工作,她几乎将多种药品的价格都背了下来。

“每次做手术,我们都需要自己准备好所有器械和药品。术中没有护士帮忙,术后我们自己清洗、消毒器械。”医院外科医生徐言告诉记者,最大的挑战是术中遇到突发状况,应急措施很受限。“这里连止血的盐水纱片都没有,医院电压不稳,经常停电,我们需要准备很多应急预案,随时做好应对准备。”

上个月,徐言在停电的情况下完成了一台手术——一名中年女性患者后背有脂肪瘤,脂肪瘤体涨大严重,需要立即进行手术切除。剥离瘤体需要极其细致的处理,不料手术过程中突然停电,徐言急出一身冷汗。“当时,团队的医生们举着手电筒和手机照明,我们每一个步骤都十分谨慎。”切除,剥离和缝合……十几厘米大小的瘤体被成功切除,患者在不久后完全康复。

当地常年高温,在接近40℃的高温中,郝亚波和队友每天都穿戴着防护服、防护口罩、面罩等防护设备,被包得密不透风,闷热可想而知。

“最麻烦的是大量出汗。”郝亚波说,“水汽会聚集在面罩上,影响视线,出汗多了还容易脱水。”半天的看诊结束,一脱下防护服,整个人都快要虚脱。

为了让自己保持最佳状态,郝亚波每天看诊前大量饮水,他往往会一口气喝下毫升左右的水,保证身体水分,尽量避免因脱水影响工作状态。

当地的生活用水也十分紧张,水质较差,大家就在水龙头上裹上层层纱布,对自来水进行初步过滤。看诊时,也只用免洗消毒液开展消毒工作,节约宝贵的净水。

医疗队正是以“使命必达”的决心,攻克了工作和生活上的重重困难和挑战。

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除了救治上的支援,技术上帮扶也是这支医疗队的重要使命。

班吉位于赤道附近,紫外线强,常年高温,当地人眼部疾病年轻化情况突出。在我国,白内障多发生在50岁到60岁左右的人群当中,但当地许多四十出头的年轻人就已患上白内障。每念及此,医院眼科医生章友美就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沉甸甸的。

“我想把眼科技术教给更多的当地医生,把有用的知识留在这儿。”在中非,章友美收了一个大他2岁的“徒弟”——医院的医生保罗。

团队医生们与助手们一起讨论工作

保罗是章友美的助手,曾学过眼科专业知识。章友美给他送去相关学科书籍,两人借助翻译软件,不时开展技术讨论。在具体的手术操作中,章友美手把手地指导教学。

眼科手术看似简单,只需在小小的眼球中操作,但越细小就越考验医生的手术功底。刚接触手术时,保罗拿着手术刀的手总会发抖,为了让手稳起来,章友美就教他多练习。“熟能生巧,我的师父也是这么教我的。”章友美教得细致,保罗也学得认真。半年后,保罗已经可以主导一些简单的眼部手术了。章友美定下目标,今年援外工作结束前,要教会保罗独立熟练地开展一个完整的白内障手术。

组织观摩学习,编写治疗手册,开办讲座、培训会……队员们想尽办法把知识、技术和经验留下来。

年12月,张丽霞在班吉医院完成一台宫腔镜手术,当地已经多年没有开展过这样的手术。当时不少中非医生来观看,并邀请张丽霞指导他们做手术。“在班吉医院,宫腔镜手术刚刚起步,医生缺少培训,知识更新不够,所以我希望尽自己所能,培养当地医务人员,把我们的医疗技术一直留下来。”张丽霞说。

难忘温暖时光

“我在治愈病人的同时,他们也在治愈我。”8个月的时间里,张丽霞深切地感受到中非人民的淳朴与热情,“许多患者告诉我,对于中国这么多年提供的帮助,他们很感动。很多人为此特地学习中文,跟我们说‘你好’‘谢谢’。”

章友美也有着同样的感受。“诊室里总是充满欢声笑语。”章友美说,每次治好病,患者总是竖起大拇指,对他连连夸赞,送上一句“Merci!”有不少复诊的患者,听到医生说自己已经痊愈,就当场在诊室里跳起舞来,尽情表达开心的情绪。每到此时,章友美总会抑制不住地笑,内心洋溢着满满的获得感。

当地患者为张丽霞送来感谢信

在中非,中国医疗队是一块金字招牌,很多人慕名而来。“我们每天早上去上班,走廊里已经坐满了等候的病人,很多人甚至半夜出发,辗转5个多小时车程赶来。”徐言说,“患者都非常配合我们的工作,当地交通不便,他们就提前从外地赶来;看诊的人多,他们就安静地排好长队,耐心等待。”

自年起,浙江先后承担了向非洲国家马里、中非和纳米比亚派遣医疗队的任务,迄今已整整55年,累计派出医疗队员人次,在为当地人民送上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的同时,医疗队员们也收获了数不清的温暖与感动。正如习总书记在回信中指出的,他们既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也是传递情谊的友好使者。他们讲述着中国医者大爱无疆的故事,续写着中非友谊的新篇章。

2月12日,《浙江日报》刊发《记第19批援中非中国医疗队坚守的天》一文,全文如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